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的性质“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在我校整体课程设置中具有独立价值和功能。课程关注女生自身生活,培养女生具有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的品质,在兰州女子职校总的培养目标下,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能力的空间,这将促进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科学习自主化。从“女生与女性意识”的培养目标来界定,本课程应该是以品质教育为目标的综合活动课程。二、“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内容1.目标。课程总的目标是培养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廖冬莉 《学周刊C版》2011,(10):187-187
兰州女子中专是一所以“女生”“艺术”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让学生们毕业后顺利地就业.就必须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此就需要学校抓特色.从提高市场竞争力入手进行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走校本化的道路就成了必然。因此.我校积极尝试开展了“女生与女性意识”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与责任的强化,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很多地方和学校在课改中纷纷表现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期待与热情。在这场热烈而深刻的改革中,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根据自身办学风格,以师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开发了以“任个性张扬,任童心闪亮”为主旨的校本课程。经纬小学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开放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对生活的实践、体验和感悟,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经纬小学的校本课程采用…  相似文献   

4.
小学《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是针对我校小学生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财意识、理财能力和良好理财品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形成和实现个体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经过近几年的《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理财,在理财与反思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理财教育理念;设置理财课进行实施。《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成为我校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出了《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标准、校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课程产品;构建了《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使用与评价的有效操作体系;构建了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反映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笔者从弥补初中历史教材“女性无史”的缺陷及培养初中学生的女性意识和人文情怀角度出发,面向初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国近代女性史》的校本课程,对初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探索。通过具体的实践,总结一定的规律,希望能为其他学校进行同类型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情境分析——确定内容——教师申报——编制纲要——学校审定——学生选课——排定课表——走班开课——学分管理——课程考核——成果展示——总结提高”的过程.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处理好独立与合作、校本课程与“编教材”及“搞活动”、教师开课和学生选课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敏 《考试周刊》2015,(25):166-167
结合中职女生女性主体意识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教学实验。实验内容涵盖独立人格意识、爱情观及性意识、美意识、价值与自我实现意识四个方面,教学效果明显。德育课程教学应成为中职学生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杨波 《文教资料》2011,(23):121-122
本文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校经济等情况,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的成功性。接着.从传承中华民族、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角度,将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学生的收获等角度对乌鲁木齐市三十一中的“校本课程”、“剪纸”的经验做出了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生活·实践”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新模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视界。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凸显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学生在具身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分析“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涵;透析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原则,建构“立足三个岗位、弘扬四种精神、争做五好学生”为宗旨的校本德育课程,并设计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生活实践教育场馆,在学生获得多元生活实践体验中,推动“生活·实践”教育与校本德育课程内容的双向对象化,在互为转化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精神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宏观计划的基础上,基于当地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基于本校实际而开发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它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周期长、缺乏灵活性、相对滞后于社会变革的缺憾;可根据当地实际不断更新课程理论,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手段,实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提高,并能激发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信心,拓宽其知识面,加强其适应与生存能力,而校本课程是这次高中新课改的重点。基于以上因素,我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也要结合的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生活家园”校本课程,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促进了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和学生综合性生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关于校本课程,学术界一般有“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这两种说法,我们一般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作为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师生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开展的,旨在满...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对于长期以来严重脱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农村学校教育而言,是一种具有战略性和革命性意义的挑战与机遇。它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还将对国家的“三农”政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如何从实际出发,批判地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吸取过去农村教育改革的经验,对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个性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以一定的人格观作为办学的根本理念和育人目标。个性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具备独立人格的人通常有心理上的兴趣取向,思想上的独立意识,思维上的批判精神,行动上的创新能力,道德上的责任意识等特征。兴趣是潜能的"向导",潜能是内隐的,潜能是多元的,潜能是创新的"产床"。校本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功能。校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发挥的功能,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个性化,综合性,与国家必修课程的互补性,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课程的决策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本身具有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个性养成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以一定的人格观作为办学的根本理念和育人目标。个性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具备独立人格的人通常有心理上的兴趣取向,思想上的独立意识,思维上的批判精神,行动上的创新能力,道德上的责任意识等特征。兴趣是潜能的"向导",潜能是内隐的,潜能是多元的,潜能是创新的"产床"。校本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功能。校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发挥的功能,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个性化,综合性,与国家必修课程的互补性,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是课程的决策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本身具有创新性等。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它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它承载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改变教师专业生活,引领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所以,研究探索其特性,对于弄清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手笔就是调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改国家“一刀切”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足”互为补充。但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课和学生自主选择,学分要求不高,更主要是不被计入各种考试,所以这一“足”成了短脚。有人戏称,如果说新课程改革新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校本课程是“弱势群体”,那独立于国家课程之外的校本课程就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8.
以闽北单方草药坊项目式校本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实践效果与反思等三方面探讨项目式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路径。项目式校本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确定项目与拟订方案、实施方案与实践探索、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项目等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探索“生物·生活·生动”教学模式的同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教育》2004,(1):12-13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为基础,以人文素养、生存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张扬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形成办学特色为目标,以统整性、开放性、发展性为原则,抓住“生活文化”、“社区文化”及“国防文化”三大主题,充分发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年完善,努力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