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伴互评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策略,已经成为现阶段网络学习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同伴互评策略应用于高校混合式教学之中,设计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研究整体采用行动研究法设计、修改同伴互评活动,并分析学习者对活动的改进意见。研究一方面分析互评活动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活动对于两类学习风格学习者影响的差异;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学习者对于活动的态度及改进意见。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研究设计的同伴互评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并提升最终成果的质量。(2)相对综合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而言,同伴互评更加有助于提升序列型学习者对知识运用的水平。最后,研究总结了同伴互评活动设计的改进方案及后续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同伴互评是现阶段网络学习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同伴互评领域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风格是影响该教学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文章根据科尔布(Kolb)的学习风格量表对被试对象进行分类,设计并开展了基于“线下教学,线上互评”混合教学模式的同伴互评活动;依据评价深度内容分析表,对同伴互评中产生的评语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学习者学习风格差异对网络同伴互评过程及其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持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在互评中的评价深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聚敛型学习者在互评中评价深度最深;②学习者学习风格并未对其学习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其在互评中的评价深度可以预测其学习结果。因此,开展同伴互评活动的教师应充分关注学习者学习风格差异,提升同伴互评中学习者评价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胡正妍  曹宁 《英语教师》2023,(18):147-149
阐述翻转课堂和慕课的概念。以提高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出发点,探讨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实践策略。提出教师要在课前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制作或筛选慕课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在课堂上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同伴互评;在课后安排学生实施互查和自查。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慕课产生至今,美国慕课发展不断探索、创新,从早期强调线上学习到重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学习,从慕课学习认证缺失到颁发慕课证书、慕课学位等在线学习质量保障和认证实践,从松散的单一课程到结构化的系列课程,慕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上显示出适应社会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灵活性、生命力和变革潜能.同时,美国慕课和慕课平台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以学习者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和传统大学以及知名企业合作,拓展数字化环境下慕课和慕课平台发展的领域和范围,创新商业模式,为慕课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未来慕课发展的重点和趋势是慕课证书或数字学习证书、创新教学模式和新型学习空间以及学习者自我驱动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5.
同伴互动是实现学习者深度学习与计算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但计算思维的抽象性与内隐性特征阻碍了计算思维各能力维度共现关系与动态演化趋势的外化表征。为此,文章提出了同伴互评支持的结对编程模式,并在高校综合性课程中开展教育实践,利用认知网络分析(ENA)可视化呈现能力水平高—高、高—低和低—低三种结对方式下学习者计算思维认知网络结构模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同伴互评与结对编程模式的融合创新有助于学习者计算思维的提升与知识的双向迁移;在线同伴互评中,组内互评关注计算思维的概念,组间互评侧重于实践和观念;高—高组的同伴互评聚焦宏观图形认知,低—低组则倾向局部代码编写;随着同伴互评的深入,三组的认知网络质心移动轨迹转趋一致。研究将同伴互评机制与结对编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为高等教育体系中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从教准备度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7,(5):67-73
文章基于同伴互评与网络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相关分析,从"理解"的角度探讨了网络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内涵。基于此,文章围绕衍生性主题、理解性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等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理解视域下网络同伴互评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依托此框架,文章以"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课程的相关学习内容为例,从理论层面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文章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同伴互评研究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设计案例与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校际协作学习被认为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是校际协作学习开展的核心,目前校际协作学习缺乏可重用、可共享的活动设计方案。该文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同伴互评策略应用于校际协作学习之中,运用准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开展了网络校际协作环境下作业互评活动的设计研究。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活动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互动频繁,交互内容深度处于深度学习范畴,活动对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行为和能力方面有积极正面影响,活动有助于实现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资源积累和转换。期望该文设计的作业互评活动能丰富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成果,为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同伴互评能够促进学习者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文章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法,以课程进程中四次作业的同伴互评评语为分析对象,从时间序列视角探索同伴互评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过程影响与差异影响,剖析出在高校课程教育中"以评促学"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同伴互评能有效提高学习者深层次的知识建构,帮助学习者在更高阶认知结构上进行知识构建;在同伴互评策略支持下,高、低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水平学习者与整体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趋同,即都经历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发展过程;但是,对于高水平元认知自我调节能力组学习者而言,同伴互评在提升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综合性和深层次的建构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提质增效是在线开放课程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申促进学习的评价,强调学习者的深度参与,探究学习者参与同伴互评的特点及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内一门在线开放课程,采用学习分析技术从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入手,分析在线开放课程同伴互评过程中学习者的投入度,并进一步探究同伴互评投入度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线开放课程中学习者同伴互评的行为投入及认知投入不高,但是参与同伴互评能够识别更有动力通过课程的学习者,且其认知投入度能够预测其学习绩效。基于FBM(学习行为模型)模型提出促进同伴互评投入度的两阶段干预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者参与同伴互评的投入度,并为教师及平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线上培训近些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往研究已经证实,同伴互评可以促进教师的在线学习效果,但在应用中仍存在同伴评价参与度低、评分者一致性和评语质量不高等问题。研究将评价支架引入到大规模教师培训类MOOC中,对同伴互评中的整体型评价支架和分析型评价支架进行设计和开发,并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探讨不同评价支架类型对教师同伴互评中评价参与度和评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型评价支架能更好地提升教师学习者同伴互评的评价参与度,提升评价一致性和评语质量。因此,在设计与开发教师培训类MOOC时,可考虑将分析型评价支架纳入同伴互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