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高校行政权力是一个复数概念,可具体区分为政府与高校之间基于行政隶属的行政权力和基于行政管辖的行政权力,以及高校内部科层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等型态。高校行政权力的法治化面临"权力本位"、行政化运行机制和治理程序缺失等问题,其路径在于积极推进府际分权法治化、政府"清单管理"、明确高校法人权利,以及推进"程序之治"。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的权力监督在叠床架屋般的机构设置下效果仍不如意,根本的问题即为陈旧且固化的"人治"或"德治"的权力思维方式,要把权力真正放到制度的笼子里,就有必要去另辟蹊径探寻高效的权力监督路径,而法治化恰是权力监督的最佳契合点,它可彰显民主性、理性、高效性和科学性。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的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3.
政治的实质在于权力,权力规训的出路在于法治。要想实现政治的法治化,就必须实现权力法治。传统的学说认为实现权力法治,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然而以权力制约权力解决的仅仅是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外部边界问题,而对于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对于权力的内部的规范运作,以及对于作为权力系统的外部制约方面,则显得无能为力。实现权力法治化也有另外几种思路,即权力法定、权力分化、程序法治、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文化的痕迹。文化中的权力特点是一个国家教育管理权力架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跨文化研究别国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试从霍夫斯泰德“文化四维度模式”中的“权力差距维度”对英国教育管理权力的架构进行分析、透视,以期为我们深入理解英国教育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同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方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从人治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根本在于要解决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法治是法的统治,只有实行依法治权,才能克服权力腐败,才能实现法治。权力法治化运行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同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方略,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要实现从人治到社会主义法治的转变,根本在于要解决国家权力配置问题。法治是法的统治,只有实行依法治权,才能克服权力腐败,才能实现法治。权力法治化运行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渐次深入,作为法治社会内在要素的司法审查,已经介入大学自治的传统领地.司法审查对大学自治介入,应区别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不同的运行轨迹,保障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避免对学术权力的粗暴干涉。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法治校原则的确立,如何使高校明确权责,实现学生管理法治化,切实维护学生的正当权利,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对法治含义的模糊认识,造成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生权利而忽视高校管理权力的现象。对高校权力进行正确的解读,对学生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构建,是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反腐败是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严重政治斗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绝对权力必然绝对腐败,反腐败应依法治官,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和法治化建设,重塑良性社会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只有在紧急状态宣布之后,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才具有正当性。行政紧急权力是紧急状态法律体系下的特定权力形态,而紧急状态法律体系是与正常法律体系相并列的特殊的法律体系,受宪法和法律的规制和调整,因而行政紧急权力不具有超宪性和超法性。从权力特性、权利保护、法律价值、社会秩序的角度看,行政紧急权力应当法治化。通过对行政紧急权力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规制,实现其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而法治权,则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惩治权力腐败,禁止行政权力滥用的现实要求。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实现依法治权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发挥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强化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程序法等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作用,是我国实现依法治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并不能就据此简单地认为古代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谕旨作为君主的命令和意思表达,在中国具有最高的效力,它与律法一同在中国的社会和政治运行中发挥着影响。虽然谕旨可以是律法的补充和解释,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对法律起着破坏性作用。律法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对权力是一种制约,但这种制约在政治权威面前是十分脆弱的。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人们将政治清明的理想寄托于个人,于是出现了“清官政治”的概念。作为地方政治权威典范的清官政治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学术管理是高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学术管理权力的存在方式、性质以及和学校行政管理权力的关系是正确进行学术管理的需要。高校学术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对学术管理活动中的权力关系进行有效的法律治理。学术管理活动中的法权关系的理顺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虐猫事件反映出人们道德观念上对于动物保护的关注,突显出法律调整对于动物保护方面的空白,而该事件背后的“网络力量”,更引发了对于法律与道德界限的再思考。法治社会的法律需要具备最低限度的道德精神,法律规范需要反映社会民众的基本道德标准;同时,法治社会必须崇尚法律权威,以法律为社会控制的首要力量,这才是法治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文化与法治国家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化对于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必须应对法治国家的要求,构建新型的、现代化的法律化,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于滑模控制中传统的趋近律收敛速度慢、时间长和抖振严重等不足,首先提出利用快速双幂次趋近律提高系统状态收敛速度的设计方案,使得该快速双幂次趋近律无论在远离滑模还是在接近滑模的空间内均具有快速收敛能力.理论分析表明,该快速双幂次趋近律具有二阶滑模特性,当系统存在不确定性时,系统状态及其导数可以快速收敛到平衡零点的邻域内.仿真结果表明,快速双幂次趋近律与传统幂次趋近律、指数趋近律、快速幂次趋近律相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运动品质.  相似文献   

18.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关键与核心是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之下运行,也就是让权力运行在法律理念、“良法”、权威与公正的司法以及公民的法律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9.
对依法执政之“法”的理解是诠释依法执政内涵的关键,然而我国对它的传统理解导致了难以克服的矛盾。目前法学界关于法的种种理论表明,法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可以拓宽依法执政之“法”的内容及形式,在严格依据宪法、法律执政的前提下,在法律没有规定的事务上,可以依据中共党内法规办事。当然,必须做到:1.正确界定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及其制定权限;2.规范党内法规制定的程序,保障党内法规规制对象对党内法规制定过程的参与;3.完善对党内法规的监督机制,保障国家法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要素——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取向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