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S省教育厅已核准的八所本科高校章程的文本分析发现,地方高校章程普遍较好地回应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呼声和要求,内容涵盖了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方面,彰显了以学术为本位、保障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但是,也存在着可操作性较差、办学特色不足以及制定修改程序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建议地方高校的章程编制应该减少抽象描述,增强可操作性;凸显高校个性特征,彰显办学传统和特色;在制定和修改过程应鼓励师生参与。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一种立足于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实践,张扬并涵养着时代精神的高层次的精神理念与境界。地方高校大学精神的建树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通过卓越的教育服务凸现和彰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服务意识、人才培养意识和素质教育意识,这是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建树和高扬大学精神的根本任务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符号,是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精神的有机载体。通过对国内1 00所高校校训的整理发现,高校校训彰显着以"励志笃学"为目的的求知精神,蕴含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精神,弘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奉献精神,崇尚着以"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人文精神,宣示着以"突显特色"为目的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凝练社会主义大学精神,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于增强大学精神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辐射引领、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时代风貌、凝聚广大师生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6,(4):84-88
特色是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有别于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各省(市、区)重点建设大学的地方大学基于生存和发展之道,更需要逸脱于"千校一面",创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而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学生之大",是彰显特色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努力探究和建树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对地方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既要着眼于大学教育的一般属性与特征,更要立足于"校本",紧密结合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精神,是八一农大特有的文化内容的集合体,是在八一农大多年办学历史上逐步...  相似文献   

6.
影响地方高校发展的三大因素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方高校经过一番"更名"、"升格"、"评估"的浪潮后,其生存与发展面临新挑战。为走出困境,地方高校一是要克服"办学雷同",凝练特色,走服务地方之路;二是消解"泛行政化",以师生为主体,理顺人际关系;三是避免"教育封闭",加强沟通交流,在互动共赢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7):78-82
人才培养是特色大学的根本,特色是其本色。地方特色大学要从大学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人才培养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在打造特色的同时进行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特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进行分阶段定位;优势是一所大学"特色"形成的依托和保障,应进行优势定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切实采取彰显地方特色大学特色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依托底色,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打造特色新专业;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8.
高校离退休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认识水平的高低、物质生活的丰歉、精神风貌的好坏和环境氛围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而且是从一个侧面检验高校弘扬核心价值观良莠的客观标准。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度,以研讨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关注高校老年群体为宗旨,以提升老年幸福指数为目标,力求探寻出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坚持对老同志实施"四有"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领会"特色理论",做到认识有疏导;科学诠释"共同理想",做到生活有关注;准确把握"两种精神",做到精神有慰藉;全力弘扬"八荣八耻",做到环境有优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过,由于缺乏现代大学精神的指导,一些地方高校走向了急功近利的偏狭境地。本文试从培育现代大学精神的角度入手,强调地方院校应祛蔽而返魅,以彰显大学应有之荣光。  相似文献   

10.
开放大学科研既要遵循高校科研的共性范式,又要彰显新型高校的个性特色。开放大学科研定位需要考虑拓展研究新领域、对接区域新要求、凝聚系统合力。面对身份的“尴尬”与定位的模糊、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系统融合发展度不够、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供给侧能力不足等困境,开放大学科研发展需要进一步明晰定位,彰显新型高校特色;增强动能,激发科研发展活力;系统联动,凝聚办学系统合力;提升能力,服务国家、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内涵式发展的本质诉求,实证探索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学术影响力的定量评价。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4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2016-2017两年内特色栏目刊文量和被引频次,构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篇均被引频次、零被引率和h指数三个定量评价指标对特色栏目学术影响力及其差异加以分析。4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并没有突显"特色",但是特色栏目学术影响力差异显著。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特色栏目需保持相对稳定性;主编及编辑群体应当掌握栏目定量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各栏目学术贡献度;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特色栏目未来发展应当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2.
章程被称作是大学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宪法",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涵。我国的"新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新生群体,具有较强的地方依附性和体制依赖性等特点,要真正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的大学愿景,就必先制定科学规范的大学章程。为此,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制定程序上要体现正义性和科学性,同时章程文本要彰显办学特色,更要保障章程的有效实施,让章程真正维护现代大学尊严、承载现代大学精神和引导现代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在改革发展中普遍存在千校一面、特色不强的问题,这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应努力做好自身的"特色"建设,开展特色定位。打造"第二个哈佛",还是"第一个北大",事关两种不同的特色定位。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准确分析优劣势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特色,如学科特色、文化特色等,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定位,才能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进行特色定位,首先应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既要彰显中国特色,又要体现个性特色。中国高校的"特色定位"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从汉武帝到清朝晚期,奉行的是孔子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教育理想;二是从1905年晚清政府做出"废科举,兴学堂"的重大决策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以"注重理性,学术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曲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总结大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开创中国教育和大学创新新局面,是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内部治理变革承载着调整政府与高校边界、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进依法治校、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体现大学"中国特色"等现实诉求。概念内涵上,治理体系是以大学"善治"为目标,以大学精神彰显、活力激发、绩效提升为导向,以民主参与、协商共治为理念,以制度体系为保障的大学秩序体系;框架要素上,围绕权力、权利、利益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治理体系的抽象本质,"价值-制度-行动"体系是实质内容;治理体系的功能影响体现在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动体系等诸多方面。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体现中国特色、尊重大学规律、兼顾开放性与耦合性、追求有效治理、平衡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等。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路径需理顺内外部治理关系、完善运行规程、优化资源配置、涵养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和社会的进步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大学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走向社会的中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的精神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60年的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大学应始终保持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同时,大学精神同时代、历史和文化特色密切相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彰显和体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坚韧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格物致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都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追求特色是高水平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宝贵财富,办学特色已成为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战略选择.作为行业特色高校,要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必须科学定位,努力在明确目标中凝练办学特色;满足需求,努力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优势,努力打造“大矿业”学科专业特色;协同创新,彰显校政企联盟的开放办学特色;薪火相传,弘扬大学精神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支持和鼓励不同类型的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这为地方高校建设实现"弯道超车"和"拐点突破"提供了可能.师资队伍建设与地方高校参与"双一流"建设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当前,地方高校存在师资管理模式单一落后、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特色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等现实困境.加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推进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前提是以师为本,转变师资管理模式;基础是优化结构,加强师资梯队建设;关键是找准定位,打造高校特色师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高校应以章程为根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与规范性文件。从本质上讲,大学章程建设是对大学治理中各利益主体权力进行分配,对相关权力边界进行明晰的过程。而且,大学章程还是大学教学、科研等各项管理制度的"母法",对校内各种权力的运行进行原则性规范,并从中体现出基本的"立法"精神。大学章程需要上承国家法律,彰显现代大学理念;同时,也构建了高校内部治理的基  相似文献   

20.
高校办出特色包含三个发展层面:一是从无特色到有特色的发展;二是从特色不鲜明到特色鲜明的发展;三是从特色单一性到多样性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独特性的优秀人才,是高校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传承与发展学校办学优良传统,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文化基础;瞄准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关键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内驱力与出彩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自我造血机制;落实与扩大办学自主权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的内在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