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随着全球技术竞争加剧,面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预见工程科技的重点发展领域十分迫切。技术预见活动经历了从技术预测到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从定性到定量再到综合分析的方法演变。通过归纳分析定性技术预见、定量技术预见、组合型技术预见、面向需求的技术预见的不同含义和具体方法,在总结各国技术预见方法与实践基础上,提出重点产业发展对工程科技需求研究的实施路径。技术预见活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基于重点行业发展预测,运用多种定性定量方法,综合判断和识别重点产业发展的工程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2.
李牧南 《科研管理》2018,39(3):141-153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技术预见理论及方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基于国内外技术预见的主要文献,通过主题词共现、文本聚类和突引分析等文本内容挖掘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工具,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技术预见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国内外技术预见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热点的演进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和分析这种差异,本文探讨了技术预见在未来几年的潜在前沿和新兴研究方向。此外,本文在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综合、动态和中外比对的量化分析框架,也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检索文献看,国内学者的技术预见研究内容集中在国外方法及实践介绍、省市及行业的应用研究,在方法上则涵盖德尔菲法、技术路线图、专利分析、文献计量等方面。但是国内的技术预见理论及应用研究还是以德尔菲法、专家访谈等定性方法为主,将专利分析、文献计量、科学图谱等定量方法应用到技术预见的研究较少。另外,关于技术预见效果的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阐释了基于查新事实型数据库的产业创新情报分析方法,并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查新事实型数据库对区域未来创新产业趋势的发展影响。通过该技术预见方法的研究和预测,把握全省区域未来创新产业技术的未来走势和可选择的应对策略,对识别全省的新兴产业、前沿产业和重点产业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继云  李红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6):31-33,30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以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技术预见对于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识别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与技术预见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在技术预见导向、技术预见领域划分、技术预见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预见参与群体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距。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起源与演进,分析全球技术预见实践的历程,揭示了技术预见成为世界潮流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逻辑。结合技术预见的方法组合、指导思想、组织与操作和成果应用等分析了日本、韩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的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并提出了国外技术预见发展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预见将围绕提高技术预见质量,提高技术预见效率,构建社会愿景和系统性预见4个方向发展。最后,结合中国技术预见现状,提出中国技术预见能力建设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7.
技术预见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预见是对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未来所进行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旨在选择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通常采用德尔菲调查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被各国用来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中国科学院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运用德尔菲调查、情景分析等方法识别和选择未来关键技术课题,构建官产学研沟通、协商与协调机制。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技术预见方法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对单一型技术预见方法及组合型技术预见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指出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组合型技术预见方法.最后从4个角度对技术预见方法未来的研究走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可视化方法,以国外Web of science和国内CNKI数据库中技术预见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将熵权法用于该领域主要研究国家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并揭示该领域国家间合作情况,分析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内容的异同,为国内技术预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孙绍荣  刘继云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01-105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信息技术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赖朝安  钱娇 《科研管理》2018,39(10):138-147
面向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技术预见方法正成为支持产业技术规划与企业研发决策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产业技术预见通常使用基于专家的定性方法,缺乏可靠性与客观性。定量分析方法成为产业规划及技术预见的新型工具,而专利挖掘是优先考虑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提出基于包括专利网络与专利地图的知识图谱的新分析方法,并将其与多种专利基础分析方法集成,并结合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进化规则,形成一种基于专利知识图谱的可视化产业预见分析框架。本文结合移动医疗这一新兴产业,论述该分析框架的应用过程,分析产业竞争状况、发展轨迹与技术机遇,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方向,为广大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决策参考。据实践验证,该方法提高了技术预见与规划的效率,并提高决策的可靠性与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专利分析与技术环境监测的技术预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通过引进专利分析法和技术环境监测法,构建了一个结合专利分析与技术环境监测的技术预见模型。与传统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相比,该模型能减少专家预见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使技术预见操作起来更有系统性,并能通过技术环境监测与跟踪的机制及时确认或及时修正对未来的预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本文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评估技术预见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概述分析与总结,以为今后的技术预见效果评估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评估技术预见的研究和部分国家技术预见评估报告,采用案例与对比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了英国、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评估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本文的观点。[结果/结论]文章表明,评估技术预见的效果可以有力证明技术预见的有效性,而国内外有关技术预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技术预见实践者解决“评估什么?如何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材料技术预见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材料技术预见的背景和方法,随后对德尔菲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国际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材料技术预见的政策含义,并提出了若干应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德尔菲法的技术预见活动方法体系在主观性方面存在较多争议,改善技术预见方法成为各国技术预见活动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已开展的技术预见主要方法和问题、科学计量和知识可视化方法在技术预见中的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产业科技创新规划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技术预见模型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lphi的技术预见中,咨询专家自评估熟悉度对技术预见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工程科技2035技术预见”咨询专家评估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基于Delphi的技术预见中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的影响,优化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比例权重。通过复杂网络和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技术预见中各领域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分布特征、网络关系以及评分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工程科技2035技术预见”咨询专家的选择基本合理;自评估“很熟悉”的咨询专家在技术评估中相对乐观,自评估“较熟悉”的咨询专家在技术评估中相对保守;在不考虑专家人数影响的情况下,自评估“熟悉”的咨询专家的意见相对更为准确。最后通过统计检验和优化算法,优化技术预见中咨询专家人数、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比例和权重等参数,为后续的技术预见活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预见的发展,德尔菲法和技术路线图作为技术预见的两种重要研究方法,正在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以上海开展技术预见研究为例,分析德尔菲法和技术路线图的优劣势,并通过整体设计实现德尔菲法与技术路线图法的对接,为技术预见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技术预见和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述评;然后构建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对面向技术预见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