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办学宗旨有三:首先是为上一级训练组织(优秀运动队、市体校)输送具备攀登运动成绩高峰前途的优秀苗子,成为优秀后备人才的基地。其次是本地区青少年的竞技水平和竞争能力,为本地区增光。再则是使部分受训者考取体育师范类的专业院校,成为日后体育工作的继承者。有了以上三点宗旨就为我们少儿体校的办学指明了方向,也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竞技训练体制存在的弊端及改革的必然趋势,认为竞技训练向学校化过渡,实现体育教育体系与体育竞技体系结合的改革思路,必将给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带来新的契机。论述了高等体育院校适时主动调整办学目标,以寻求新的生存与发展点的战略意义,并围绕办学目标调整提出了高等体育院校内部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的直属体育院校办学体制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束缚了直属体育院校自身优势的发挥。因此,必须更新旧有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竞技体育紧密依托于教育体系、培养高级竞技人才与其他体育专门人才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重构6所直属体育院校办学体制。积极争取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建、联办直属体育院校,从而保证“教育、训练、科研、管理”一体化的全新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4.
新山东体育学院办学基本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山东体院是“寓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于一体”的训练培地、教育基地和科研基地,它的办学层次要高,以培养高层次的体育人才为主;专业设置口径要宽,多上专业,形成相互支撑的专业群;竞技体育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强,争取全国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省属体育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省属体育院校成为我国体育院校管理体制的一种主流模式。针对当前省属体育院校在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和资源配置、办学空间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必须遵循找准位置、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理顺体制的改革原则,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的办学方向,加强地方体育资源的系统整合,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为基础,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与其他各类体育人才结合起来,并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配套改革,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办大、办好,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中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6.
吴玉添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48-50,5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福建省体育运动学校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教练员队伍较为稳定,体校的训练设施与文化教学条件较为优越,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体校的财政投入,体校应采取多渠道办学形式广泛吸引生源,理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利益机制,以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7.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目标及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要在竞技体育舞台上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其关键是抓好课余运动训练。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产物,它在抓好课余运动训练,培养高层次的体育后备人才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的办学性质、培养目标、领导体制等问题作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人才学、训练学等学科为理论研究基础,以竞技体育领域经典案例分析为依托,对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材规律进行审视与归纳。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材要遵循项目本质特征规律为前提,重视基础训练与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有机融合,遵循"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树立科学训练理念是成材的核心,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与文化学习教育的统一是竞技体育人才成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笔者从德、智、体之间的关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认为学校体育通过课余运动训练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学校教育、体育发展规律的。因此,当前要确立学校体育是发展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发展竞技体育应采取的有关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当前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中,为了满足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与作贡献的要求,出现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图建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一条龙体制,把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国家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将业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将体校训练与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并要求学校运动队队员能够承担参加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的历史分为竞训初起、专门发展、转入低潮、重振与停滞、恢复发展、步入艰难几个阶段,竞技体校在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发挥了独特和积极的作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培养优秀运动员和高水平教练员是高等体育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体育院校具有人才优势、基础条件优势和培养体系优势。调整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是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如何认识学校体育教育对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促进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作重要的作用。竞技体育能充分挖掘个人在体格、体能、心理、战术、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充分体现一个国家在运动装备,体育科研等方面的实力,体现为夺取锦标而进行的科学、系统、刻苦的训练和竞赛水平。长期以来,由于隶属系统的不同,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一直处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管理,即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因此,有些人总认为学校体育应是健身性、群众性和课余性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及竞赛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及竞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学校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庞大,竞技体育普及,大、中、小学的运动训练衔接顺畅;上海市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小,竞技体育的普及率低,中学与高校的训练严重脱节.国外竞赛组织协会化,注重训练与竞赛的衔接,以竞赛带动训练;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依附于体育与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功效,高校竞赛少,中学与高校的竞赛脱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我省除省体校外,又先后在各市地建成了16所体育中等专业运动学校,极大地推进了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进程,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初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为我省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学校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人才基地和人才库。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现有体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学校是培养各类高级体育人才的基地,全面考虑加强自身建设问题,对提高总体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朝阳体校为例,说明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对提高体校各项竞技水平具有极大潜力。提高我校的各项竞技水平,必须利用自身现有的优势,努力挖掘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研究的现状及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运动技术、技能教学并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业余训练各个教学阶段相衔接,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相结合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终身体育为方向,身心协调发展,为竞技体育发现和输送人才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山东竞技体育实力连续攀升,完善的后备人才输送体系是其中关键。据统计,山东共有省级体校1所,市级训练单位39所,其中,市级体育运动学校17所。有110个县有体校(有机构),开展训练的县级体校共95所。其中,全省38%的县有独立办学的体校,30%的县依附于其他学校或场所进行训I练,有近三分之一的县没有青少年体育训练单位。  相似文献   

18.
各级体校训练是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形式,通过对三种体校办学模式成功典型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体校选择发展模式,为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和访问调查法对襄樊市体校、南宁横县和桂林临桂县少儿体校三种成功的办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教结合”模式:招生数量有保障,更重视招生质量;经费有保障,训练软硬件得到改善;教学条件和质量优于一般体校,学生出路有更好前景。“三集中”模式:有利于对学生统一管理,一定要改善不重视文化课教育问题。“二集中”模式:不用考虑学生文化课教育问题,集中精力搞好训练,但前提是体育和教育部门要高度协调配合;要高度重视科学选材和训练,提高成才率;项目设置应少而精,集中优势重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运动训练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训练与德育、智育、心理教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辩证关系。在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训练中,必须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刻苦训练、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内在思想动机并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启发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智力运用,培养具有智力教育支持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不仅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其具有出色的心理能力;引入美育,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学会发展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