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既要把握党内民主建设的普遍规律,也要紧贴高校建设发展的特殊性。要根据高校党员队伍构成构建党内民主机制,包括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党员知识分子商议机制,党外知识分子征询机制,党内外意见综合平衡机制;要根据高校基本任务职责把握党内民主取向,依据人才培养职责确立党内民主的人格培养取向,依据文化传承职责确立党内民主的文化引领取向,依据总体社会职责确立党内民主的科学决策取向;要根据高校文化价值理念塑造党内民主精神,以"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的文化价值理念涵育党内民主的权利意识,以"大学之道、明德亲民"的文化价值理念启发党内民主的责任观念,以"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文化价值理念支撑党内民主的理性思维,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文化价值理念激发党内民主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2.
魯東大學     
<正>鲁东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挖掘创新创业潜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构建以"三建驱动""四位一体""三个面向"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协同推进,完善"三建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机构,实施《鲁东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  相似文献   

3.
"文化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高校精神的基础和保证。新疆高校把握"文化育人"的内涵,应从"文化育人"与"国际视野""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关系入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学精神来建构"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通过树立"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育人"与"思想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高校精神塑造和贵在文化自觉等路径,为社会培育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大学理念实际上是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有机整合,突出强调以社会服务职能引领大学整体职能的发展。"服务型"大学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参考国内外"服务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对策:确立"按需服务"的办学方向;加强适切性的职业教育;构建"能力本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职能,科学研究是血液,社会服务是指向,文化传承是理想.四种职能的演变过程及职能定位的变化是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教育理念的较量与平衡,在当今盛行的职教改革的视野下对大学职能及职能定位进行思考,让我们更加明晰大学职能,有利于让我们认识到,职教改革对于大学职能以及两种教育理念融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社会职能。研究型大学应该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理念,确立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倡导讨论式、研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科研共同体,营造建设性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治理变革承载着调整政府与高校边界、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推进依法治校、落实教育综合改革、体现大学"中国特色"等现实诉求。概念内涵上,治理体系是以大学"善治"为目标,以大学精神彰显、活力激发、绩效提升为导向,以民主参与、协商共治为理念,以制度体系为保障的大学秩序体系;框架要素上,围绕权力、权利、利益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治理体系的抽象本质,"价值-制度-行动"体系是实质内容;治理体系的功能影响体现在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行动体系等诸多方面。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体现中国特色、尊重大学规律、兼顾开放性与耦合性、追求有效治理、平衡稳定性与动态适应性等。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构建的策略路径需理顺内外部治理关系、完善运行规程、优化资源配置、涵养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已成共识。现今中国学者提出大学的第四职能——文化传承创新,成为推动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有力举措。面对中国大学对这一职能的接受困境、推进困境和可持续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高校应该深入认识"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回归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本义,夯实"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引领教师做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现代教师。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学的一项专门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最早出现于美国大学。以1862年《莫里尔法案》颁布、1914年一战爆发、1980年《拜杜法案》颁布三个历史节点为标志,可以将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以大学世俗化为倾向的社会服务理念萌芽期,以知识推广为重点的社会服务理念确立期,以联邦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实践发展期,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杠杆的社会服务职能成熟期。在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变迁中,联邦政府主导着社会服务范式的转变;产业与大学的前期合作为政府政策出台提供了市场基础;大学为更好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而主动进行组织设计;大学、产业和政府跨界融合而成"三螺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管理决定着科研能力的提升、人才集聚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科的"集群"发展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当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创新能力实质性提高的关键。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模式包括:"顶天立地""以人为本""科教协调""交融渗透"和"有机联合"。面对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弊端,需要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通过系统的、具体的改良措施,把过去单项、局部突破的改革变成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综合集成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大学职能的基准,中央顶层设计推进了重要使命的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大学职能与使命不断丰富与交互促进,通用的普适职能与特殊的社稷使命交相辉映,实现了从一到五的演变与升华。改革开放前,大学办学目标主要为通过教学相长职能培养人才,奠基了教学职能和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在大学职能和重要使命中的核心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与科技发展,大学承担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职能,促进科教共进,加强产学研共荣,担负起更多维的重要使命;为保持大学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大学承担起文化承创的重要使命,从而重视大学精神,增加大学的创造活力;为适应21世纪全球化的现实需要,大学又承担了国际交流合作重要使命,以提升高校国际化合作办学能力和交流共赢机制。职能产生主要以社会环境为依托,实现内化并走向主动适应及优先发展。高校需同时发挥教学相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并升华与牢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承创、国际交流合作五大重要使命,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深化大学职能的内涵要义,达成大学对社稷应尽的重要使命,仍需进一步实现职能间的交叉创新与重要使命的融合升华;以辩证统一视角提升对大学职能内外部特征的固有认知与大学功用。  相似文献   

12.
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也是大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先进性别文化是高校的社会职能,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发挥好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先进性文化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大学生头脑;创新宣传教育的活动载体,使先进性别理念融入大学文化;研究并创新先进性别文化,以先进的性别文化去引领社会。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发挥应有职能,凸显文化育人作用,增添新校区的亲和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保持社会文化定力.新阶段高校新校区存在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不适应新时期大学职能的要求、校园文化资源不能满足新阶段高校师生的需要、现有制度不能支持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长期投入等问题.因此,要从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等方面来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经济由"计划轨"向"市场轨"的转轨,必然导致高校继续教育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型,这既是高校继续教育追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继续教育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然而,构建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首要的任务是厘清和阐释构建该体系的几个核心概念"服务"、"区域"、"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及"服务型高校继续教育体系"的基本涵义,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牢固树立服务型继续教育的理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大学职能的再认识和高校继续教育的制度创新,进而推进继续教育实践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个性化大学是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需要,是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战略选择。建设个性化大学必须确立大学个性化发展战略理念,实现理念创新;确立鼓励大学个性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实现机制创新;确立保障大学个性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价值选择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确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反映,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提高人事管理效率,充分激发学校自身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价值选择核心。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体现着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独特内涵。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具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培育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凝炼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创新思想观念与管理制度、提升学习力与创新力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视域下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7,(4):77-81
洪堡在其主持的柏林大学首创大学"科学研究"职能,其内涵有二:一是专注"纯科学"—哲学及基础科学研究,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由学术而达至修养。吉尔曼传承并创新洪堡理念,在其主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拓展"科研"职能内涵,一是发展研究生教育,二是开展应用研究。高教普及化现时代,"科研"职能内涵愈加丰富,在机制、对象、理念、评价、结构、层次等方面表现出新特征。梳理大学"科研"职能内涵流变及预测其趋势,对正确认识科研发展规律,促进大学"科研"管理水平和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要创建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氛围的大学创新文化。而创新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又出现了诸多制约因素,只有消除其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大学文化的创新。本文从创新办学理念、构建与时俱进的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改革现行评价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研奖励机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政府和市场积极性都很高,河南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有机制创新不够、核心产业链不完整、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应创新运作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建设与管理成本;实施"体育+"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建立完整体育产业生态链;充分利用中原文化厚重优势,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借助区域文化传承,有效规避千城一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