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邓佳怡 《今日科苑》2006,(11):I0026-I0026
薪酬制度作为企业支付薪酬的基本原则,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行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薪酬制度,才能使得员工帮助企业成功实现经营战略。本文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运用现代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薪酬体系,化解不同阶段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危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信息技术行业3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管与员工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激励效应,相比行为理论,锦标赛理论更能解释我国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成长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应注重自身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化,并实时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研发人员薪酬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变化基础上,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研发人员薪酬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薪酬设计模式,并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变化对企业薪酬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论证了建立具有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对稳定的薪酬体系的可行性。接着,选择研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稳定的薪酬设计基础及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薪酬结构,设计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而规律变化的薪酬水平,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相对稳定的薪酬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变化基础上,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研发人员薪酬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薪酬设计模式,并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变化对企业薪酬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论证了建立具有企业生命周期的相对稳定的薪酬体系的可行性.接着,选择研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稳定的薪酬设计基础及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薪酬结构,设计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而规律变化的薪酬水平,为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相对稳定的薪酬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任务的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分析了竞争性、合作性薪酬结构对任务速度和准确度两个维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任务不同纬度,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创新团队的薪酬结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燕 《预测》2004,23(4):61-64
针对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战略要求和特点,本文在已有研究结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期、成长期、稳定运行期和收缩期企业财务状况在所给出的指标体系下的优劣模式。一个具体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通过对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财务指标优劣模式的识别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敏感的工作之一,它对于企业的正常运作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薪酬体系的合理性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及满足组织需要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薪酬体系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使企业运作失灵。受传统薪酬管理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1.薪酬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脱钩或错位企业战略不同,薪酬策略也应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薪酬制度也应该不一样。从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状况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离企业战略还很远。许多企业仍只是把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当前企业薪酬管理所存在的职能问题出发,提出构建与企业总体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价值取向,进而分析了战略性薪酬管理的目的,并就此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旨在探讨薪酬战略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与在此之下薪酬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变规律,考察了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经济特征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特定含义。并由此提出了几点与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相适应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如:根据产业生命周期变动规律适时调整竞争策略、谋求早期进入和领先一步的战略优势、顺应产业生命周期的特点调整创新的路径和内容、在现有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就要确立和培育接替产业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源经理在不同阶段主要扮演的角色,为企业选拨和培训人力资源经理提供新的视角.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依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得出人力资源经理在不同阶段分别主要扮演战略合作伙伴、HRM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薪酬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将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最基础的支撑和保障。文章分析了目前企业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战略性薪酬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不同企业战略期薪酬战略导向进行了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战略性薪酬体系框架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搭建设想,以期达到激励员工行为朝公司倡导的方向转变,实现薪酬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体系,能够发挥最佳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刘崟 《科技广场》2007,(8):69-70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青春期是企业生命周期中特点最鲜明、问题最突出的一个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企业面临的是高速发展的机遇,因此认清青春期企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是否能够把握发展机遇的基础。本文就青春期企业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告知我们,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使得相同的管理策略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管理效果.笔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一汽轿车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甄别,针对一汽轿车成熟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战略、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管理是一汽轿车成熟期的管理重点,并探讨了对应的实施策略和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针对技术系统的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可以看做一个技术系统。本文在TRIZ理论的S-曲线法则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研究每个阶段的特点,判定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最后提出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应该怎样创新才能保持企业活力,促使企业发展呈阶段式上升。  相似文献   

15.
范晓玲 《科技风》2012,(23):243
全面薪酬战略是当前薪酬战略发展主要趋势之一,在美国有70%的企业采用全面薪酬战略来提升薪酬的激励作用。本文简单阐述了全面薪酬的涵义,总结了全面薪酬和传统薪酬的区别,提出酒店企业实施全面薪酬的必要性,通过全面薪酬战略的实施,吸引、激励和留住企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不同竞争战略的角度出发,把平衡记分卡系统与不同的竞争战略相结合,并指出企业如何在不同部门、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目标下正确运用它。  相似文献   

17.
推行6σ质量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为此企业需要把握自身特点来制定6σ导入战略。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企业导入6σ质量管理战略决策的基础上,利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企业导入6σ管理的战略,最后得出了企业导入6σ管理方式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企业如果单纯依靠一个好的薪酬体系,不一定能够获取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因为物质报酬不是唯一的员工激励手段;然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薪酬体系,是绝对不能获取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优势的,因为薪酬管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沿用至今的传统薪酬体制已不能起到吸引、留住和激励现代雇员的作用。自助式整体薪酬是一种崭新的、多样化的薪酬制度,它解决了传统薪酬体制中一些紧迫的薪酬矛盾,同时为探讨薪酬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依赖于对不同激励契约进行科学动态整合。立足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在对高管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原理以及高管创新收益预期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内,高管薪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契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契约间的互补和互替关系,设计了技术创新导向下高管激励的最优动态整合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成长期,声誉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替效应,控制权激励与声誉激励间具有互补效应;成熟期,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权激励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薪酬激励与声誉激励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蜕变期,薪酬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20.
面向知识型员工的双通道薪酬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知识型员工及其薪酬模式的特点和阐述传统的薪酬模式对知识型员工不适应性的基础上,从企业战略的实现和市场价值的实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平衡计分卡四个评价维度的设计思想,构建了面向知识型员工的双通道薪酬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操作和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