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王晓双 《精武》2014,(36):247-248
该论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保险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当前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保险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建立学校体育保险机制对解决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后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解除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具。目的在于保护体育教师、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切身利益。希望对我国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保险机制的改革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后为了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权益,中日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对策。国内更多的诉诸于双方协商和司法救济等手段处理事故纠纷。日本则广泛应用教育保险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解决学生与学校的后顾之忧。教育保险成为日本解决体育伤害事故的有效途径。应借鉴国外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扩大教育保险在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所起的作用,逐步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是学生伤害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占比最高,影响最大,且最易导致纠纷。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基于实践中学校责任认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立法模糊、归责不当、保险缺失等现实困境,从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过错责任原则,完善学校体育伤害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合理规避提出具体路径,旨在探寻现阶段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纠纷处理的不足,分析在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中校方面临的种种困境,帮助学校从源头上摆脱纠纷,维护校方合法权益,保障校园安全,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与学校体育保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体育保险将是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纠纷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体育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保险公司缺乏开发体育市场的专业人才也是导致我国体育保险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对于依法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检视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完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纲领、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基本骨架、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补充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该体系在立法理念、体系建设、实践执行中存在一定局限,制约了实施效果。由此提出完善策略:依法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损失分担机制,在《体育法》中增设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专项条款,将学校体育保险纳入立法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体育保险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的专业性和多样性,决定了体育保险的复杂性。近年来,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学内容日渐丰富,项目种类繁多,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导致伤害事故的种类各异,各种损伤程度也不同。学生在享受运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体育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以阐明为高校体育院系的学生建立体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刘乃宝  严峰  杨铭 《体育与科学》2015,(1):91-95,101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学校体育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责任归属与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致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综合因素五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归属主要有学校承担责任、学生承担责任、第三方承担责任、多方共同承担责任以及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责任五种形式;研究进一步认为当前我国缺乏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立法保障,因此建议从法律保障和构建保险体系两个方面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进行保障。制定和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针对性法律,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各方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参照国外经验建立和完善责任赔偿制度,促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赔偿社会化;促使"甘冒风险"和学校、政府的免责制度的实施,使伤害赔偿社会化。从国家层面对学校体育参与涉及的相关保险进行立法,对于风险较高的体育项目设立强制保险和附加保险;根据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类型和构成要素进行多元险种设计是"依法治体"保障学校体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中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博 《体育学刊》2002,9(6):102-105
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体育的具体实践,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中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结果表明: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任何形式的监护人;未成年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主体是学校、教师、监护人和其它组织或个人;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完善伤害事故保险及基金制度和更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界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的概念,分析认为美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可能成为责任主体的有学区、学校和教师;时间和地域范围不仅包括在校和学校内,而且包括与学校学习相关的时间和地域.其责任构成要件包括损害、照顾学生的法定责任,违反"合理照顾标准"的行为、近因.当出现共同过失、甘冒风险的情况,或签署免责协议和拥有政府免责权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具有免责的理由.最后,结合中美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这一法律问题,在适用范围、归责原则因果关系、免责抗辩、替代责任上作了比较,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冬 《体育世界》2009,(7):62-64
体育教学中的学生运动伤害是一种难免发生的现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不仅使学生合法的人身权益受到伤害,而且也会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本身造成影响,甚至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从法律视角,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及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旨在使学校在面对学生伤害事故时有法可依,也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中,更明确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和义务,依法保障师生双方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莆田市麟峰小学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小学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主体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小学体育伤害事故与校方、体育教师以及学生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各自原因是息息相关的;提高学校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和规划、强化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可减少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导致体育课堂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运动场地设施等。今后应从学生思想上,自身技能上,学校体育器材、场地硬件设施方面予以改变、完善,这样才能为上好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与现行考试制度,是影响广西城市体育中考现状的两种主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广西城市考生的应试现象、学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及现行体制中考制度等进行分析,采取提高相关人群对体育中考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管力度,规范学校体育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健身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体育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和良好的学校健身氛围等是重要的对策与方法,才能真正完善体育中考制度,真正起到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赔偿中存在法律归责原则不全面、赔偿资金不足、到位不及时等问题,而学生无力独自承受巨额经济损失是学校和学生之间发生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根据经验和保险的分担危险、补偿损失功能,依托商业保险实现赔偿责任社会化是解决赔偿纠纷的最佳途径。建议:完善相关法律、建立学生体育伤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尝试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接受蒙古族传统体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文献法,对班杜拉社会学理论中榜样教育的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制定各阶段的教学机制并运用到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学中。为推动蒙古族传统体育校园化,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学生体育权利的定义和分类、评价体系、侵权行为与归责、救济困境与不足、体育制度不足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和建议:明确学生体育权利的定义和分类、完善权利的评价机制和救济制度,并提出了合理利用自甘风险、修订体育法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技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国外武技的规律。将对国外武技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就国度而言,杂志走了"由近及远"的路线;二是就武技种类而言,杂志采用了"抓大挂小"的方式;三是就武技介绍占用篇幅而言,杂志运用了"峰谷相间"的模式;四是就对国际流行武技的介绍而言,杂志坚持了"恒中有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十分频繁,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田径教学和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正确认识,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学生发生损伤事故.  相似文献   

19.
冯亚光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02-102,104
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教育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相较于语文、数学及英语等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教学更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实践性,旨在让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下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在篮球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本文先对快乐体育的定义进行了概述,并从快乐体育在中学篮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入手,简单探析了快乐体育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已成为"老大难",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地曾出现在体测、运动会、马拉松中晕倒甚至猝死事件,这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考验。带着因涉跑引起猝死的疑问,通过猝死案例分析,探究高校大学生猝死的病理学的非运动成因。研究认为:涉跑猝死的主因是先天性生理疾病,运动不是引发猝死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预防运动猝死的"堵疏结合"的医学监控策略和体医融合防卫机制构建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时医学筛查、跑前医学检查、跑中医学观察、猝死现场急救、跑后跟踪复查降低猝死风险;建立宿舍、运动场地、运动项目的全覆盖的心脏复苏志愿队伍,实施"黄金8分钟"内的急救生存链;建立学生、学校、政府、社会四方体育运动分级分类保险制度,从风险转移和人道主义援助进行关怀;建立涉跑猝死、猝死、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库,开展非正常死亡人员的病理学研究;建立全生命周期医学监控和健康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体医融合防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