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哲学的主流是生命哲学。未来的生命哲学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感,将进一步从感性实践出发,更充分地展现人类生命的具体规定性和丰富性,将致力于追求生命的完整性与和谐发展,将尽可能克服目前哲学学科分类中所存在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将进一步推动哲学的“大众化”……。21世纪生命哲学在把握人类生命的同时,将成为人类生命的理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进行意义建构的复杂心理活动,为教育提供了厚重的智慧源点,其理想境界在于意义图式累积与生命重构。意义图式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重复出现的典型意义结构,是人类优秀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意义建构旨在将外在的意义图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图式,以实现意义图式的累积。累积意义图式可赋能读者的高质量阅读,使读者在文化涵养中超越自然生命建构价值生命,实现从“功利境界”到“道德境界”再至“天地境界”的生命价值演进,从根本上形塑阅读的理想境界。这既是构建中国自主阅读体系、推动“阅读学”学科建设的理论自觉,又是破解新时代碎片化阅读困境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人类永恒的归宿,面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然而,人不能因为死而放弃生,抗争成为人类历史前进的原动力。生命的意义何在?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得以延续,成为中国文人一直关注、一直探索的问题,蒲松龄以其优美动人的聊斋故事延续了生命的意义,超越了死亡,获得了永恒。  相似文献   

4.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我们的教育,是将自然意义的生命培育、转化成社会意义的生命的伟大活动,因此,我们的学校,自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强 《现代教学》2005,(10):29-31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现代教育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但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自由、追寻生命意义的历史。在西方哲学史的演变中,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近代理性主义,一直到20世纪非理性主义,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对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6.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绘画观念具有一种典型的“原人”特征,即以人类自身的认识为出发点,探究艺术活动中人的本源意义与价值,把人的艺术创造活动与大千世界的生灭消长之生态过程及其形式紧密地联系起来,以“生”的观念来观照天地万物和对待艺术创作,将绘画艺术的创造过程视作与人类的生命、文化活动一样的生机勃勃、活和弥漫。所以,石涛的艺术实践过程成为了艺术家生命体验的过程,艺术家的生命与大自然的生命相互衬托与交融,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共同构建艺术的内生命。这种艺术观念无疑是具有着深层的人类学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是人类社会所关注的永恒话题。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人类与社会生活环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的创造物却日益疏离,人们似乎逐渐迷失了生命的存在及其意义。倡导生命教育,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小说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可以称之为生命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是生命叙事的基本使命,其最终的目标是催发、振奋人的蓬勃强健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自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并实践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末,生命教育在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实验。生命教育的实践表明,生命教育不仅在消极的意义上可以避免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生命行为的发生,而且在积极的意义上可以使人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生命,养成关怀他人及周遭环境的情操,达成自我实现与人类关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生存与环境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3):F003-F003
人类是最具生命价值的动物群体。因为人类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延续,才使得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从野蛮走向明、从贫困走向富裕。作为群体的人类永远不会灭绝,除非生命依附体的地球极至末日。尽管作为人类群体的单个人的生命十分脆弱和短暂,但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却是每一个生命个体为人类群体奉献价值的体现。把话说得白些,就是说如果没有人人的奉献,社会明、国家昌盛将永远只是一幅画饼充饥图。  相似文献   

11.
敬畏生命伦理首次将伦理学范畴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对减少"人类中心主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敬畏生命伦理为指导,可以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更有效改变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抵触,树立关爱他人、奉献、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一切生命负责任的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流浪的河流,所以能永生,在于其将生命融入大海;流浪的人类,所以寂灭,是因为人类总是淡漠整体的生存信念。万物,各有不同的生命形态。河流,选择流浪,是因为它向往整体的伟大,向往生命的壮丽。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从人类存在的第—步起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生命起点,同时,作为人类历史生命发展的最终理想,它又具有最后终点的意义。人类的生活,人类从动物界的脱离,是从超越自然环境的束缚,把自己本身当作自由的主体加以解放的行动开始的。”([日本]柳田谦十朗《自由的哲学》)是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只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自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可以这样说,人类以追求自由作为自己生命的起点。又以实现自由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所以,有人说,…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生命的质量是人类进步的基础。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不是应试的教育,而是从根本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为他们的人生夯实基础。生命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要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教育:可以专设课程,也可以在德育或智育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为数不多的几篇表现男女性爱,关注生命现象的生命小说,将自身作为生命“标本”予以剖析,现身说法,展示生命本真面目,透视生命奥秘,从中不仅表现了这位“五四”先行的坦荡胸怀,开放心态及科学求真精神,而且还显示了郭沫若对男女性爱与人类明的关注与思考。此外,由于郭沫若最先在中国小说中从自然人性角度探讨男女性爱和生命现象,从而使其生命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还具有开风气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将审美活动置入人类活动整体以揭示审美活动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与人类其它活动的关系;接着从生命活动的本源性角度考察审美活动的本性;进而阐释了由以上分析得出的审美活动四大特征对人生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全人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存的环境,更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进一步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生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孝的人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既是一个家庭伦理范畴,更是一个人学范畴。从人学角度来说,孝是一种生命意识,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关于人的生命关怀。孝理论所指向的是人的大生命系统,即面向过去的生命寻根,面向现在的生命关爱,面向未来的生命传承。孝的人学意义在于追求人类生命的永恒与不朽。  相似文献   

20.
以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为核心,老舍在小说中描摹了现代市民悲剧性的生存图景和末世心态,并在此基础上延续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显示了追求生命意义,捍卫生命尊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