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新兴产业本质上就是新兴技术颠覆性创新驱动的产业,随着创新范式从"创新系统"向"创新生态系统"变革,新兴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的颠覆性创新过程。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探究新兴产业技术变革、市场颠覆过程中技术依存关系和价值采用主张变化规律,总结提炼出3种颠覆性创新过程:技术突破-高端市场导入、技术改进-低端市场渗透以及利基市场开发导入,并分析3种过程的差异点及相应的适用条件,旨在为新兴产业颠覆性创新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桂菊  陈思睿  王彤 《科研管理》2020,41(3):164-173
处于后发劣势的本土制造企业,已经很难通过跟随和模仿创新实现赶超。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为本土制造企业提供了颠覆赶超的机会。但已有研究对颠覆性创新实现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较为匮乏。通过对小米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本土制造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基于非主流的低端市场、利基市场的市场定位颠覆,差异化的服务设计颠覆以及运营模式颠覆是本土制造企业颠覆主流市场在位企业,实现成功赶超的有效模式。知识搜索(同行搜索和跨界搜索)是本土制造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知识与信息来源,机会能力是本土制造企业通过知识搜索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高端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仅停留于描述性陈述,亟需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提炼.本研究以技术轨道、侵蚀模型以及事实案例为基础,系统分析并归纳提炼了高端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演进轨迹和市场扩散路径.研究表明: 高端颠覆性创新依托于技术突破,经历脱离主流技术轨道、进入高端颠覆性技术轨道的技术演进轨迹,大幅提升当前市场所重视的产品性能,同时在逐渐被市场所需求的新产品性能方面具有重大突破;以较高的初始价格定位于高端分离市场,遵循自上而下的市场扩散路径,从高端分离市场逐渐向主流市场扩散;市场扩散过程在市场需求水平提升以及产品价格下降的共同作用下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企业迎来高端化战略变革新契机,承担着对内实现组织实力跃迁及对外重塑高端市场的双重任务。从整体视角来看,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由低到高演化,最终构建兼具内部强综合实力和外部高市场地位的高阶价值网络,是高端化战略变革实践的关键,其中顾客价值主张是根本。因此,本文从顾客价值主张视角对飞鹤高端化战略变革中如何实现价值网络演化开展程序化扎根研究。研究发现:高端化战略变革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化内涵为“立足于满足顾客高端需求,对内优化资源能力和价值链,对外优化顾客认知和网络地位,使价值网络由低到高进阶演化最终实现重塑高端市场的过程”;其演化过程分为高端化蓄力、高端化撬动和高端化引领阶段,相应构建了低、中和高阶价值网络;其演化路径为先以品质夯基础抢占低端市场,再以差异作杠杆撬动中高端市场,后以创新筑堡垒重塑高端市场;顾客价值主张的管理模型涉及4个核心模块(顾客需求、战略定位、资源能力和企业形象)和一组流程(识别顾客价值点、制定顾客价值主张、促进顾客价值创造和匹配及再衡量顾客价值),以“品质—差异—创新”为核心机制依次更新继而推动价值网络演化。本文旨在充实高端化战略变革和价值网络演化理论,为高端化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性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视角,探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并提出4类融入路径。其中,专一化路径强调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长期交互式学习机制建立生产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优势;链条升级路径注重正式、离散的全球研发机制驱动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差异化路径侧重同行或跨界深度交互式学习机制发展产品本地市场竞争力;市场领先路径突出正式、以我为主的研发机制形成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最后从战略投入、能力构建、路径选择、价值实现等方面提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瞪羚""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业企业已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但学术界对它们爆发性成长背后的内在机理还知之甚少。通过系统梳理网络、创新和创业企业成长理论文献,构建了"创业网络(S)—颠覆性创新(C)——创业企业高成长绩效(P)"的研究框架,对4家典型的瞪羚、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进行案例内与案例间分析,发现:(1)创业网络是创业企业高成长的基本保障,同质化与异质性网络对创业企业高成长均产生积极影响;(2)颠覆性创新通过低端颠覆与新市场颠覆激发创业企业高成长;(3)不同的创业网络与颠覆性创新匹配路径对创业企业高成长绩效的积极作用呈现差异性,除了基于同质化网络的低端颠覆效果稍差外,其他三条路径均促进了创业企业的高成长。研究结果为后发情境下瞪羚、独角兽企业的预见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企业双元创新的特性,通过对知识惯性不同维度的分析与探讨,探究学习惯性和经验惯性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差异性,并引入企业知识治理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对362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惯性(学习惯性、经验惯性)对企业渐进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知识惯性(学习惯性、经验惯性)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与渐进式创新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知识治理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都正向调节学习惯性与经验惯性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而正式知识治理正向调节学习惯性对突破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对经验惯性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非正式知识治理正向调节学习惯性与经验惯性对突破式创新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对企业知识治理下知识惯性作用机理的认识,为企业提升双元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臧树伟  陈红花 《科学学研究》2020,38(6):1132-1141
全球竞争背景下,本土品牌厂商的创新赶超之路变得愈发艰难。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厂商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轨道,试图通过“换道超车”来重构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借助芯片行业换道超车典型案例,对本土品牌厂商如何通过连续“换道”实现创新赶超的路径演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本土品牌厂商创新赶超目标的实现不但需要“技术换道”与“市场换道”双轨并进,还需要通过跨界领域探索、低端锁定突破、商业生态重构等众多“换道”环节进行逐步推进。研究还发现,市场环境、技术特征、制度供给等机会窗口因素以及机会响应、组织学习、创新颠覆等企业能力因素,在本土品牌厂商创新赶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述研究发现,为本土品牌厂商理论应用实践以及政府制度供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苏敬勤  高昕 《科研管理》2019,40(2):86-96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等新技术情境的纵深嵌入,拓展并延伸了后发国家企业的低端突破方向与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当前分析多从宏观层面进行理论推演,识别出“低端锁定”的影响因素或低端突破的潜在路径,并辅以部分产业或代工企业的实证检验,但对于诠释后发情境下中国企业怎样摆脱被“俘获”、“锁定”于低端环节,缺乏对微观层面突破机理的深入系统探析。本研究未局限于全球价值链(GVC)情境下代工企业的低端突破研究范畴,而是从微观层面的简单产品和复杂产品两种不同产品类型的视角切入,对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汽车零部件代表企业万向集团和作为机车行业国内价值链(NVC)中链主企业的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进行了纵贯式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以简单产品和复杂产品为起点的两类企业,虽因不同嵌入情境下价值链治理结构与产品定位差异导致二者低端突破过程各有侧重,但均在“接受定义→合作定义→主动定义”的定义延伸演化规律下,通过向垂直链条与水平链条两个方向交替进行定位跃升,从而摆脱低附加值与低端技术的锁定风险。可以说,双重维度下的复合路径选择是中国制造企业实现低端突破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机理层面析出企业实现低端突破的路径选择与演化规律,对于复杂转型情境下产品类型各异的后发国家制造企业更具普适性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陈一飞 《软科学》2012,27(7):15-17,42
针对住宅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和市场缺失问题,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住宅产业创新个案分析,提出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路径模型:通过低碳住宅产业的模块创新和架构创新的互动合作以实现产业的破坏性技术创新;在破坏性创新的商业化方面,一方面从低端市场入手,即以当前的我国保障房大规模建设作为切入点,持续培养低碳住宅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以低端市场为平台逐渐进入高端市场;另一方面着手新市场的创建和培育,实现低碳住宅新市场破坏性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SCP范式对影响研发国际化创新绩效的制度环境-社会嵌入结构-组织学习行为因素进行组态效应分析,选取42个实施研发国际化的企业案例,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制度环境、社会嵌入和组织学习对企业实现创新绩效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1)实现研发国际化高绩效有两条途径:制度主导下开发市场的基地打造型和环境复杂化下突破创新的联盟合作型,说明实现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唯一;(2)导致非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有三个,当东道国存在较为明显的制度距离时,通过直接派遣本国员工的方式建立关系结构不利于创新绩效的达成。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企业开展研发国际化,实现企业创新的复杂成因,对企业正确选择、规划研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开发角度研究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管理维度,揭示知识管理维度对人力资本开发的贡献,并通过来自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437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端装备制造业通过隐性知识管理过程、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这些知识管理维度实现人力资本开发。  相似文献   

13.
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爆发出惊人的市场潜力,正逐渐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亟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基于对手机行业和第三方在线支付行业的案例研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揭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的低端侵蚀机理、在位者创新窘境以及整体价值涌现机理,并提出了跨界整合式颠覆性创新机会识别标准.研究结论不仅扩展了颠覆性创新理论,同时为企业突破创新窘境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商业模式下,颠覆性技术创新对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构建以齐美尔连接为自变量、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因变量、知识密度为中介变量、感知的知识所有权(感知的知识组织所有权、感知的知识个人所有权)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探究齐美尔连接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齐美尔连接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密度在齐美尔连接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感知的知识组织所有权在齐美尔连接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感知的知识个人所有权在齐美尔连接与知识密度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海兵  杨磊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96-1107
后发企业高效追赶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演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试图从“创新战略--创新范式--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性研究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实现高效追赶的微观机制,刻画其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轨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模仿创新能力到初级二次创新能力到成熟二次创新能力再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距离、技术效率、技术储备三个更加聚焦技术层面的维度进行测度;第二,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战略经历了“市场利用性--市场利用和技术利用—高市场探索性、低技术利用性—高市场探索性、高技术利用性—市场探索和技术探索”的演化过程,创新范式经历了 “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演化过程;第三,探索性尝试从知识生态的视角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即知识循环机制、知识演化机制、耗散结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探索性的规范分析方法,认为从价值链高端攀升角度研究企业创新能力的演进过程,更有利于发挥外部环境对创新路径的选择机制,对后发国家的追赶战略更有借鉴意义.从垂直整合、水平协同及斜向跨越等三个方向设计创新能力的追赶路径,分别提供高端整合、低端剥离、横向兼并、合作联盟、交叉整合与技术变革等六种战略组合,旨在实现技术能力与市场势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实现不仅存在技术性能的越轨提升,更需打破市场认知劣势,得到市场检验。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关注到市场认知的重要性,对其作用机制和演化过程未有系统性分析。本文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以滴滴出行、美团和Airbnb等颠覆传统“食住行”行业的创新案例,审视后发企业市场认知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的市场认知呈现出差异化形象、卓越者身份和领导者地位等状态演化,以驱动企业历经初创期、追赶期和成熟期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在位者的颠覆;初创期,后发企业受利基诱导,通过疏离行动和价值建构等塑造机制,以形成差异化形象实现新市场进入;追赶期,后发企业受竞争驱动因素影响,采取强化行动和方向重塑等转化机制,以树立卓越者身份实现新市场进阶;成熟期,后发企业由未来趋势引导,采取分化行动和未来引领等隔离机制,以占据新兴行业领导者位置,完成市场认知演化。综合本文的理论研究模型,为指导后发企业突破市场认知劣势,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创企业成功实施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是其赶超在位企业实现市场地位升级的重要途径,环境扫描策略的选择是企业应对复杂环境变化采取差异化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已有研究少有将环境扫描理论引入颠覆性创新的研究中,采用双案例研究法,基于环境扫描策略视角,以新创企业拼多多和哔哩哔哩的创新发展历程为时间纽带,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等商业模式价值链的维度,探讨企业环境扫描策略对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构建扫描策略驱动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现实路径,为新创企业有机选择环境扫描策略、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芯片行业的三家国际新创企业为例,采用跨案例分析法,基于组织学习视角,对国际新创企业的组织学习要素和模式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其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嵌入路径。研究发现:国际新创企业的组织学习模式可分为信息探索式学习、技术探索式学习及开发式学习;国际新创企业的GVC嵌入路径包括价值链横向嵌入、价值链高端嵌入及价值链深度嵌入;国际新创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组织学习要素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和嵌入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直接传导机制、间接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三个维度,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阐述了智能化发展是否促进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并从实证方面检验了颠覆性创新在智能化发展和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颠覆性创新水平,是新时代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主要途径;智能化发展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间接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在考虑企业异质性特征时,发现国有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智能化发展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更明显;最后,企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颠覆性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