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继《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之后也日趋广泛地在各校开设了,与之有关的论文与教材亦渐有问世。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增强高校文科学生的情报意识,使他们学会利用文献与情报开展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大有好处。笔者有幸参与了教学工作。在备课过程中,就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产生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文献检索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毛静华 《现代情报》2006,26(1):202-203
文献检索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通讯技术发达和信息膨胀的今天,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本文对现代文献检索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赵瑞中 《情报科学》1999,17(5):518-520
文献检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50年代初期在美国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以来,其内容和研究开发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部分高校自80年代起陆续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我校开设此门课程也有近8年的历史。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及独立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开设此课程,是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笔者承担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一浅谈。1“文献检索”课程特点1.l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文献检索学科产生至今只不过40年的历史,它…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是由图书馆承担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文主要是对文献检索课教学进行网络化实现,使学生能在文献检索课网上教学系统进行作业提交、查看课程公告、在线学习、在线交流、问题解答、查看成绩等等,方便同学与教师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5.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时代特征很强的技能和方法课.建立跟踪系统,对文献检索课网络课堂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便于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为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使文献检索课发展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6.
岳泉 《情报杂志》1998,17(5):72-74
通过对文献检索课和情报检索语言课教学的比较研究,说明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情报检索语言是文献检索的基础,两门课程都具有动态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可加强两门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化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霞 《科教文汇》2010,(26):38-39
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科学研究素质的方法学课程,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网络化环境下,原有文献检索课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难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文章结合当前网络化环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设计了"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情报教育模式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东蕾  张琰 《情报杂志》1997,16(1):28-29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情报信息的高速递增,高质量、高水平的检索工具及检索系统不断出现,科研、生产、管理及销售各环节对信息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低层次的所需文献的获取,而进入到高层次的情报整序及调研。因此,高等院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必须适应大环境的发展,使学生们在掌握文献检索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情报的分析及整序的能力。高校情报教育的模式必须从局部文献检索转向整体情报调研。新模式以继续教育的方式延伸,同时情报的继续教育又促进情报教育模式向更高的层次转化。所谓局部文献检索的教育模式既以各种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为讲授重点的教学过程。这种模式常常因时间的因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与中学“信息教育和利用”课程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英 《情报科学》2002,20(3):255-256,258
自 1 984年原教育部 ( 84)教高一字 0 0 4号文件颁布以来 ,作为大学生培养情报意识和情报检索技能的课程——“文献检索”课 ,正式被列人我国高校理、工、农、医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到上一世纪末 ,这一课程又被更名为“信息检索”课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此课程已经在高等教育中站稳了脚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这门课程被注入了更多、更新、更复杂的技术内容 ,例如 :检索的对象已从纸件向电子读物过渡 ,检索手段从手工检索进入计算机检索时代 ,并向计算机网络检索发展。因此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讲解 ,同时也要求学生应具备一…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传统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PBL教学法运用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的研究性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科研课题的兴趣,形成教学-科研-学习有机结合的课程研究性教学培养模式。在解决专业知识问题的信息需求驱动下,通过科研实践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传统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将PBL教学法运用在"科技文献检索"课的研究性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研究科研课题的兴趣,形成教学-科研-学习有机结合的课程研究性教学培养模式。在解决专业知识问题的信息需求驱动下,通过科研实践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高校情报教育的现状,阐明文献检索课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的,进而大胆提出对文献检索课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指出高校学生应分阶段地进行情报教育。一年级进行初级阶段的情报教育;二年级进行中级阶段的情报教育,三、四年进行高级阶段的情报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献检索作为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的信息资源的查找技巧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通讯技术不断发达和信息膨胀的今天,文献检索的教学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本文主要对科技图书管理的文献检索模式来进行探索,为文献检索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来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陈怡冰 《情报杂志》1996,15(4):50-50,5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文献量的激增,现在全国每年仅发表的科技论文就达520多万篇。面对如此浩繁的文献,图书馆的读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能力,就不可能从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出版分散的科技文献中迅速、准确、完整地查出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对读者开设文献检索课,培养读者的情报意识和提高获得各种情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图书馆文献检索室的建设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了三大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08,(10):268-268
《机械基础》是职业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技校生来说,无疑是难度较大的课程。首先,他们对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没有掌握应有的读图能力;再次课程本身的繁杂。这些都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一定困难。因而如何才能上好《机械基础》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检索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平  张晓华 《情报科学》1999,17(6):653-655
1以计算机检索教学为主导是21世纪医学文检课的发展方向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文检课已有10多年历史。实践证明,它在培养医学学生的情报意识及能力、改善其知识结构方面起着其它课程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虽然其成绩是显著的,但与其它学科相比,它毕竟还是一门新课,无论在教学条件和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还是教学内容的完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医学文检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机检教学远远落后于机检事业发展,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的状况,因此,出现了停滞不前、甚至滑坡的趋势。这无疑要求现代医学文检课教师为此进行…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21,(1):146-147
无土栽培技术是高等学校应用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技术理论性较强、难理解,学生不易掌握。本文以无土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引入"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采用课前准备、课堂交互、课后提升的教学模式改革,从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许多高职中专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仅仅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是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正因为这门课程的技术性比较强,教学方式如果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课程的真实内涵,掌握起来也比较吃力。本文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状进行研究,就如何做好《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有利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收到教学的硕果,也希望我国的教育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中,人们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公办院校中《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更是理论公式推导繁多,使学生学习这门课时与授课教师有一种较大的抵触情绪,这种现象在我院也较为严重,管理系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曾多次更换教师,就是因为教师大讲理论推导,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效果差。其实《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要想学好,要教好这门课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很难的理论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他们才能学会学懂这门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基础是关键,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很大,导致对以后的专业工作影响都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