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篮本”课程观的剖析,认为传统体育课程观应向体育“文本”课程观转向,并对以体育“文本”课程观为指导的体育教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改革是教育的永恒话题,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学校体育改革的中心环节。自我国出现体育课程至今短短一百多年的时期内,体育课程的改革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从历史的角度将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连同阶段间的过渡期在内,通过查阅史料及各类书刊等,发现各阶段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征,并有一定的规律性,试图从理论上对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历史做全面系统的剖析与评价,并力图总结体育课程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从而为我国目前进行的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构建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重心,体育新课程的颁布也明确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与指导思想,在理论上,体育课程与其它的学科课程的地位具有等同性,正因为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具有同等对话的基础,体育课程也同样存在着教育学科课程中共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校体育界要讨论的话题,因此研究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然而目前关于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美国"以课程为中心"的概念体育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念体育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叶的学科结构运动,后由罗森和普拉赛克首次提出,最终为恩妮斯和陈昂发展成结构较完备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概念体育提出"以学校为中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理论模型",注重体育课程在身体活动干预中的核心地位,并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概念体育课程理论框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5E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俱乐部型"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俱乐部型“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已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俱乐部型体育教学体系进行科学整合的积极实践,并已完成了体育课程进一步向着有趣、多元、自由,既强身健体,又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的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程的多样性特征,突出了体育教育功能,为高等教育中体育教学发展模式在内蒙古地区的实施与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现代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 ,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法和课程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验研究 ,形成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使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建立了有机联系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董翠香 《体育学刊》2007,14(6):83-86
通过对以"必修+选修"项目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的课程结构、实施方案与策略、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学校特点而开展的课程改革活动,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对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对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至今乃是一大“盲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具有必然性,根据其正负效应可分为超越性异变与衰退性异交;引起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应努力采取措施促进超越性异变,避免衰退性异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德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研究和课程教学情况,并时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对提高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有着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三个模块的“体育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德州学院2003级、2004级普通本、专科生1860人次,从分层标准、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实施几个方面,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对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行为,以及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目的,全面分析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科学及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面向21世纪人才需求,体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是:开展以修订教学大纲、优化及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和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尚停留在经验定性描述的阶段,因而难以准确评价其质量,也就难以正确指导教学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AHP法”,可以对体育课评价有关各因素的“权重”加以准确量化与科学分析,达到对体育教学过程宏观调控与微观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体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每个体育教师的工作潜能,是全面提高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怎样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激发体育教师工作的潜力及发挥好他们的聪明才智三方面论述了“能本管理”的概念、模式及对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峥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1):77-79,87
通过对”中招“体育加试所产生的功效分析,揭示了体育加试是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重要途径,提出了通过”体育加试“,体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就如何巩固、完善“体育加试”制度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在"健康第一"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学校体育功能的分析 ,阐述了如何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 ,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应调整。  相似文献   

17.
试论体育教学的效益与“过度教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育落实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学的效益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 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益,改善教学环境,消除“过度教学”现象是当 务之急。现行体育教学“过度教学”现象主要有3种情形,即:(1)体育课中内容上的“过 度教学”现象;(2)过多的动作技术环节教学;(3)不恰当的批评和赞赏。本文针对体育 教学“过度教学”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消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益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必定成为趋势。VR、AR及MR技术是目前虚拟现实成像领域最前沿的技术,VR、AR技术应用于教育已不再新鲜。大学体育专项课程理论性强、教学手段形式特殊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下的"沉浸式"式虚拟课堂、AR的教材形式将打破大学体育专项课程现有的教学形式、教材体系以及课堂授课方式,还会影响传统体育教学传承模式。虚拟现实+教育的模式已经一步步改变着教育体系,新的教育技术介质——虚拟现实的变更必定为体育教育带来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再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改革的着眼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入手,通过对其再释,强调其现时的科学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导向下的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近5年来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中运用的总体情况进行了研究,肯定了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今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