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现有各级行类业余体校3687所,受训学生约30万人。八十年代以来恢复和创建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目前已有22954所,受训学生达436万人。近几年国家教委根据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规划,在传统项目学校基础上,又创建了259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这三种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形式的学校,其现状是: 1.各级业余体校:其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各有不同。有体委为主管理的,有教委为主管理的,也有两家合办的;办学形式有“一集中”的、“二集中”的、“三集中”(集中食宿、集中学习、集中训练)的。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不易解决好,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是各体校较普遍存在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2.体育传统校:即在一个学校里,以一、两个项目为主、形成传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它是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两家联合创办的,较好地调动了体育、教育部门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十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后备人才。然而,体育传统校也存在着不足:目前,被命名的体育传统校绝对数偏多,各方面的投入条件有限,对传统校的评估重点不突出,缺乏完整、统一的训练大纲;教师训练水平大多不能适应系统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对名校办名队实践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相关问题的归纳总结。突破体制性障碍,让专业竞技训练走进校园,成为教育的分支;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打通名校“直通车”式输送渠道;教体优势资源互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育人为先、体校主导、名校保障、资源共享、学训融合、人才共育、特色共创”的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特色培养体系。建议进一步提升办队附加值,推动区域竞技体育水平整体发展,为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等对浙江省青少年业余体校业余训练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业余体校在人力、财力、硬件设施及保障体系4大方面都制约着业余训练的开展.建议转变办学观念,改变办学模式,增强业训队伍;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增强体校业训活力.  相似文献   

4.
唐晓玲 《游泳》2004,(3):33-34
体校的学生来自各地,大都运动能力较为突出,他们和普通中学生一样都要接受文化课的学习,但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同的是还要学习专项体育训练课。文化课与专项课的学时安排通常是半天上课,半天训练,其特点是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较少,专项训练课的体力消耗较大。因此,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搞好专项训练,将来能进入国家队或省队,或在省级以上比赛拿块金牌就可以了。因此,在业余体校中普扁存在轻视文化课学习,重视专项训练的现象,特别是忽视对英语课的学习。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说:“汉语都学不好,还学什么英语?”“我不当翻译学英语有什么用?”还有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举国体制是保障,各级体校是基础。竞技体育要保持持续发展,体校这个基础只能巩固和加强,绝不能动摇。然而,当前文化教育问题已成为体校办学的主要瓶颈。我们要想突破这个瓶颈,使体校获得健康发展,就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精神,高度重视和抓好各级体校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笔者通过自己多年任文化课教师的经验,对体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蓓 《体育科学》2004,24(6):60-63
通过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游泳运动员员靠业余体校、游泳学校/体校和体工队三级训练网模式,已经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打破国家独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的参与;实行“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对运动员强化训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游泳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聚焦全面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相关政策为指导,梳理我国体校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为破除体校改革的现实壁垒寻求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我国体校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困境:1)体校教育功利化恶化了生存与发展环境;2)地理区域和项目发展不平衡导致体校两极分化严重;3)保障团队缺失难以保证人才最优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体教融合背景下回归是促进体校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切实需求,合作与共享是纾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窘境的必然趋势,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并提出深化体校改革的优化路径:1)加强合作与共享,突破发展壁垒;2)革新教学要素,形成资源保障;3)优化培养路径,促进人才“反哺”;4)推动体育竞技人才库建设,促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校的办学模式是我国借鉴前苏联体育训练模式而出现的。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一部分具有体育天赋的苗子集中到一起进行学习、训练、生活的统一管理。这种办学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现代体育运动培养了大批的体育人才,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比赛成绩。由此看来,体校这种“三集中”式的办学模式对国家培养运动员有着其特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1浙江竞技体育“体教结合”的实践现状 浙江省在“体教结合”发展体育这一块起步比较晚,目前,除去体育传统学校外,我省有市级中专体育运动学校5所;各级各类青少年业余体校130多所,其中由体育部门直接主管并实行读、训、住三集中的业余体校34所,实行集中住、训二集中业余体校20所,这54所相对业余训练情况比较稳定体校中,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4所,  相似文献   

10.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分析了2008年奥运会后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结论:2008年奥运会后体教结合发展应该重视基础阶段培养,注重科学训练;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部分地方体校并入教育系统;并且着重发展"小学—中学—大学"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省拳击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辽宁省拳击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如下:①辽宁省拳击后备人才培养单位主要集中在11个市的体校和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后备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整体较好,但各市运动员的数量及训练年限差别较大;②辽宁省拳击后备人才的级别布局缺少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考虑,存在着选材难和选不到好材等问题;③运动员的训练动机主要来自主体兴趣需要,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偏少;④培养单位领导及运动员家长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都比较重视,但运动员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上海市25所区县业余体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区县业余体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高认知与低执行、办学硬件设施、学训关系不协调、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及学生输送率低等困境.提出发展区县业余体校的设想.建议: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科学办校、增加场馆器材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统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研究了浙西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原因,指出症结在于训练管理体制,并提出了浙西南欠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1.“融体于教”的欠发达地区教体结合形式从传统的“三集中”少体校训练体制,转变为传统体校、基地学校的“一集中”教体结合训练体制,有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是关键。例如国家高级田径教练夏来军,以…  相似文献   

14.
引言 业余体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各个基层学校,被输送到业余体校的学生往往都是一面坚持训练,一面坚持文化课的学习。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造成训练成绩很高,文化课用其它方面很差的悬殊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训练中除加强管理和思想教育外,还运用了“目标功能激励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精武》2012,(31):73-73,75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依靠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进行,其中业余体育训练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当今这种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徽省业余体校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析竞技体校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阳体院附属竞技体校的办学宗旨是“亦读亦训”,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具有文化知识的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近些年来 ,竞技体校学生的运动训练成绩提高很快 ,有些项目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多次获得奖牌。在运动训练方面取得好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1 体校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面对文化课学习 ,感到很困难 ,很无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基础差 ,教师讲课听不懂 ,对文化课不感兴趣。 2自信心不强 ,认为训练任务重 ,文化课很难学好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 3思维能力差 ,…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采用模式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如何适应体育强国战略的要求进行探讨。1传统培养模式成功案例分析1979年中国回归奥林匹克大家庭,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担负着"培养国家奥运后备力量、为国争光"的历史使命而诞生。学校把"培养有文化、有道德高水平竞技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坚持以打造"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8.
北京龙力足球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丰台体育中心,“北京人”拉德就是这儿的总教头。龙力足球学校聘请这位前中国国奥队主教练拉德先生,就是想引进欧洲的先进观念、训练体系,来摸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足球培养道路,真正做到“积跬步,行千里”。目前,学校拥有两块草皮训练场,一个正式比赛场;建有面积为3600平米的办公区、专业运动员和学员宿舍区、教学区;并设有医务室、健身房、浴室、餐厅等设施。现有三支学员队,一支专业队,共105名运动员。学校实行寄宿制,半天训练、半天文化课,还为学员配备了专门的生活老师。在探索体育办教育的道路中,学校很重视学员的文化课学习,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任课,并同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联合办学,以确保学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体育传统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选材质量、学训矛盾、师资力量、竞赛体系、场地设施等。新时代,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应做好以下几点:拓宽选材范围,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正确处理学、训矛盾;体校、社区教练员与学校体育教师相结合;教育、体育部门共同完善体育传统校的竞赛体系;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加强组织管理,为课余训练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发展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俱乐部、足球学校及业余体校的招生情况、教练员情况、球员的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以及青少年足球人才流向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足球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