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激光在大气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大气信道是非均匀介质,它必然会对光束产生折射,从而引起光束漂移。文章建立大气折射率球面分层模型,由大气光路方程得到蓝绿激光在大气信道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激光在大气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能量变化和光场分布问题,结合激光雷达探测原理、瑞利衍射、大气衰减、大气辐射的噪声等理论,建立了激光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时的光场分布、能量衰减和背景噪声的数值模型,有效地描述了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特点,就不同要素对激光传输产生的不同影响做了分析,较为全面地还原了激光光束的线性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自适应干扰消除的原理和基于LM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并分析了干扰抵消的频域块LMS算法,给出了算法的数学推导与模型。在宽带干扰,单音余弦干扰和线性调频干扰的条件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LMS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述三种干扰,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嵌入式云信息平台设计中,需要设计物理层数据传输协议优化信息平台的数据调度和任务分配能力。传统的协议采用UDP协议构建云信息平台的中继物理层数据传输协议,产生大量的流量累积,导致物理层拥堵。提出一种基于双向中继负载均衡的嵌入式云信息平台物理层数据传输协议设计算法。构建嵌入式云信息平台的网络模型,对信息平台数据进行压缩处理,通过双向中继物理层数据传输,定义物理层数据传输的调控函数,实现对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协议构建,实现数据动态分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降低数据传输延时,优化信息传输部署。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陷波器,由于极易受到步长及其它参数的影响,学习曲线并不理想。文章在分析步长对基于LMS算法自适应陷波器的影响的基础上,将粒子群(PSO)算法应用到自适应陷波器的设计中。通过仿真结果显示,基于PSO算法的自适应陷波器收敛速度快、具有鲁棒性,优于传统的基于LMS的自适应陷波器,从而证明其有效性、可行性及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6.
提出运用基于偏振外差双波长光纤激光传感器的窄带宽远程通信系统。阐述光纤传感光波理论与光波频谱性质,根据光纤激光传感器工作前提条件,获知该条件可以影响激光信号光束输出质量及纵模特性,通过缩短光纤激光器谐振腔长度及高反射率光栅可得到单纵模性质的输出激光光束,并结合紫外光写制技术初步完成双光波光纤激光传感器通信系统传感元件设计。在窄带宽环境下以TCP网络协议为基础,利用RT-Thread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按名称访问设备管理方式,运用应用程序通过设备对象提供的标准接口获取访问底层设备数据,结合Lw IP协议栈使传感器数据进入到缓存区域中,实现远程通信系统设计。实验证明运用系统能够有效提升通信传输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斯波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湍流大气对高斯光束的幅度和相位产生的影响推导了高斯波束的对数幅度起伏和相位起伏公式,并对产生的几个重要的湍流效应闪烁、光束漂移、光束扩展和到达角的起伏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解决大气湍流效应的比较前沿的方法就是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的自适应光学.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大气衰减、大气湍流及大气折射对蓝绿激光的影响,在大气折射率球面分层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折射率均匀分层的球面模型,仿真分析了大气折射对蓝绿激光的影响,根据大气光路方程得到了蓝绿激光在大气信道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局部均匀,平稳增量的冻结场理论,从随高度变化的大气结构常数模型出发,从大气湍流的空间谱得到时间谱,推导出斜程湍流大气中激光波束传输的相干时间解析解.  相似文献   

10.
周霞  张驰  于大为 《科技通报》2021,37(5):52-57
为消除网络通信限制产生的网络多时滞、数据丢包现象,设计一种多时滞影响下自组网络数据跨层传输算法.针对多时滞和多丢包的网络数据传输会受到通信信道比特率的限制,导致多时滞具有时变性,影响数据传输速率这一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感知的跨层路由算法;运用跨层设计理念,综合利用网络层、应用层以及数据链路层中的信息,提高网络的能量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自组网数据跨层传输.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量消耗少,可为自组网跨层共享信息的传输机制制造更多节能空间;网络生存时间长,平衡了网络性能与能量效率;视频图像传输时,可在消除多时滞影响的基础上,保证完整、快速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3)
研究了探地雷达的直达波干扰抑制技术。在分析LMS算法,归一化LMS算法,和变步长LMS基础上,结合超低频弹性波信号特性及其与噪声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变步长归一化LMS算法来实现直达波干扰自适应对消,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收敛速度和跟踪性能的综合优越性。并将该算法应用于超低频弹性波探地雷达直达波干扰自适应对消中,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orentzian的NLMS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少的对消剩余误差。  相似文献   

12.
在处理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时,遗传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差,并且容易早熟。针对这种问题,将遗传算法与多种局部搜索算法相结合,形成多种Memetic算法。通过进行数值优化实验,发现算法的优化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局部搜索算法的不同对优化性能影响很大。为解决这种问题,在传统Memetic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每代个体根据局部搜索算法的搜索效率自适应选取局部搜索算法的Memetic算法,即基于离散度的自适应Memetic算法。通过测试函数测试,这种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自适应滤波和干扰抵消的基本原理,然后比较了各种自适应算法的优劣,最后提出了利用快速FFT技术实现一种替代时域LMS算法的频域快速LMS自适应算法.通过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但具有同时域LMS算法近似的收敛特性,而且计算量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4.
智能天线是3G中TD-SCDMA的核心技术,而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的核心又是自适应算法,其中LMS算法因为计算简单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自适应算法,重点介绍了基于LMS的波束形成算法,最后研究了在不同的迭代次数,步长因子,以及干扰噪声比情况下LMS算法在波束形成中对干扰的抑制能力。LMS对干扰有较好的抑制增益。  相似文献   

15.
USB设备由于布线布局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传输通路的电器特性不良。为此提出了根据USB传输线路的电器特性,进行高速全速的自适应的方法,以达到保障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涡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特征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显现出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展复杂系统和随机介质波束散射特征研究,利用高斯波束在随机介质中的传播与散射特征,推动了相应的技术在工业、民用等领域中的应用. 西安理工大学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柯熙政教授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无线激光通信中的光信道特性、信道编码、调制技术、信号处理以及随机介质中光波的传播与散射特征等研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及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掌握了无线激光通信设备核心技术.特别是从涡旋光束、高斯光束在大气湍流介质中的传播与散射特征的基础理论出发,深入研究了具有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场在大气湍流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及对光束轨道角动量态的影响,建立了轨道角动量涡旋光场在大气湍流中的理论传播模型,开展了大气湍流环境下高斯波束与目标、粒子的散射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基于最小均方(LM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和结构,并以LMS算法实现了一个FIR结构的自适应滤波器,给出了实际输出值和估计输出值以及误差曲线,并画出了20次实验的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基于最小均方(LM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和结构,并以LMS算法实现了一个FIR结构的自适应滤波器,给出了实际输出值和估计输出值以及误差曲线,并画出了20次实验的误差平方的收敛曲线.  相似文献   

19.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为了满足45nm节点光刻曝光光学系统对高分辨率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光束扩束系统,用于提高照明系统的均匀性。由于准分子激光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光束发散角有较大差异,从激光器到照明系统的传输光路最长达20m,垂直方向激光最大发散角达到2.1mrad,若不对出射的激光束进行准直,则激光传输20m后,激光光斑尺寸将达到54.5mm以上,这对后续的系统设计都是不利的,因而必须首先对激光器出射光束进行准直,然后再传输。通过调节X向柱面镜与Y向柱面镜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光学面(球面镜前表面)到Y方向柱面镜后表面距离调整为122.058mm时消除了这种影响,保证输出光束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激光通信信号通过随机大气时,大气湍流效应造成了光束飘移、强度起伏,光束扩展和像点抖动等现象,从而破坏了激光的相干性,导致相干性退化削弱激光通信的质量。文章介绍了大气湍流的形成及基本特性,对强度起伏、光束漂移及扩展和相位起伏与到达角起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降低湍流影响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