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文献调查法,整理出一份民国时期太极拳专著书目表。分析民国时期太极拳专著出版在数量、时间、出版者和地区分布上的特征。认为民国时期太极拳专著出版对太极拳发展的3大作用:扩大太极拳的社会影响,推动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普及太极拳经典理论;为人们学习太极拳提供了另一重要途径—按图索骥。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大多围绕教学展开,缺乏在社会背景下对于太极拳传承的专门研究。笔者以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城镇化建设中太极拳的传承进行研究,针对太极拳传承中出现的危机,提出对策:通过新媒体传播太极拳;政府鼓励企业定期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加强城市宣传力度,推广太极拳;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正确传授太极拳拳理及技法;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太极拳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类和发展:1)竞赛太极拳;2)传统太极拳;3)健身太极拳;4)对抗太极拳。这为太极拳爱好者能更清楚地认识各种太极拳的实用价值,使其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向国际推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可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肯定太极拳是一种哲拳;肯定太极拳健身性和医疗保健功能并认为其受教师的水平影响;约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太极拳比较适合于老年人不太适合大学生;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正确认识有积极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太极拳传播方式的单一等都对大学生的太极拳完整认知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梳理太极拳健身文化的发展脉络,探溯太极拳健身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结果为,陈式太极拳成型,太极拳健身文化初露端倪;杨、武、吴、孙式太极拳定型,太极拳健身文化显见于世;太极拳健身文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贵和持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开始习练太极拳,随之对太极拳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太极拳的起源、历史演变、拳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打造太极品牌;借助电视媒体,推动太极拳市场化发展;借助学校平台,营造太极拳气氛;建立系统的太极拳文化学科,从而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7,(6):63-63
主讲名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传人陈小旺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著名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发科之嫡孙。自幼习武,精通陈式太极拳理论,套路、器械、推手。1985年,陈小旺随中日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受到日本天皇的亲切接见。多年来,陈小旺辅导中外学员数万人次,并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太极拳选手,这其中包括多次国内、国际太极拳大赛冠军得主丁杰;全国传统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推手亚军毋乃秋;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太极拳冠军单伟;全国煤矿武术运动会太极拳冠军彭杨锁;上海中日太极拳剑比赛太极拳冠军、日本女选手中村朱杏;武汉国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与音乐相结合,更好地彰显太极拳的自身魅力,突出太极拳特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对太极拳和音乐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吻合是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重要内因;太极拳与音乐结合对太极拳演练有积极效用。在此基础上对选择太极拳配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进行研究,发现太极拳自产生发展至今,经历了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和普及创新三个阶段.原始创新阶段,陈式太极拳得以形成;继承创新阶段,杨、武、吴、孙式太极拳显现于世;普及创新阶段,太极拳、剑普及套路,太极拳、剑竞赛套路、段位太极拳、械套路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1.
路迪民 《武当》2009,(5):32-33
这是笔者多年来萌生的一个总体看法,即中国的太极拳可以分为两大总系。对太极拳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从拳架名称和整体结构上看,当代太极拳主要流派中,杨式、吴式、武式、孙式是基本一致的;陈式和赵堡是基本一致的。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两个蒋发的传承所致。杨式太极拳源于乾隆的蒋发;吴式太极拳直接源于杨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首先从学于杨禄禅,  相似文献   

12.
谢远基 《武当》2023,(3):14-18
<正>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气功之一,研究传统太极拳与现代竞技太极拳异同,对充分发挥好太极拳的实战和健身作用,促进太极拳术运动发展,很有意义。一、从理论基础上看,传统太极拳比竞技太极拳受传统太极理论影响更为深刻,竞技太极拳则更多地受到了现代体育理论影响其一,传统太极拳以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一种体认和谐的典型音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学、社会学的视野下对太极拳的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和解读.认为:太极拳多门派的共同发展是和谐理念的最好体现;太极拳技术运动的核心价值观是"阴阳和谐";身心和谐是太极拳的完美追求;太极拳讲究自我与他者的和谐相处;主体与自然的和谐是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基础;和谐美使太极拳成为解读中国传统美学的"钥匙".指出:在当前追求和谐的时代,太极拳是认识和谐、体验和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文献、实物、考古三个方面论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号、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道教思想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是道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但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皇帝寻求张三丰的踪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治病仙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仙游行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实物之《张三丰遗迹记》碑内容可知,无论是记载张三丰的籍贯、行迹、与人交往,还是记载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其人,都未看出张三丰在太极拳或内家拳上有任何建树。从碑文记载内容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不发生任何关系;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关于张三丰的大量遗物、遗迹、遗诗等证据链分析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对《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附会神仙张三丰是从内家拳附会的张三峰移植过来的;《三丰全书》中王渔洋摘录的所谓内家拳源流来自于黄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玄武大帝授拳于张三峰荒唐无稽;从《墓志铭》记载对王宗与王宗岳误传推断宋之张三峰传拳也是附会;无证据证明太极拳就是内家拳,从而推证内家拳或太极拳并非张三峰(丰)所创;移植内家拳的张三峰为太极拳的张三丰,是《三丰全书》出版以后的附会;王宗岳的理论和张三丰没有任何关系,太极拳非张三丰所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社区太极拳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构建社区太极拳网络平台的路径,助力实现我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战略目标。通过研究发现,构建社区太极拳网络平台在满足太极拳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推进太极拳的规范化改革,促进了太极拳的内容质量提升。具体实施途径要从建立网络平台预约系统;建立网络平台指导系统;建立网络平台评价系统;建立网络平台监督系统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营销管理相关理论探讨研究太极拳产业化逻辑问题。结果表明:太极拳产业化逻辑按照:构建太极拳公司型组织,以公司为依托逐步实施产业化;创立太极拳品牌——对太极拳进行功能定位、标准化设计与传播及正确塑造太极拳品牌形象。建议:采用直接延伸、改进延伸、系列化延伸、跨界延伸等策略,实现太极拳产业规模扩张;通过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重视人才培养、营销整合传播、多元化产业发展、政府支持及全民参与等方面促使太极拳产业化实现。  相似文献   

17.
柳彤  贾瑾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1):134-134,147,150,156,161
作为源自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太极拳文化以其极具代表性、特殊性、全面性的特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大国形象。为了使大众对太极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一项特殊的身体文化,还是一种全面性的文化;太极拳文化推崇“和谐之道”,并传播和谐思想;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来大力宣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扬太极拳文化,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出我国太极拳科研现状的特点。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一,加强太极拳理论科学化的研究;二,开拓武术人体科学研究;三,发挥各学科的综合研究,加强横向联系;四,加强太极拳发展的战略研究:1、大力开展青少儿太极拳运动,努力贯彻从小抓起的方针;2、加强太极拳医疗保健作用研究;3、发挥教练员和体育院系的科研优势;4、继续挖掘整理太极理论与技术精华;5、创新太极拳套路、推手、太极散手的设计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9.
焦作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焦作太极拳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研究表明焦作太极拳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但不健全;活动的显著特征以陈式太极拳为主,参加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泛,涉及职业全面,年龄跨度大,形式多样,练习者水平较高;对陈式太极拳的研究不够深入,太极拳显形人文景观建设缺失,太极拳产业研发薄弱。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象:实验组全国太极拳、剑锦标赛的优秀专业太极拳运动员30名;对照组浙江省非专业太极拳运动员30名。研究方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处理方法。结果与分析1.与太极拳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的一些个性中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具有显著差异,敏感性、自律性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长期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运动员在个性特征方面表现为:为人处世、处事上达观随和;以沉、静、稳为主的个性特征;坚韧顽强的意志力;敏感性高;自律性高。2.实验组30名太极拳运动员中中间型有19人,占63.33%,外向型11人,占36.67%。因此太极拳运动员多数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