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个性化,是学生自我认识的独立表达。“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完成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 一、关注生活——激活个性的基础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犯难,他们的一些作文或无病呻吟,或众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教会其如何读书。”阅读是吸纳,作文是吐出。我们应该促进两者和谐发展,读写结合,让“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表达”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下面以《赤壁之战》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在“个性化阅读与表达教学实践研究”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习作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广开言路,引发个性表达;习作交流要不拘一格,多元化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观察与写作的积极性;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促进全体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柳 《湖北教育》2004,(11):38-39
作文个性化,是学生自我认识的独立表达。“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完成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所谓个性化作文,就是要解决学生作文模式化的问题,其基本内涵就是“需要”、“自主”、“真实”、“创意”。把作文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是前提,没有需要,就没有个性化。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教师不宜以一些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强调习作的“真实”,意在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作文之本就是“求真”。鼓励学生有创意表达,是个性化作文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文,这就是在表达上有创意。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评价是针对小学生作文评价的呆板化、模式化提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实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就必须改革作文教学理念 ,革新作文评价这个指挥棒。2002年起 ,我校参与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的研究活动 ,承担了子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个案研究”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深深感到 :作文评价亟待个…  相似文献   

7.
宋焱 《现代语文》2008,(6):101-1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表达与交流”明确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即倡导“个性化作文”。思想个性是作文个性的内核,要想真正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首先还得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为根本。只有培养有个性人格的人,才能真正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以生为本”的作文评价标准指教师尊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情感、个性化生活体验、个性化思想,关注每个学生的作文成长过程,而不以传统“应试作文”模式化标准来束缚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基础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创意性标准、激励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差异性标准,体现了生本作文评改理念,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中学作文要表达学生真情实感。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改变以往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千人一面”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研究提升学生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张忠民 《现代语文》2013,(9):127-128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见,写作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教师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空间,引导学生从个性化表达入手,写出自己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文章。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新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明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建议“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想像作文的训练。想像作文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芊 《考试周刊》2009,(47):67-68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素材;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个性,写出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着重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它是最近20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从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个性化作文正是从“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出发,破除一切陈腐的传统和现实中不利于“人”的独立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个性鲜明的基础和才华恣意施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讨个性化作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需要创新意识的,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写出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感悟,独特风格。然而现实中的学生作文现状却令人担忧。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立意陈旧。许多作文主题千篇一律,学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题材狭窄。不少题材多为老生常谈的旧闻,缺乏生活和时代气息。三是语言平淡,模式化严重,少见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作文不好教”却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用我笔写我心”。而是围绕着教师的思路来写作。作文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阵地。学生只有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文字与情感的诉求,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作文教学。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个性化作文”的概念。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回归学生个体需要的作文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五”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作文个性化教学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多角度地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思路清晰连贯且能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注意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观察生活并多方面地做到有感而发。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个性化的原因,探究了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出发,不仅要充分挖掘现有的作文资源,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张扬,人格尊重,从而使各具个性的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写出有独特个性、充满激情的作文。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品味文本,抒写个人见解;品味生活,激活写作素材;品味语言,自由表达。通过这些,相信我们的作文个性化教学一定能绽放出清香四溢的芬芳花朵。  相似文献   

20.
在提倡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作文。而生活体验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文章围绕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曾经体验;再现生活场景,表达真实体验;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概括生活感受,创造生活作文四个方面阐述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个性化作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