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辜少强 《成人教育》2006,(10):90-91
教育产业,是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发展,对教育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按经济规律办事,实现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学校按照企业进行经营,要求教育的产品完全纳入商品市场进行等价交换,从中实现教育劳动的价值,并取得维持学校运转和发展的资金。教育具有生产性,是产业,但同时教育也具有公益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正因为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对教育进行市场化运作。正确的教育产业观应该是:既按教育规律办学校,又按经济规律办教育。  相似文献   

2.
质疑“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概念辨析、历史追溯、理论探源、现实分析和比较研究五个角度讨论了教育产业化的观点。认为“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并不科学,其理论依据不充分,现实意义与很有限,无论横向的比较还是纵向的历史剖析都难以得出“教育是产业,实行教育产业化”的观点。但利用某些产业机制来发展教育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说实在话,我们绝寻认为:在发展教育,兴办教育,培养人才这个大前提下,"不管什么手段,能招生就是好'招'"的认识是有问题的。因为办学校和做生意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到底大不相同。不管是不是要将市场因素引进教育;不管教育要不要产业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从二千多前孔老夫子那会儿就是如此。至于老夫子当时收点肉干也只不过图个解馋而并非为了赢利。教育应该产业化,据说此举也是为了启动冷不热的中国经济。但教育又不能完完全全当产业办,那样,无异于把它变成另一类印钞票的机器。按"产业化"的思路,职业教育应从课程设置开始,每一个环节都紧…  相似文献   

4.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学者只能有一个校长”!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官员眼中的校长必须惟命是从——只能上传下达,不许越雷池半步;商品经济时代,产业化学者认为,校长必须职业化——教育产业的职业经营者,为学校谋取最大的效益;现代化年代,理想化学者追求的校长必须专业化——“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围绕“教育产业化”问题,学者之间进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对教育能否产业化进行了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之所以持论有别,甚至观点迎异,主要在于对“教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不尽一致。因此,对“教育产业”作进一步深入地讨论和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 要讨论“教育产业”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产业,在产业经济学论著中,产业是指“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①。而“就一般理论而言,产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说法颇为流传:有些人提出我国教育要走产业化,也就是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主张要照企业化的运作机制来办教育。日前记者访问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他指出,教育称作产业,不过是产业这个概念的泛化,不是原本意义上的产业,与工农业的产业有很大的区别。教育具有商品属性和私人产品的特点,如人们受教育后会得到许多个人好处。而这个属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忽视了,国家包办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放思想,如高校实行交费上学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从“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已引起了包括教育界、经济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的注意和讨论。“教育”的涵义是很广的,首先要明确一下讨论的范围和对象。那些原本就是在社会上为教育服务的相关产业,应按产业的规律和机制来办;过去统一存在于教育机构内部的后勤服务单位和校办科技产业等,绝大多数也应剥离出来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这些看来没有什么分歧。现在要讨论的主要是由政府举办或由政府依法批准举办的,高中阶段以上的学历教育本身,即我国非义务教育的主体应不应“产业化”?本文将主要以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全…  相似文献   

8.
教育产业化就是把教育当成一种产业,按照产业运作的方式,遵照产业的规律来办事。这个理解,基本上都没异议。有争议的是,教育该不该产业化?如何产业化?最近读了人民网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将“教育产业化”进行到底。》。文章提出,造成目前基础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教育没有彻底实现产业化,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应该把重点学校卖掉或者租出去,进行所谓的“彻底产业化”。看后颇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诸位同仁商榷。一、提到教育产业化,不能不说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把问题说清楚,很有必要重温一下我国法律对教育问题的规定和我国政府签署的国际人…  相似文献   

9.
讨论问题必须在所使用概念的同一涵义下进行 ,否则这种讨论将失去意义 ,问题也难以争论明白。分析和理解“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这两个概念 ,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涵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这里所使用的“教育”一词是狭义的 ,即学校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 ,它仅指学校中育人的活动 ,而不包括学校后勤、校办工厂、高校办的高新技术公司等非本质、非主体的附属成分。这些附属成分都只是为学校教育服务或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边缘产业 ,并不具有学校教育的属性 ,不是学校教育活动本身 ,而是教育部门办的其他产业。“产业”是个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但教育不是“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认为 ,教育具有“产业”属性 ,但教育不是“产业”,应按教育规律办教育。笼统地提“教育是产业”不科学 ,极易使人产生误解 ,有害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产业化·产业教育化·产学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与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产业化与产业教育化,已成为现代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教育产业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教育化,是产业竞争与生存的迫切需要。产学合作使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在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确保学以致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科技开发上优势互补,确保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部门的生产力;在创办产业上优势互补,确保联办产业为企业和学校增加经济收入,因而它是实现教育产业化与产业教育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办学校就是办文化。"要把学校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人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银海学校创办于2007年,是目前株洲市最年轻的一所公办学校。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诸多议论中,有一种观点尤为引人注目,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观点。其提法很多,但主要内容基本上可概括为“将教育办成产业,按照产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来办教育”。这种观点包含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内容,包括对我国教育弊端的剖析、对教育产业性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各界围绕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教育是不是生产性行业、是不是一种产业,能否市场化、产业化等问题的争论几乎从未停止过。本文认为教育产业化给我们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开发教育产业一定不要把教育产业化,但否定教育产业化也不意味着教育不能借鉴一些产业运行方式。我们痛斥教育产业化但不抹杀教育产业性,本文对教育产业性及教育产业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指出正确的教育产业观应该是:既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又按经济规律办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一种产业,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教育的产业属性不仅是客面存在的,也是推理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必须正视的。只有转变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才能正确对待教育产业化。而推进教育产业化要引进产业经营机制,为教育产业运作广开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多角度论证了教育不是产业,更不能产业化的观点;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明了教育产业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就产业及教育产业的界定、高等教育的职能、“教育产业化”的误区以教育产业化的本质等进行了较为较为深刻的探讨,对于教育产品与工业产品本质的不同进行了祥尽的比较,并提出了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热点问题。要均衡发展,首先要弄清义务教育的定位。定位不准,义务教育就会偏向。义务教育的根本目标,对于政府来讲就是办合格学校,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培养合格公民。而时下,办优质学校、培养优秀学生却成为一些义务教育学校的追求,这种目标不利于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核心是“管办分离”。管办评分离涉及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评价机构。管办评分离也就是要依法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评价机构这三大主体的基本权益,明确其应尽义务,就是要让这三大主体依法活动。“管办评分离”改革中的管、办、评三者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层级关系,管办分离是第一层级,管办评分离是第二层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除义务教育外,教育作为特殊产业基本上可以产业化,但不能商品化,应强调其社会效益,不能以单纯牟利为目的。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完全作为福利、由国家“统包”的传统观念;在切实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要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多元办教育的模式;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相互配合的教育体系;要加强产、研、学三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