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前言:2007年5月7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构建和谐青少年体育的精神,也对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晓东 《当代体育科技》2023,(4):189-192+198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整理,对大学生体质现状及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当前普遍开展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国家不断出台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政策,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政策实施的效果还得靠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进行落实,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不足是造成体质下滑的根本原因,而价值缺失是造成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不足的重要内因;体育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知识技能传授到价值引领转变,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不足、意识不强的重要途径;以“强身健体、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方面践行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具体行为体现;在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整体不佳的形势下,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检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国民整体健康与素质,关乎国家发展和未来.而现今,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需要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加之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方法与运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重点论述科学运动干预青少年体质健康.从科学运动角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干预,为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高效促进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与重视,破解青少年体质发展瓶颈的关键在于对现存症结的准确把握与详实分析。通过客观分析国内外青少年体质概念的内涵、深入剖析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状况,归纳比较各类体育干预促进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提出:吸收整合国内外运动与健康指导的宝贵经验,研制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青少年体育运动指导方案,是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瓶颈的关键策略;重点开发强壮青少年骨骼与肌肉的运动指导方案是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回顾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经历了以学校体育规范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多元体育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体育课程改革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突破等四个阶段.应该通过全社会共同关注,形成社会合力;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完善体质检测体系;继续加强学校体育改革等方面,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倡导运动竞赛的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运动竞赛促进青少年体质增强是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有效路径,运动竞赛能使学生在运动竞赛的过程中获得运动的快乐,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在学校倡导运动竞赛能促进人的培养,辅助教育目标的完成以及可以成为连接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的纽带,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陈静飞  许晓峰  王磊 《精武》2012,(1):60-61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薄弱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之一。2006年12月,国家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推行体质健康体系,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文章试图探索构建校园青少年体质健康体系以及相关理论问题,丰富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研究,并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而的制度及政策提供参考。这对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内部与外部原因。认为:应试教育体制的盛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教学模式的落后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策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突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教学改革;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经费支撑。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敲响了国人警钟。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静态化"的生活;应试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体育的缺位包括经费少,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严重匮乏,体育课逐渐"空壳化",课外体育锻炼仅仅成为口号等都是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国家应发挥好导向作用,即重视国民体质,以制度引导国民,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校须加强学校体育改革,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即认真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课外体育锻炼;家庭、社会要大力支持和关心,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10.
隋彬  李林 《体育师友》2008,(5):57-59
20多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渠道勿庸置疑。然而,仅仅依靠学校体育改革提高青少年体质难以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非教育性因素,并找到对策,可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而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有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从而有效地增强青少年体质。  相似文献   

11.
体育的追求与健康的退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追求强化体能。健康退守动态平衡。身体健康须在体育之路上后退一步,心理健康须在身体健康上再退一步。健康重在自我养护,体育可以对身体不适做出某些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运用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剖析中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梦想与现实,着重探讨学校体育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的地位与作用,总结和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及差距,坚定中国终会成为体育强国的信心,思考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今后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应研究探讨可操作性对策,改善并提高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素质,提高运动能力,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新认识体育的社会关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与政治之间存在一个悖论,体育的发展与经济实力之间没有直线相关,体育与教育部分重叠,体育与宗教最为近缘,体育可借用科学手段,体育的艺术禀性日益明显,体育与养生反映着两种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健身与养生层面出发,通过对人们对武术的需要和要求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深入认识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在当代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探讨当代武术在学校教学和大众健身与养生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中出现了只注重让学生活动,而忽视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如何处理好体育技术的传授与身体锻炼的关系,是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育的重点。研究认为,“健康第一”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术技能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正确理解身体锻炼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关系,只有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也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二门体育技术,并能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离不开太极拳。太极拳固有的健身养生功能相对于目前广大农民来说如“雪中送炭”.研究指,出,太极拳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驻农村,为促进新农村体育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学校体育功能、建立老年人太极拳活动中心、举办小型比赛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措施来发展农村太极拳运动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研究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健康干预教育,探讨维双向的复合性运动处方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中的实施形式和方法,及其对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维度。结果表明,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应用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健康身心的自我锻炼技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在回顾“体教结合”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的视野审视“体教结合”。认为:“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也有阶段性的特征;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才能保证“体教结合”长远的发展。提出“体教结合”是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树立科学的大教育观、使体育成为教育的内核,校领导要在“体教结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行政合力等理念。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strategies for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during childhood are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to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 and health organisations. Multi-component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re firmly rooted within the literature; however, there is a dearth of research evidence pertaining to healthy lifestyle promotion within and beyond the school environment. ‘Promoting active lifestyles in schools’ represent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teachers seeking to integrate health-related learning and encourage physically active students. The essential ingredients within this book are the active pedagogies and the health-re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from the ages of 5 to 16 years. Through a consistent formula, this book positions the longitudinal process of health-related learning at the centre of its practice, by providing age-appropriate learning outcomes, activities and assessment strategies within and beyond the school environment. This review seeks to examine the focus of the book and consider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xisting empirical evidence base within the fiel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promo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