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数学课的研讨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不计算直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节课中.乘数的变化规律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是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呢?两位教师的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梁小平 《湖南教育》2009,(12):21-22
我们将那种貌似可以评价所有学科教学的客套话称为万金油式的评课.这种评价常常以“主体”、“个性”、“尊重学生”等时髦词语点缀,读来却如同嚼棉絮,空空如也.这里刊登两位老师关于如何评数学课的文章,他们对当前万金油式的评数学课进行了抨击,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非常支持他们的观点.评数学课的话不能是万金油,更不能丢了了数学,要抓住数学本质,否则,我们误导的不仅是数学教学,更是害了下一代.  相似文献   

3.
说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会有许多人想到特级教师黄爱华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创设的“猴子分饼”的精典情境.的确,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如果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自我意识中以为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的话,我们也就会步入情境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讨论式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符合学生乐于交往的心理需求.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得到长足发展,增强数学课的教学实效性,我们在数学课教学中开展了“问题解决”讨论式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求数列通项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由一个原始对象按照某一规律,在自身基础上新增出若干个子对象.这类问题,我们不妨称为数列的“增生”型问题.下面举例说明求“增生”型数列通项的几种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一教学应注重“首因效应”□李彦明(山东平邑县教委教研室273300)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搞好首因效应极为重要.教与学是双向交流,如果学生对教师或初中数学课的第一印象不好,势必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温剑飞 《中学理科》2007,(11):70-71
“建模”被称为是思维分析的工具,科学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领会建模思想,对于新课教学能有效地分化难点,对于探究教学能起到深化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建立框架模型会使教学变得有序有据;复习课中的建模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建模”方法的应用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都能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具有探究水平的数学课?显然,理论界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我们想,既然这是一种探究型的课,就不妨采取一种探究的态度。正是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尝试上了一些“感觉和传统教学不一样的课”。本文提供的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出“探究学习”的样板,而是试图揭示探究学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带有“两难”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误区1:数学课或劳技课?
  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在如今的数学活动公开课(如“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先用美丽的图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可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剪剪拼拼:先剪两个三角形、拼这两个三角形-一剪飞机、拼飞机-一剪双喜,剪蝴蝶……整节课学生都在那里剪、拼、贴.剪剪拼拼贯穿着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在上劳技课,而不是在上数学课.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理念哪里去了?数学味去了哪里?没数学味的课难道还能称为数学实践教学吗?  相似文献   

10.
毛小平 《中学物理》2012,(10):22-23
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不少教学难点,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用一个简单一些的模型做一下过渡,那将会对突破这些难点提供不小的帮助.下面以“汽车不能无限加速”等教学难点的问题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之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黑板”(电化教室等现代教学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黑板的迁移与延伸),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在黑板上写写、点点、画画,这就是数学课的“板书”.  相似文献   

12.
有效利用课堂意外 找准教与学的和谐共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改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要求,它强调教学不是封闭的、单向的、静态的传递与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教与学交流、互动的过程.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难免会遇到“意外”.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小插曲”的处理通常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抑制或搪塞,认为这是打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担心课堂教学流程失去了应有的流畅或者担心处理不好自己下不了台;另一种是不轻易让这样的“小插曲”滑过,把握教学时机,转化教与学的矛盾和冲突,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片断谈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意外,找准教与学的和谐共生点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是本文揭示的道理。如何通过老人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故事来认识这一道理,就成为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一教学片断以“找”为突破点,围绕老人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指点,终于“找”到骆驼展开。学生在愉快探索的氛围中攻下了这一难点,很有借鉴意义.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数学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机智地捕捉和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与学生互动,那么数学课堂上生命的活力将在生成中涌动.我们的课堂也会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15.
“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历来是我国高中数学课的重点、难点.由于它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加速学生对所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形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历次高中数学课程的修改中对这部分内容都作了保留,甚至是强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不同要求,并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下面就浅谈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到的几种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郭云海 《辅导员》2014,(8):95-96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文化素养的精髓。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呢?我们尝试从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出发,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努力落实转化思想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序曲”,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导方法,然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教育教学的随意性,使得整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由此可见,对于每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排列与组合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对教材的层次作了分析.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没有附加条件的单纯的排列或组合题;有附加条件的单纯的排列或组合题;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题.第一种类型一般不太困难,其中重点突出加法法则的练习是有益的.第二、三两种类型学生最感困难,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抓关键.解决有条件的排列问题的关键是会处理“在与不在”的问题.就是某种特殊元素在或不在某种特殊位置的问题.从这一认识出发,可分几个阶段来组织教学过程.第一步解决“在”的问题.例如:队a,b,c,d,e五个元素中取…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难点课文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若欢乐的脉。”与全文最后一句“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用。”二、难点分析大海会唱歌吗?为什么说大海在“咽歌”,大海唱的是什么歌,这是理解这两句话含义的难点所在。三、难点突破文中两次写大海在“唱歌”,是把人的行为特点“赋予”大海,即把大海当做人来描写,这是拟人的写法、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大海在唱歌?大海唱什么歌呢?对于文中这两句话的含义,应当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1.联系海港繁忙景象,来理解“浪花唱着欢乐的政”。教学第2自然段时,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