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淄博市体校16名男子1500m运动员运用“高强度训练法”进行分组训练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训练法”比一般训练法更有效提高1500m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在体校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建议在制定高强度训练计划时,合理采取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各类运动项目的训练中都有所采用,但在羽毛球教学训练中高强度训练法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相关的理论相对缺乏。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测量法等研究方法。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建议,探究其原理。为羽毛球训练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梁伟 《体育科技》2004,25(2):29-31
高原训练存在不仅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还会造成损伤的缺陷.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高住低练"训练法,既具备高原训练的优点,也可避免高原训练的缺陷,理论上是一种能提高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常用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笔者选择了在校的篮球兴趣班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运用表象训练法对中学生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本次教学采用组间比较法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世界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演变与训练法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世界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演变与训练法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训练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变,与运动成绩提高和变化存在着必然的关系.现阶段单一训练法已经不能满足女子中长跑训练需求,而科学的综合训练法是未来女子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综合训练法在女子中长跑实际训练应用的频率上、训练效果上以及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方面明显优于单一训练法.单一训练法概念界定统一、明确,而综合训练法的概念界定繁多、尚缺乏统一的运动训练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跳远运动员组合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山东省体校16名跳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快速力量密切结合专项的组合训练法,对少年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要优于单一的力量训练法,更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分为模式训练法与程序训练法。目前在基层体校对青少年的基础训练一般采用模式训练法。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模式训练的阐述,供工作在田径运动训练基层的各位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昕 《新体育》2023,(12):110-11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以提高消防救援人员体能素质为目的,抽取消防救援学院24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8周指导训练,分别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和常规传统训练法。经过8周的系统训练,对学生引体向上、100m负重、5000m跑及5×10m折返跑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作为实验分析数据,此次实验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消防救援人员100m负重、5000m跑、5×10m折返跑成绩提升极其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选班学生的网球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针对运动技术水平出现的"瓶颈期"和成绩出现的"高原现象",尝试在训练中实施阻力训练法。研究表明:阻力训练法能有效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选班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但是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握好训练的应用时机、负荷强度等要素。  相似文献   

10.
深化少年运动员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及早发现人才,培养新生力量,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早已列入世纪体育战略.从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与专项特点出发,探讨中长跑专项素质更适合于课余训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实践,从理论上,方法手段上,初步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长跑专项素质训练法,为省、地两级体校输送了一批中长跑尖子.  相似文献   

11.
在比赛和训练中,“时机”与“时机感”问题,始终成为教练员、运动员非常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足球人文环境的内涵与结构,根据“人文环境理论”提出了优化人文环境是“校园足球”和谐发展的根本。通过总结当前足球人文环境发展的掣肘因素,提出机制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了一整套锻炼方法,具有保健、养生、增强体质和开发潜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初学者对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很难理解,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太极拳中的“力”与“劲”的关系、力学简析和强身作用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6.
"虚"与"实"是辩证法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贯穿于武术运动的各个环节,虚可变实,实可变虚,虚实相生。文章从虚与实的释义、虚实的文化、技术层来详尽阐释其在武术中的作用。武术正是有了虚实,才使这种"战斗语言"更神秘,"虚""实"让武术进入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基础、训练周期观、早期专项化训练观、"元因素"主导地位观对"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注重的训练内容不相同;(2)"一元论"训练理论是对"二元论"训练理论的延续和补充;(3)两者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视角不相同;(4)两者"元因素"主导地位的共同点是运动成绩。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内核的辩证分析,导出"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大多围绕教学展开,缺乏在社会背景下对于太极拳传承的专门研究。笔者以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城镇化建设中太极拳的传承进行研究,针对太极拳传承中出现的危机,提出对策:通过新媒体传播太极拳;政府鼓励企业定期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加强城市宣传力度,推广太极拳;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正确传授太极拳拳理及技法;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论整体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设置"是人体在"复杂调控网络"统率下的一项本质功能。它自动地贯串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正确地研究认识之,会大有裨益;无视其存在和作用,会对训练工作招致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