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4,(3):39-42
从语用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探讨维索尔伦"综观论转向"的动因、特征和意义认为,"综观论转向"是基于语用学的跨学科性而发展,其本质特征在于建构语言适应论,将认知、社会与文化整合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功能性综观,深刻地折射了当代语用学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曾艳山 《文教资料》2006,(29):152-153
目前,“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存在着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把“非言辞性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与“非语言(non-linguistic)”混为一谈;一是“非语言交际”和语用学研究各自为政。本文认为①我们之所谓“非语言交际”应称之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为宜,②非言辞性语言的语用研究意义重大。nonverbalcommunication宜译为“非言辞性语言交际”,“非语言(nonlinguistic)”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认知与语言的结合是认知科学发展也是语言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语言的认知研究既是语言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认知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语言本质上具有工具性。面向“人机对话”和“人际对话”是语言研究的两个重要指向。认知和计算厦交际之间呈现一体两翼的关系。语言交际和计算研究的突破一方面需要和认知科学相结合,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从语用学的维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确立得益于哲学家、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探索。它开阔了语言研究的视野,为语言本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模式。在语用学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呈现出跨学科、跨界面的综观研究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学界也在不断探索、审视和创新其理论体系。《语用学的多维研究》由广东财经大学曾文雄教授编著,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5.
张杨 《陕西教育》2011,(1):68-68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又称语言实用学,足以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理论的指导,要做一名合格的EFL教师,必须对语用学理论进行学习.并贯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是当前语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尝试对战争言语行为典型个案进行分析 ,寻找其内在本质和构成规则。选择了“9·11”事件后塔利班在宣传战中运用的“无罪辩护”和“话题转移”两大语言策略 ,从语境、言语内容、听话人、说话人各因素出发 ,分析言内行为 ,揭示言外行为 ,考证言后之效 ,完整地展示了战争言语行为的过程。最终说明了塔利班选择的战争语言策略 ,实质上是一个破坏会话原则中“量”的准则 ,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言外之意 ,来否认指控、扭转劣势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这一新兴学科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新发展。该文将语用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相声领域,以马三立的单口相声为例,从其相声中的一些独特特征如“垫话”、唠叨、普通话与天津话混用及表情体态、语气、重音、停顿中,分析了语言中的话语复现、叙述中的冗余机制、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以及语言交际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对相声幽默艺术产生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8.
语用研究的新视角 ——女性主义语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许多研究领域都贴上了“女性主义”(fem inism)的标签,并相继诞生了一系列学科,如“女性主义语言学”、“女性主义文体学”、“女性主义会话分析”等。本文基于女性主义和语用学对于语言使用以及交际者的假设存在着诸多一致性,试图说明女性主义和语用学可以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9.
语境(context)与言语活动的参与者,与言语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正确理解话语意义的基础。许多语言学家都通过语境来给语用学下定义,如莱文森(S.C.Levinson,1983)认为“语用学所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此外,构成当今语用学研究基础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理论(Grice,1967)以及“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理论(Leech,1983)也都以语境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使用者视角”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语言使用者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就说话人施出话语的过程作“慢镜头”式的透视,我们可以得出人们说出话语的三个思维步骤,即“预设的形成→意图的确定→话语的施出”。这为人们解读话语意义提供了又一条方便而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从符号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采用了Morris的观点来分析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并分析了Morris符号学意义观中的三个要素,即言内意义、所指意义和语用意义,指出在两种符号进行转换的时候,任何一种意义没有被精确地转换成目的语符号,都将引起语用失误。而此前,在进行符号转换的时候,往往只重视语用意义的转换,忽视了言内意义和所指意义,尤其是言内意义。基于上述从符号学意义观角度对语用失误这个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概述语言适应论的基础上,从适应跨文化的语用翻译、适应意识突显性的语用翻译、适应语言结构的语用翻译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适应论对语用翻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势"(energy)与"语势"(energy in language/energy of language)是研究庞德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庞德通晓十几种外语,试图通过大量的诗歌翻译为英诗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势,力图改变维多利亚时期抑扬格五音步抽象说教的诗风。因此,庞德采取了"解释性翻译"和"原文写作"(亦"创作新诗")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浸入原诗氛围及诗人"情绪",极力移植"强烈的情感"。"势,即情寓于形"的观点使庞德在翻译中通过音象、形象及义象等"有机形式"或"内容派生"取势。他在翻译中强调"创新",强调声音、节奏、措辞、词语并置及位移。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内涵。作者认为把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从而强调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Jef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交替传译中的语用流利性,探讨译语怎样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从而使得产出的话语在语用上连贯、得体、流畅,并且使译语具有合适的语速,表达更易于听众接受,从而使得交际更顺利有效地进行。在此视角下,文章的"交替传译中的语用流利性"是指译员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动态地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译出语不仅准确地传达原语的含义,而且达到连贯、得体、流利,同时具有恰适的语速,确保交际顺利进行。译语不仅忠实地再现原语的内涵意义,文体风格,感情色彩,而且有效地架设说话人和听众的交际桥梁。  相似文献   

17.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话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语用分析如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一样,注重语言交际技能,所以以交际的角度看,语用是关键。本文着重在非语言性环境下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隐含义、语用原则及复句间的运用关系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表达的清晰和准确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日常语言中,模糊语比比皆是,并存在于以准确为首要目的的新闻语篇中。文章从语用学中的顺应论切入,对英语经济新闻中模糊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出模糊语在此类文体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联理论中有关交际的推理特性,本语境,最佳关联,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等一些基本概念体现了翻译作为语言的解释性使用的观点以及原语本和译语本解释性相似的观点,关联理论还反映出了本分类作为关联向导,翻译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基于语境的问题,所以,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语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语用翻译的本质,进而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顺应理论的框架内,语言使用者要动态地让语境因素和结构客体互相顺应。文章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讨论语境动态顺应在文学语用翻译解读中的作用,也为翻译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