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个案,尝试探讨海外博物馆一百多年来收藏中国文物实践所经历的观念变迁以及面临的挑战。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早期收藏是在西方世界对东方历史和文明渴求的背景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现今西方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前提、需求、手段和方式都今非昔比,但博物馆研究人员(curator)如何保证所征集的器物具有明确合法的"出处证明",又如何恪尽职守地处理博物馆之馆藏?此类议题均值得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饱受着海外流失文物的困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被记录的中国文物约167万件,流失海外民间的大约是这个数目的十倍,中国的博物馆人无不为此痛心扼腕。  相似文献   

3.
清代广东画家苏仁山生平坎坷,画风奇古,同时代的画人、文人对之甚少记载。在其离世后半个多世纪,他的艺术才开始被人发现、展示与收藏。过往研究者将之归功于曾任广东领事的须磨弥吉郎,事实上须磨只是20世纪前期众多苏仁山艺术发现者之一。清末以降世风转变、时事漫画兴起以及艺术评判标准改变,是苏仁山艺术被当地艺术家、收藏家重新发现、推介与收藏的重要契机。其作品自1950年代开始作为"文物"被博物馆收藏。其成为博物馆文物的过程,不仅仅反映20世纪以来广东绘画审美趣味的改变,还展现了20世纪以来"艺术品"与"文物"在展览会、博物馆体系建立的脉络下被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中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计,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  相似文献   

5.
<正>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地处美国纽约的首阳斋系由宁波籍旅美华裔著名收藏家范季融创建,注重青铜器所蕴涵的文化与学术内涵,多年来珍藏有百余件中国古代青铜文物,被视为当今世界该艺术门类的重要私人收藏之一,在海外收藏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龟兹文物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历史遗存。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龟兹文物被英、俄、法、日、德等国以考察之名掠走,流失海外。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龟兹文物,大部分是沙皇俄国时期别列佐夫斯基考察队和奥尔登堡考察队从龟兹带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小部分为苏联在二战胜利后辗转从德国带回,主要为壁画,这些壁画一部分的原始出处为新疆克孜尔石窟。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对龟兹壁画进行了修复,且在少数展览、图录中展示过一些龟兹文物,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利用。流失海外的龟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8.
书画类文物真实全面的记录着历史信息,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博物馆文物收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书画类文物自身耐受性较差,在实际收藏及展出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其损坏,书画类文物的修复工作也是博物馆工作中被高度重视的部分。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对院藏文物《清何桂清行书七言联》修复工作为例,分析其病害原因,简单介绍博物馆书画类文物的修复过程,分析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修复后的收藏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私人收藏又称之为民间收藏,是一种历史的世界性现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社会文化多元选择的进行,神州大地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出现收藏热潮。从参与人数之多、收藏物品种类之众来说,都已达到空前程度。如何看待私人收藏活动,私人收藏具有哪些特点,与公共博物馆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在博物馆学术界还未引起重视。笔者不揣冒昧,做这一篇尝试性文字。错谬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0.
据中新社报道,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5月25日提醒民间文物收购者:海外流失文物有着很复杂的背景,应该严格在中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框架下进行。中国最近已经创建了流失海外中国珍贵文物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准确、高效地对流失海外文物进行追索。单霁翔说,目前国内出现了企业民间团体乃至个人参与收购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潮流,这些公  相似文献   

11.
受正统的红色教育熏陶和传统的思维惯性影响,国人普遍主张"藏宝于国"。珍贵的文物、档案属于全民共同的文化财富,由国家统一保管,既可以确保安全,又方便全民共享;如果这些宝贝为私人所收藏,则有可能因为保管条件恶劣而被损坏,或因为走私而流失于海外,而且世人难以一睹其真容。不过,最近几年一些令人痛心的事实,值得国人深刻反思。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考角度:文  相似文献   

12.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这正是为何中国、韩国、埃及等国家不遗余力地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也有说法认为,其中流失于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最多的,尽管尚未有具体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建立藏品档案的意义与做法王辅宇博物馆起源于文物典籍的收藏,最初的英文名称为Repository,意为贮藏之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各国将Museum作为博物馆名称,其涵义不仅有收集和保存物品的场所之义,还有研究、教育的作用,一直沿用至今。那么...  相似文献   

14.
谈博物馆近现代文物收藏原则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近现代文物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抢救近现代文物迫在眉睫。作为收藏近现代文物的主力军,博物馆如何把握收藏标准,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从事近现代文物鉴选工作的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博物馆收藏近现代文物应掌握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博物馆在半年内流失10件国宝级文物。流失的过程更是让人目瞪口呆,竟是由馆内一名中层干部以“借”的名义通过文物贩子之手倒卖出去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博物馆与文物的收藏保管,以及博物馆与博览会、博物馆与学校、博物馆与研究所的区别研究,回答了什么是博物馆,怎样认识博物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殖民背景下藏品处理指南》,是西方主要文物流入国在国际公约的精神和道德压力下,首次针对自己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外国非正常状态下的流失文物,提出较为全面返还思路的政策性文件,对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间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和返还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也应有助于我国追索非法流失到德国的相关文物,但同时存在时间涵盖不全、含糊其辞,语义不清、对殖民的定义不确,可操作性差等明显局限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一种价值物。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价值。按文物的性质来区分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我们在工作中把他们统称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正因为文物具有这些价值的规定性,博物馆因而蒐集、收藏它。然而这并非博物馆工作的目的。博物馆是一个以收藏、研究、陈列文物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大凡文物大国,都有着文物被盗窃、走私的困扰,反盗窃,反走私,并进而追索回流失在外的文物,便成了这些国家的一项重任务。据报道,埃及近年来已成功地追回了数千件流失在海外的埃及文物,就连流失海外多年的古埃及王朝拉姆西斯一世木乃伊也重归了故里。埃及追回的文物,有的是近年被盗并走私出境的,但也有不少文物是早年走私流失国外的。埃及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讲解工作是博物馆终端服务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讲解,要把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的成果传播出去,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这一过程对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海外学者这样评价讲解员的工作:"如果说,典藏文物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是她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