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传统集权管理模式下的政府官员甚至普通工作人员,拥有占绝对数量的公共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性与权力相结合,容易形成官本位思维,并且传统的权力绝对集中模式,给政府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切实的好处,而电子政务要求公开、共享公共信息,给社会公众实实在在的知情权,这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政府工作人员能否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是实施电子政务最大的难点之一,是电子政务对政府工作人员传统思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马卓  孙济庆 《情报科学》2007,25(12):1778-1781,1891
近年来,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以公众为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关注的焦点。而“以客户为中心”正是CRM理论的核心所在。本文将CRM理论应用到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的研究中,为政府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自身与公众、企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操作的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政府公众信息网络系统为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认真分析我国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构建并优化政府公众信息网络系统,是深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事业、加快政府信息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逐渐深入,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在公共信息资源领域,学术信息资源、科学数据资源、数字文化遗产保护和电子政务建设构成公共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各国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庞大的研究计划和政策体系。比较国内外公共数字信息资源研究和政策框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平  张玉珍 《现代情报》2011,31(7):55-57,61
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是指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所形成和拥有的与政府公务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美国政府认识到政府信息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成立管理协调机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推动电子政务、实施委托图书馆计划等多种措施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其先进的经验及成功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国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构建应从成立常设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加强信息标准的统一、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法律约束、建立地方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几方面作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子政务也逐步推行,政府政务公开条例的实施,为实现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条件。政府与档案工作紧密联系,要满足社会对政府公共信息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应完善档案网站建设,拓展信息服务渠道。本研究通过对广西档案网站内容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档案网站的规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获取途径、服务方式以及具体内容,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单位的电子政务平台应免费向社会开放.无偿提供政府公共信息和办理有关业务.不得收取技术维护费、服务费、电子介质成本费等名目的费用.不得利用电子政务平台从事任何商业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和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方式。为探究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选取2004-2013年CSSCI数据库中的964篇电子政务相关主题的文献为样本展开分析,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将电子政务研究划分为4个主要的研究主题群,之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5年为周期构建了电子政务领域的热词网络并展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政务微博、移动政务、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以及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研究是未来需要得到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广泛传播和利用公共信息,以公共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平衡社会差距,是信息时代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拓展公共信息服务首先要对公共信息服务相关概念进行逻辑与功能的区分,明确公共信息服务的核心要义;然后对国内外公共信息服务相关文献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紧接着梳理公共信息服务的各个研究主题,如公共信息的概念界定、供给与开发、信息利用障碍以及质量与评价等进行比较和归纳。最后可得,各国政府都在加强信息服务水平,有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是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的重要抓手,应当成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之一。政府应当根据信息类型、供给模式与范围等内容进行区分,这样才有利于克服信息供给和利用阻碍,发挥信息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7年6月日,由江西先锋软件集团等单位承担实施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信息产业部专家组成员对该项目在南昌市科技局和青山湖区政府的试点应用表示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实现了基于国产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OFFICE办公套件的全国产软件体系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侯雅楠 《现代情报》2009,29(11):50-52
文章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公共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在搜集政府信息资源、对政府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设立政府信息阅览室、建立政府信息集成平台、对政府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加工并提供利用、提供全方位参考咨询、培养公众的政府信息意识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政府信息服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信息透明度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是拥有信息资源最多的地方,政府信息透明度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信息的基本原理出发构造了信息矩阵。通过对信息矩阵的深入探讨,将政府信息划分为政务信息和政府管理的公共信息两大类。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全面分析了政府内部的信息透明度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透明度问题,探讨了我国政府信息缺乏透明度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政府信息透明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旨在为提高政府公开信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界定政府公开信息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对贵州省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整理出高频关键词表,并从质量维度和时间维度两方面分析政府公开信息质量的相关保障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贵州省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对公开信息质量的保障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及时性和公开范围两个方面,而较少关注公开信息的一致性和信息公开效率;不同时间点发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政策,其内容侧重点不同,且表现为更加细化和具体;"保密性"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初期较为重视,但随着相关政策实施的成熟,对保密性的要求稍有宽松。建议进一步建立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机制和社会评议制度,平衡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之间的关系,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府信息公开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问题及策略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需要.文章概述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是政府机关,权利主体是社会公众,其客体是政府公共信息,法律应明确界定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视角,应该坚持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工具性价值取向,确保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经济、高效与便捷,推进节约型政府、效能型政府、民本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纵向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尧清  汪银霞 《情报科学》2006,24(6):955-960
政府信息自政府产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了,但政府信息公开却是近期才成为社会趋势,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笔者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序列和近年来对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知识的研究认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封闭-愚民、保密-安民、半公开-廉政、公开-服务。  相似文献   

18.
赵晓明 《科教文汇》2011,(12):195-195
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具体阐述了我国政府信息工作的现实情况,继而从提高立法层级、完善监督机制、重视利用网络三个方面来提出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振杰 《科研管理》2020,41(6):149-156
本文明晰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对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的影响路径,在理论上探究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满意度能够产生的抑制效应,引入了交互和中介检验方法分别进行检验。通过对疫情期间民意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疫情期间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对民众的信息公开满意度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在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和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但存在调节效应,即在政府信息公开满意度与政府应急信息披露内容质量的交互影响下,民众非理性抢购行为得到了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