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天地》2014,(3):60-61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自我教育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自我教育形式,其中的自我认识机制、自我监控机制和自我评价机制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有着独特的意义,在高校科学地利用这些自我教育因素对提高教育质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我效能理论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对网球比赛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具有相近网球技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出色程度不同,甚至相差悬殊;突出强调了自我效能感在调节网球比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从自我效能感在网球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影响网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其提高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构建小学体育“引导发现法”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参与的主体。研究旨在探索一条能提供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教”这一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的客体。但在学生“学”这一从感知、分析、综合到概括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认识的对象,是作用的客体。教师与学生这种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的双重关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他们的地位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笔者认为,把握体育教学特点,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指增进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变得更聪明、更有精神,具有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和体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展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活动的过程。尽管历来的教学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而非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人。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6.
季丽群 《体育科研》2000,21(3):27-29,54
通过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构建小学体育“引导发现法”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参与的主体。研究旨在探索一条能提供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练效能对运动员自我效能和比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篮球教练效能、运动员自我效能和球队比赛成绩的关系。参加2009年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134名男运动员和128名女运动员及23个球队的主教练接受了运动员自我效能问卷和教练员效能感问卷的测试。比赛成绩采用全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中的方法评分,即队数减名次乘以3.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练员效能可以显著预测运动员自我效能和球队比赛成绩,其中动机激励效能是最佳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沽名钓誉”和自我欺骗是阻碍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以412名(男=220,女=192)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运动员“沽名钓誉”、自我欺骗和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欺骗对“沽名钓誉”和体育道德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运动员在自我欺骗和体育道德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运动员表现出了更高的自我欺骗和更低的体育道德水平;(2)自我欺骗对沽名钓誉和体育道德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认为,为了促进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应采取措施加强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教育,降低自我欺骗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在了解不同运动员竞技动机差异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竞技动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散打运动员的社会认可成就目的分数比常模分数低,娱乐目的、感性体验目的分数比常模分数高。在社会认可、娱乐以及努力取向等三个维度上,显示人口统计学因素方面的差异。在性别变量上,男性运动员的社会认可目的比女性运动员高,说明男运动员通过运动和比赛成绩获得社会承认、获得地位、获得教练队友满意的愿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运动中任务和自我定向问卷(SSQ)、运动自信来源问卷(M-SSCQ)和状态运动自信问卷(M-SSCI)对39名运动员伤病期间自信重建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运动中强调任务定向倾向有效地预测了策略的选择,在伤病期间自信多来源于自我参考,而在伤病初期感受到更多社会支持的运动员更可能依靠表现来重建自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运动员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均可显著预测攻击行为;(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在自尊与运动员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了一般情绪攻击性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程度。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中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心理学认为动机的目标定向结构是影响成就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在任务参与或自我参与为主导的目标定向时,人们将在运用策略,对集体的态度,对任务的挑战性态度,自我能力感和对成败归因上有明显差别。在高任务/低自我定向时,运动员在比赛中更能重视主体作用,立足于自我发挥(基源性),强调主观努力(稳定性),把握技,战术和表现(控制性);高自我/低任务定向时,则会导致动机,道德,健康和比赛发挥等方面的障碍。因此,任务参与的目标定向是运动员较为理想的成就活动行为方式,应置于尽量培养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训练中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在竞技武术套路中,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自我效能感创始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影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及如何培养和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找出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可以遵循和有效的培养途径,对提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对未来比赛充满信心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为了从心理方面提高优秀运动员的临场表演水平,促使他们在比赛中表现最佳状态,近年来国内外,特别是苏联、欧美的许多运动心理学家对这个领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训练体系,提出了不少训练方法。苏联学者罗季奥诺夫提出心理训练应分一般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和赛中调节几个部分,主要强调运动员应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自我组织和自我动员体力、精力去进行比赛。札姆加罗夫和普尼认为,一般心理训练的含义是非常广泛全面  相似文献   

15.
体育国际化     
什么是体育同际化?体育国际化的概念应该是:在当今世界相互依赖加强的背景下,在体育运动的交流与学习活动中,不同国界的体育运动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互相协调,以统一全球性体育惯例的规范为目的.使体育运动的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及自我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难度目标设置对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影响进行实验研究,试图探讨合理的目标设置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员在23个/min发球频数情况下接发球的准确率最高,这是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准确性的适宜频数;中等难度的目标设置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水平可以促进其接发球准确率的提高;目标设置训练可有效地提高乒乓球运动员不同发球频数和不同接发球落点下的接发球准确率;运动员接发球准确性提高的进程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目标设置训练可较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稳定发挥;目标设置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自我监控的准备性、意识性和执行性,而对计划性、方法性、反馈性、补救性、总结性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目标设置训练能较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影响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加工能力、自律的调控能力和对策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几十年来在中国的体育史上,田径运动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体育界几代人的愿望。然而,作为全国唯一市级体校的运动员崔英姿和高宏苗使这种愿望成为现实。 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诸多种因素在起着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比赛时如何进行自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获得归功于长期艰苦的训练,其竞技能力一旦形成,会比较稳定,但竞技能力的充分发挥却极大地依赖于运动员在比赛现场的表现,运动员赛场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对竞技表现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是运动员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运动员的赛场行为存在着密切关系。运动员赛场行为自我控制指的是,在拥有相应竞技能力的基础上,运动员为实现参赛目标,  相似文献   

19.
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勇 《冰雪运动》2005,(2):8-10
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是通过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态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影响,提出自我强化训练、归因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积极暗示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20.
李静  刘贺  何萍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4):93-96,113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特点和项群差异情况,为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心理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特质运动心理坚韧性量表对121名男子优秀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被试TMTIS问卷总均分为4.13±0.42,积极奋斗4.47±0.29,抗压性3.58±0.62,忍受伤痛4.32±0.35;技能类项群运动员在抗压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t=2.819,P〈0.01),其余各项群比较,心理坚韧性的3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结论: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心理坚韧性总体情况比较理想,其中积极奋斗与忍受伤痛较好,抗压性一般;心理坚韧性存在明显的项群差异特征,其中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好于体能类项群运动员,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抗压能力显著低于其他项群运动员,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积极奋斗显著好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表现准确性项群运动员忍受伤痛显著弱于其他项群运动员,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抗压能力显著高于速度性和力量性项群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