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理想的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一个理想的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理想的教师是谦恭的,他很自然地感到他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重要,但是最好的老师甚至是最谦恭的,因为他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更为重要;一个理想的教师知道他的学生必须是忠诚负责的良好公民,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负责任、诚实和良好公民的条件不是在…  相似文献   

2.
陈爱娟 《河南教育》2006,(1S):52-52
当教师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就有的愿望。那时的想法非常幼稚,贪玩的我感到天天做作业又苦又累,而老师每天只是讲讲课,可以不做作业,对学生发号施令,好威风。那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当教师,可以不用做作业。  相似文献   

3.
成香  魏军 《吉林教育》2004,(12):24-24
首先要亲近学生,有的教师还迷恋于古代“师即父”的尊卑思想.或是片面追求所谓“师”的形象.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学生则感到与教师接触.大受拘束.不敢说话,这就形成“怕”教师的心理.严重影响课堂听课的效果。要想取得好的听课教果.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主动地去接近学生.和学生一起活动.经常与学生说心里话.把自己和学生连在一起.取得情感的沟通,使学生从心里感到教师不可怕而可亲。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物理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特别是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能过多、过早地涉及高中知识,但初中物理一定是高中物理的基础。近年来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表明,由初中升入高中的新生,普遍认为初中与高中跨度大,感到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学。如何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衔接问题,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华然 《师道》2002,(12):10
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后说:“我被上政治课了。”孩子调皮,有家长会无不痛心地说:“晓得政治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哟!”对人们如此看重政治我非常欣慰,可这又真让我感到委屈!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听出,似乎所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失误全都归咎于政治老师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政治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混为一谈。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会犯这样近视的错误。常常听到有的学科老师在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说:“去,叫你们政治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你!”我想问,政治教师教什么?———政治。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诚然,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然而当教师的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有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倍加关注,时时赞许;而有的学生则令老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无计可施,要么漠然置之,要么横眉冷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英语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更是一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把握好这个过渡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扎实的学生接触高中英语会感到有些不适应,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会觉得问题重重。因此,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过渡期,这样可以避免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高中英语入门困难而学习吃力,在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也会感到很轻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度过这个过渡期是广大英语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付锋 《山东教育》2010,(9):63-63
作为一名曾经当过教师的人,笔者对领衔起草《教师教育标准》的专家的判断一点也不感到惊奇:的确,如果按照这个新的标准,多数老师都是不称职、不合格的。因为在应试教育和当前教师教育教学成绩考核体制下,教师要想做到对学生“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势必要冒一定的教学考核不及格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一想到老师滔滔不绝的空洞说教,学生就会感到头痛甚至厌烦。一看到学生紧锁的双眉或心不在焉的神情,教师也会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空虚。因为政治课理论性强,缺少形象思维,而教师只是以灌输式的空洞说教,甚至是读课文,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老师的讲为中心,学生很少按自己的意愿去学习,更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她突然感到,作为教师,她的资源优势丧失了。原来,教师是资源的占有者和控制者,没有教师不知道的东西,经典的著作,总是教师先读,然后再传达给学生,而现在,学科教室的建设使学生和教师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她不由感到惶恐。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这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应极具魅力,使学生爱听。例如:有一天,下起了小雨,张老师不紧不慢地走在马路上,就像不知道下雨一样,有个学生匆匆来到他身边说:“张老师,下雨啦,还不快走!”“噢,没关系!我是大雨当小雨,小雨当没雨,没雨一天当两天过啦!”老师幽默的语言逗笑了学生,肯定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小学生又善于模仿,老师的语言风格也自然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  相似文献   

12.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常感到今天的师生关系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学生并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少,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定位,我在学问上可能不如我的学生,他看的书可能比我多,他的阅历可能比我丰富,但是我的训练比他更严格,我是严格的经受过了基础教育、高等本科教育、高等研究生教育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训练。我知道如何严格地做  相似文献   

13.
霍学鲁 《山东教育》2004,(21):77-77
山东省义务教育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试用以来,有些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的教师,面对面目全新的教材,一时感到“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为此,我们政治教师有必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准确把握新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笑     
实话实说教师问一个学生,美国独立宣言是谁签署的。“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那学生无礼地回答。老师后来约学生的母亲到学校见面,投诉孩子的恶劣态度。“你一定得说实话”,那母亲怒气冲冲地当着教师的面责备儿子,“假如是你签的,你便要承认!”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老师找学生谈话,习惯于将学生请到办公室,让学生肃立在面前,教师则坐在椅子上,然后开始进行谈话,形式多少让人联想到法庭的审判:法官坐在庭上,而犯罪嫌疑人站在前面。为什么要这样?笔者了解了一下,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跟老师谈话,常常会感到一丝胆怯,这可能就是问题的答案,老师需要让学生感到胆怯或者感到威严,需要时时提醒学生:我是你的老师,潜台词是你必须听我的。真的必须这样吗?笔者认为未必。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马斯洛在人的…  相似文献   

16.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17.
我在大学里教书,时常感到今天的师生关系和过去又完全不一样,学生并不一定比老师知道的少,因此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定,我在学问上可能不如我的学生,他看的书可能比我多,他的阅历可能比我丰富,但是我的训练比他更严格,我是严格的经受过了基础教育、高等本科教育、高等研究生教育这样一些不同阶段的训练,我知道如何严格地做学问,我可以对我的学生做训练。所以我对我的学生说,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山东临沂一中(276003)史玉春化学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老师问,学生答”,而不善于教学生学会问。古人说,启发学生要“导而弗牵”,如果老是教师提问,无异于牵...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一个有威信的老师?这是一个我们为人师者要不断思考、实践,并不断反思和改进的问题。威信是威与信的结合,威的含义是尊严,信指信服。所谓威信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简言之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是我们知道威信和威严是不同的,威严往往是靠冷漠、训斥、惩罚树立起来的,如果一个老师只有威严,学生就会成为两面派:有老师的时候会规规矩矩,没有老师的时候就会翻天覆地。而威信呢,则是一种潜移默化却深入人心的喜欢、敬爱或崇拜。作为一名学生信服的老师,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宋振兴 《中学文科》2007,(10):29-30
近年来,常有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用功,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如果教师的课堂讲授只照本宣科,对知识斩头去尾,让“知识”变成风干的逻辑经络,使学生得到的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不真实的东西,从而导致学生厌学。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