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平感知是企业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现有研究忽视了公平感知动态性演化规律,研究需进一步明晰公平感知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及反馈效应。在系统分析公平感知及构成维度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构建公平感知关系动态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及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公平感知关系对研发团队之间的知识转移活动有显著性影响,知识接收方可通过调节公平感知关系以促进知识转移;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在知识转移活动中存在互补效应,分配公平处于低值时,程序公平可以中和分配公平带来的负面效应;知识接受方的动态能力在知识转移活动初期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2个时间点经过2轮调查获得420份有效问卷,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员工程序公平感知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重点检验了员工状态焦虑在员工程序公平感知对其工作投入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内上下级沟通在员工程序公平感知与其工作投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员工的程序公平感知对其工作投入有正向影响;(2)员工状态焦虑部分中介了其程序公平感知与工作投入之间的正向关系;(3)组织内的上下级沟通在员工程序公平感知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市公众为例开展问卷调查,构建公众接受程度影响机制的假设模型,运用AM0S21.0软件对获得的584份有效样本数据和假设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并分析不同群组公众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回用公众风险感知(β=0.213)、主观规范(β=0.271)和感知行为控制(β=0.379)通过回用态度间接影响接受程度,态度直接影响公众接受程度(β=0.699),最后从立法、监督、宣传3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城市再生水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龙静  程德俊 《科研管理》2015,36(8):68-76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内42家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型研发团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探索团队成员专业技能认知一致性对创新氛围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团队成员公平感知在其中起何种作用。结果发现,知识型团队成员专业技能认知一致性对团队创新绩效和创新氛围均具有正向影响,且团队成员分配公平感知在该正向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而团队成员程序公平感知对上述影响过程起调节作用,团队成员的程序公平感知越强烈,则其专业技能认知一致性对创新绩效和创新氛围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增民  王晓玲  潘煜 《软科学》2015,(2):116-120,125
探讨网络零售业中服务补救如何通过感知公平的不同维度对顾客补救后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产生作用。在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建立了感知公平、补救满意度、重购意向、口碑传播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感知公平的三个维度对顾客满意都有正向影响,感知程序公平对顾客的重购意向和口碑传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平感知、关系质量与研发合作关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刚  王岚 《科研管理》2014,35(8):25-33
以关系质量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上海汽车行业研发合作的198份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合作中公平感知对关系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通过满意影响了关系价值,并且程序公平的影响小,互动公平的影响大,分配公平通过承诺影响了关系价值;同时发现,满意对关系价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信任、承诺。  相似文献   

7.
税收的存在及负担轻重能被公众明确感知称为税收透明,其程度受到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税率、征收方式等多个税收要素的影响。公众产生和保持“税意识”,主动约束和监督政府征税、支出等行为需要借助税收透明的影响,同时,在政府获取公众的理解、提升行政能力以及有效实施税收政策方面税收透明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税收透明应作为构建税制时考虑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领导成员交换组织层面前因变量及存在的调节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对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组织层面前因变量引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组织层面前因变量及存在的调节效应.重点分析了组织公平感与组织支持感知对领导成员交换的影响及团队氛围在领导成员交换前因变量路径上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和组织支持感知都对领导成员交换存在显著正影响;团队氛围的四个维度分别不同程度在组织支持感知、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与领导成员交换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其涉及的伦理风险,也从科幻作品中走进现实,成为众多主体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及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以信任为中介,构建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感知与其参与风险治理意愿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对公众参与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公众对科研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与公众参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新兴技术实现科技向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并借助Nvivo 10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得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结构维度,其中副核心范畴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实践情况与研究结果,得出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公平感知的概念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PPP项目中政府部门提供以下管理启示,1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履行以避免行政干预与责任推诿,2保证初始合同的公平性以及再谈判过程中初始合同的参照效应,3强化契约精神、转变传统观念以及与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武志伟  陈莹  吴宜真 《科研管理》2013,34(11):69-77
本文通过建立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了联盟企业间关系公平性对关系承诺的影响,并探讨了企业间信任的中介作用。论文以江苏230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量表收集数据,并使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间合作关系中存在着关系公平性对关系承诺的影响路径。其中,分配公平性直接促进企业间情感承诺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才能信任对情感承诺产生间接影响;程序公平性主要通过才能信任这一中介变量对情感承诺实施正向影响;互动公平性可以降低企业间的计算承诺水平,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企业间的仁善信任水平,间接对计算承诺产生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昊青 《现代情报》2011,31(5):55-57,62
在厘定信息公平基本原则之意义基础上,通过建构信息权利语境,阐释了信息公平与信息权利的内在关联,并指出信息权利的宣示与践行是信息公平的制度化体现,是实现信息公平的程序化保障,进而提出了践行信息公平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人权优先原则、权利平衡原则以及权利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蒋瑞  林新奇 《科研管理》2020,41(10):248-257
威权领导是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领导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对华人组织有重要的意义;员工非伦理行为也广泛存在与社会各类各级组织,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涉及。本文从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视角研究威权领导和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以及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和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406对领导-员工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呈正相关关系;(2)领导成员交换在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伦理氛围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非伦理氛围的关系;(4)伦理氛围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对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武志伟  陈莹 《软科学》2011,25(1):110-113,144
将关系公平性概念引入到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研究中,通过设计量表收集一手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关系公平性的构成维度,并分析了关系公平性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公平性包含分配公平性、程序公平性和互动公平性等3个维度。其中,分配公平性和程序公平性对企业间合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互动公平性因子对合作绩效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Government agencies often face trade-offs in developing initiatives that address a public good given competing concerns of various constituent groups. Efforts to construct data warehouses that enable data mining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other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sister agencies) create a complex challenge, since privacy concerns may vary across constituent groups whose priorities diverge from agencies’ e-government goals. In addition to privacy concerns, participating government agencies’ priorities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may also be in conflict.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case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Non-Filer Compliance System used by the California Franchise Tax Board for which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federal, state, and municipal agenci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 a data mining application that aims to identify residents who under-report income or fail to file tax returns. This system pitted the public good (ensuring owed taxes are paid) against citizen concerns about privacy. Drawing on stakeholder theory, the authors propose a typology of four stakeholder groups (data controllers, data subjects, data providers, and secondary stakeholders) to address privacy concerns and argue that by ensuring procedural fairness for the data subjects, agencies can reduce some barriers that impede the successful adoption of e-government applications and polic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data controllers can reduce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arriers when e-government data mining applications rely on data shared across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identify legitimate stakeholders and their concerns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enact procedures to ensure procedural fairness when data are captured, shared, and used; explain to each constituency how the data mining application helps to ensure distributive fairness; and continue to gauge stakeholders’ responses and ongoing concerns as long as the application is in use.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一项全国性抽样问卷调查,从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层面,探究信任是否以及如何塑造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感知。结果显示:对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信任,均显著降低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感知;信任政府官员的影响力,不仅高于信任科学家,也高于人工智能知识;对科学家能力信任的影响力高于对科学家的道德信任。除了主效应,信任与知识之间还存在相互强化的交互效应,即信任对技术风险感知的影响力随着人工智能知识水平的上升而增强,随着知识水平的下降而减弱。论文进一步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对风险管理与风险传播的政策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程家宁 《科教文汇》2014,(16):135-136
近几年来语言测试公平性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测试专家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谈到语言测试公平性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平性的定义,以及如何进行公平性的检验。然而,对公平性研究进行回顾是更好地了解公平性定义以及更好地制定出适用于公平性检验的指导性原则的前提。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文章总结出了迄今为止公平性问题研究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对语言测试公平性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公平是所有社会交换和经济交换关系所必须考虑的基础元素,它对个体在交换关系中的合作行为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这在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人关系中同样适用。引入了公平启发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探讨了以下问题:在投资后管理阶段,创业投资人的公平感知如何影响着他的合作行为;创业投资人的不确定感知以及他对双边关系所做的专用性投资如何影响着公平感知—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创业投资人的投资后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Assigning paper to suitable review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fairness of peer review results.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many researchers have made a wealth of achievements on the reviewer assignment problem (RAP). In this survey,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primary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reviewer assignment algorithm from 1992 to 2022. Specially, this survey first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automatic reviewer assignment,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existing research work from three aspects, i.e., construction of candidate reviewer database, computation of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reviewers and papers, and reviewer assignm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ith objective comment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algorithms. Afterwards, the evaluation metrics and datasets of reviewer assignment algorithm are summarized. To conclude, we prospect the potential research directions of RAP. Since there are few comprehensive survey papers on reviewer assignment algorithm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survey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ers and peer review organiz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