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校园网络欺凌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虽然相关立法已明确规定适用教育惩戒规制校园网络欺凌,但是实践中教育惩戒依然遭遇信任危机、权利对抗和能力不足等困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校权与生权、司法、科技之间存在一定失衡,具体表现为人们缺乏对教育惩戒内在精神的理解、学生网络自由的边际扩大以及科技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在未成年人全民上网的时代,校园网络欺凌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是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和秩序。为了有效治理校园网络欺凌,教育惩戒应当尽快实现人本化和法治化,划定合理的网络规制边界,创设教育惩戒的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2.
周伟 《教育探索》2020,(3):79-83
教育惩戒权是从属于教育管理权的一项应然权,却出现了“不用”与“滥用”并存的悖论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惩戒的相关法律规范长时间缺位。教育惩戒行为作为一项法定职责和一种职务行为,其行使原则在于合法合规、育人为本、过罚相当、保障安全等四项。教育惩戒的方式与手段主要有采用正向列举法分级明确惩戒措施、采用反向列举法逐一排除不合法惩戒行为、采用兜底授权来细化补充惩戒规则。以期达到以育人为本,规范教育惩戒权合法正当运行,使教育惩戒权从“应然权”走向“实然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对教育惩戒权的认知差异,西方两大法系国家对教育惩戒权的法律规制分别采取高权管制模式与私权自治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尊重教育基本权利与非暴力教养成为全球立法潮流,过度限制惩戒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等多重社会背景下,西方国家开始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从合法性规制逻辑转向绩效管理逻辑、权利回应逻辑、国家控制逻辑并存的混合规制逻辑。强调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关系的法治化;强化教育惩戒权以提升教育质量、落实校园安全,鼓励教师基于专业自主权实施惩戒;通过放管服新政处理好积极惩戒与禁止体罚的关系,这些都成为西方国家教育惩戒权规制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教师惩戒权”立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惩戒权立法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仍属空白,长期以来的法制缺失已引致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关于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研究为其立法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国外教师惩戒权立法的探索与践行也为其立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我国立法部门应当对教师惩戒权进行单独立法,同时对教师惩戒权行使规范的相关问题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国缺少对企业惩戒的法律规制,也缺少对企业惩戒制度的理论研究,非常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德、法、日三国具有比较完善的企业惩戒制度以及丰富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吸收国际上已有的立法经验,从企业惩戒权的角度对企业惩戒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以完善我国企业惩戒制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职业身份而获得的一种强制性管教学生的教育权力,但是我国现行教育法规对中小学教师的惩戒权暂无明确规定。因此,在后续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立法问题上,立法者应当明确其权力性质,捍卫其教育本位,为惩戒权的具体适用创设可操作执行的细则。从法律法规上进一步明晰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还要对教师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方式等做出精细化的限定,从而促使教师惩戒行为尽早摆脱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当前,建议教育惩戒立法的呼声颇高。从法理分析来看,教育惩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同时要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不受侵害。学校和教师要在行使惩戒权与保护学生受教育权之间保持平衡。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在于,尚未有法律明文规定教育惩戒权,缺乏可操作的教育惩戒实施细则,教育惩戒的实施可能会引发新的不公平。借鉴英国、美国等关于教育惩戒的立法与实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建议我国在法律法规上进一步明确教育惩戒权,分类制定教育惩戒程序和惩戒措施,配套制定引导学生正面行为的支援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法理上对教师惩戒权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教育实践中教师对中小学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惩戒困境进行分析。域外国家和地区对教师惩戒权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行使原则为我国对教师惩戒权的规制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即教师惩戒权的权威性、明确性、规范性在法律中都要有规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教师惩戒权的行政权力性质、注重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程序规范、强化教师惩戒权的教育性原则和完善教师惩戒权的法律监督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能。教育部于2019年底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就教育惩戒立法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对教育惩戒权的概念、原则、价值、实施规范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彰显了我国利用法律保障教师与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心,为教师开展教育惩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在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基于育人目的,对违规和失范学生进行管制和纠正,以使其警戒和改正的职业行为.古今中外对教师惩戒权都有一定的规定,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在从模糊走向具体,教师惩戒权立法为长期以来教师不敢惩戒、因惩戒而遭报复、滥施体罚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教师惩戒权立法的价值前提在于“规训”,即规约行为、激发善意与潜能,其实现要考虑教育自由、尊重、信任等因素.而教师惩戒权立法的目的和手段则在于“教化”,即通过化育的形式使学生由“罪与罚”转换为“德与制”,由外在惩戒转化为内在德行,从而使教化成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要以人为目标、以情为基础、以理为根本、以法为准绳,最终实现学生自由道德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现发展人性、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角度出发,考察美国体罚权制度的内容、功能和法律监督。划定体罚权合法界限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的"禁止残暴和不平常的处罚"、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的法律程序"。具体标准包括体罚对促使学生服从管教的必要性原则、善意原则、合理原则、最低限度的正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国内外教育学界早有关注。总体上经历了从绝对惩戒教育到“无批评式教育”再到强调惩戒合理性的演变过程。学界对教育惩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学界学者一般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学校“处分”学生的措施视为教育惩戒;而多数教育学界学者则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区分开来,教育惩戒强调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在教育相关的立法层面上试图区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并将二者结合使用,细化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具体措施,分梯次使用惩戒与处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纪律处分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惩戒与处分等学校不良记录封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教育考试处罚是打击违纪作弊等考试违规行为、实现考试公平的必要手段和有力保证,但在教育考试执法过程中也存在处罚不当的问题。引入并确立比例原则是弥补教育考试立法处罚实体规则不完备、规范自由裁量权以及保障考生合法权益的需要,其内涵包括考试处罚措施符合办考目的、实施特定处罚确有必要和处罚损益相互均衡三个层次。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契合依法治考的法治内涵,作为过罚相当的分析工具以及推进柔性执法三个方面。为保障考试竞争的公平性,应将比例原则纳入教育考试处罚立法的基本原则,细化违规行为处罚种类,构建专业化复核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姜华 《教育发展研究》2012,(Z1):115-118
教育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教育惩戒适用存在着放弃教育惩戒、把教育惩戒等同于道德谴责、把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教育暴力等误区。规避教育惩戒的适用误区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教育惩戒实施细则、加强教育惩戒监督、建立教育惩戒救济制度、优化教育惩戒环境、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接续起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大学行使教育惩戒权时有行政化作风倾向,对法律赋予的让渡权产生异化。新时期,大学教育惩戒要摆脱工具理性,要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旨归,体现应有的人文关怀。而体现人文关怀因素的教育惩戒路径主要有:惩戒制度的制订和内容体现大学生"人"的因素、惩戒制度的执行体现"伦理道德"因素、惩戒组织机构体现人性化架构和大学生自治组织的自律教育惩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法典应属于体系型法典,并采用“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即仅实现重要法律关系的法典化,同时允许调整相对次要法律关系的单行法并行存在。国际上,美国采用汇编式模式,俄罗斯采用完全法典化模式,日本采用“总则+单行法”模式,唯有法国的不完全法典化模式在我国具备切实的现实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在我国都更具可操作性,更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教育法典宜采用《教育基本法典》作为名称;依据现实性、体系性、全面性标准对既有立法进行系统归纳,展开立法填补;在总分结构的基础上,其规制范围包括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以及学位、教师、考试、学校等教育主体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不合范行为的否定性制裁,本质在于教育性。基于我国1034位中小学教师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教育惩戒以言语教育为主,教育目的达成度不高,教师教育惩戒存在两难境地。教师教育惩戒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教师的教育惩戒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教育惩戒能力受到价值感知、法律支持、校长支持和家长支持的共同影响,价值感知对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影响因素。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的规范和教师教育惩戒能力的提高有赖多方协同教育惩戒体系的构建,具体而言包括政策保障、学校制度建设和家长支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它只能顺应规律而不能跨越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立法趋势,指出死刑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在最为理性的选择就是进一步限制死刑的运用,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开除学籍处分纠纷是一个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而这与高校校规设定开除学籍处分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和比较32所教育部直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校规中关于开除学籍处分的规定,发现校规之间在具体内容上差异较大,因此,提出高校校规设定开除学籍处分的权界问题。一方面,高校享有通过制定校规设定开除学籍处分的权力;另一方面,这一权力是有界限的,主要受到合理行政原则的限制。为此,从实体和程序方面提出了对高校设定开除学籍处分权的规制路径,促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化,推进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前,立法上关于教育惩戒权的内容较为笼统,导致这一权力难以获得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内含鲜明的教育价值,对其进行详细的立法规定成为此次《教师法》修订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法》应在明确教育惩戒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界定这一权力的概念及种类等规范意涵,确保立法的可操作性。《教师法》亦应构建教育惩戒权的监督机制,其具体含纳校内申诉机制与政府申诉机制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