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语教学是在母语条件下进行的,无论是学生素质、师资条件,还是社会交际的语言场景都是置身于母语环境之中。母语习惯是影响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立足于外语教学中母语(parentlanguage)与目的语言(targetlanguage)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外语教学中母语习惯的特征以及克服的办法。一、外语教学与母语习馒母语教学是在母语环境中,自然地教学本族语言的一种语言教学。而外语教学,作为一门跨过特定语种边界的非母语语言的教学,通常是在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下,在母语环境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母语语言能力,通过…  相似文献   

2.
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利与弊一直是语言教学界颇有争议的话题。从母语的基本含义、语言思维和语言运用的角度,论述了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母语环境学习外语,母语使用一直存在争议;传统外语教学理论一般限制或禁止母语使用,但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正积极探讨母语的正面作用。语言输出错误与说话人内部心理冲突、注意力分配等多种因素有关,是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不熟练阶段的共有特点。母语是跨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孕育二语、三语等多语语言能力的摇篮。在一定框架指导下使用母语有助于学习者潜在语言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学术外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语言知识影响其二语习得和发展的现象,可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及顺应的动态性等几个方面对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问题是由于语言使用者忽视了二语写作的语境、语言结构以及文化习惯等因素的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留学生在其本国时可以流利地运用母语去交际,母语是其思维的主要工具。初学汉语时接触到的汉语不多,汉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因此,他们仍然习惯于借助母语思维。当他们获取一个汉语信息时,总要到母语的语言圈里去寻找相应的含义。用汉语说话,就得先用母语安排好,再译过来。这时,思维所借助的语言仍然主要是依靠母语,使用汉语时存在一个母语和汉语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母语教育,是继中学母语教育之后在高等教育层面进行的母语教育,也称之为母语高等教育。一、母语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语言不只是工具,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失去一种语言,就是失去一个文化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除了语言技能的传授,母语更担负着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功用。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语言习得是儿童无意识地获得本族语即母语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于儿童开始学语言之际,正常儿童在一岁半左右,一般由单词句、双词句到简单句、复杂句。儿童这样习得的语言就是其家庭和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即母语。因此这一过程也叫母语习得。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儿童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语言,通过成年人对儿童语言模仿行为的“鼓励”或“惩罚”,一点一滴、逐条逐项习得的。母语习得过程与儿童的社会同一性的发展紧密相连,也就是说文化和社会价值与母语一起被习得。儿童或成人…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语言的掌握往往通过两种方式,对母语是习得而来的,即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母语的习得和外语的学得往往在年龄、环境、方法上有很大差异,母语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进程,而外语学习受环境制约,一是自然环境,这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这是有意识的。母语的习得进程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能力是人的大脑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有语言的天赋和才能;2、讲母语勿需特定的传授,语言原则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大部分语言错误是在自身生活过程和语…  相似文献   

9.
九河乡白族、纳西族的母语属于"有活力"这一等级。代际间的母语传承良好,母语使用者具有全民性,对母语有较高的认同。主要成因是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与周边同胞的交流,民族内部的认同,互相尊重各自语言的使用等。由此带来如下启示: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母语;语言兼用是人口少的少数民族保留自己母语活力的必要手段;文化进步、经济发展未必会引起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语言结构系统的变化不能算语言衰退。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民族的核心要素,语言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对丽江玉湖村纳西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目前丽江玉湖村纳西族族群成员母语水平较好,母语使用频率高,族群认可度较高,族群成员存在共同的文化心理,这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对母语的认同。研究表明:民族语言使用的本质是民族身份认同,民族语言使用的前提是母语认同;语言态度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语言水平是影响民族认同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0~6岁)是语言(口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关键的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课题。而欲讨论这一课题,不能不涉及母语获得的理论。母语获得理论是语言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儿童如何获得第一语言(母语)的一系列最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迁移是一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Ellis,1994,2006)。在学习外语前,语言学习者已经长时间的使用了母语,并且非常熟悉母语的各种语言规则,所以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因此,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一、语言迁移在第二语习得领域,语言学家发现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语言迁移就出现了。语言迁移  相似文献   

13.
母语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母语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主要的语言教育形式,它通过语言来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而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学科,它通过语言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又通过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语言。因此,在母语教育现状令人堪忧的今天,我们应站在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二语是指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而二语习得就是习得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根据传统语言学的观点,母语只对外语学习具有负迁移(干扰)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逐渐变得片面化,不能反映出语言学习的本质。基于此,以语言普遍性理论、早期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和学生自身学习经验为基础,全面介绍语言迁移以及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以期促进业界充分认识母语对二语学习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并通过积极地开展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发挥出母语最大限度的正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55):84-85
无论在何种语言教学中,都不可否认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母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所教授语言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母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换句话说,就是对母语文化本身的传播。本文正是选择这一大方向,从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探讨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如何将母语文化更好地导入到外语教学中,以期对这一问题做出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濒危已成为现当代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通过母语读写的重建来保护濒危语言是可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激发母语使用者对母语的热爱,更好地保护族群文化,发挥语言的工具性能,拓展母语的使用范围,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其中一个核心的方面就是母语迁移。“语言迁移”这一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性是指人们在学习掌握了母语系统后所获得的经验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我们就称之为正迁移,即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18.
中式英语普遍存在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它受母语的影响,既不同于母语,又区别于英语,是一种过渡性语言。母语的迁移是中式英语的最重要成因。母语作为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系统必定对目的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过渡语是“母语一过渡语一目的语”系统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它具有必然性、系统性、渗透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因此,英语教学中应客观看待,重点在于制造语言环境,培养英语思维。  相似文献   

19.
蒲轶琼 《文教资料》2006,(8):158-159
乔姆斯基从母语研究出发认为人们的语言知识是无法单纯地从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中获得的,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能力。而且人的大脑里还天生就具有语言应用机制。第二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不同,母语知识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的影响也不一样。从分析中可以得知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保护母语,捍卫汉语言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而事实上,除了少数语言工作者之外,我们自上而下,尤其是教育界对母语的重视不够,强国的语言乃是语言的强国,今天我们的校园中不重母语,重英语的现象屡见不鲜,令人担忧。我们不禁要问,汉语,你的明天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