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科技风》2014,(1)
正[导读]陈秋立表示,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福建以人才培养和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着力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福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个"放活"创新体制机制四个"可高于50%"助推成果转化福建科技新政:让创新面向市场发力福建省属科研机构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科研条件保障有力——从今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稳定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开展自主选题研究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人员创业收益"拿大头"——参与单位委派研发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2.
《科学学研究》2021,39(3):567-575
战略创业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战略创业能力的形成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探讨。基于组织学习和吸收能力理论,从合作创新视角构建了企业战略创业能力模型。以长三角223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对战略创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者通过组织学习紧密关联;机会主义行为和吸收能力是战略创业能力成长的重要权变因素,它们调节合作创新与组织学习之间关系,并通过组织学习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合作创新对战略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建立战略创业能力,从而捕获机会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营利性科研组织战略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非营利性科研组织是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其本身并不一定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高效率。效率取决于管理,加强战略管理尤为重要。介绍了非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理论,从理论层面界定了我国非营利性科研组织的概念和使命,分析了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实施战略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组织间关系来促进主体创新长期以来都是创新研究的热点和政策重点。然而,当前公立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外部组织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大多流于形式,难以从合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对双方创新的贡献十分有限,组织之间信任的缺失可能是阻碍双方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尝试从社会逻辑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将信任水平、合作关系及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建构理论模型,探讨信任在不同类型合作关系与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之间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公立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契约关系对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力信任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人际关系对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能力信任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并且呈负向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公立科研机构创新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术创业是科研人员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其创业特质与创新政策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却忽视了学术创业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基于组织生态理论与锦标赛激励理论,本文以高校学术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双刃剑”效应,从过程与结果视角分别探讨了任务关系与合作质量在团队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学术创业团队中,合作关系对合作质量和持续合作意愿均具有倒U型影响,合作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削弱合作质量、降低合作意愿;从结果视角来看,合作质量在合作关系对持续合作意愿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效应随着合作关系的增强而减弱;从过程视角来看,任务独立负向调节合作关系对过程质量的影响,任务依赖则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对结果质量的影响效果。研究结论解构了学术创业团队的运行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对于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存在开放合作性不足、行政化管理特征突出、分类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阻碍了机构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鉴于此,本文以政府、市场和社会构成的三重外部环境以及科研机构内部环境为核心螺旋,遵循“要素→要素流→局部创新治理环境→整体创新治理环境”过程设计了多重螺旋视角下的科研机构创新环境治理分析架构,对6个国际典型案例的创新环境治理实践运用扎根理论数据处理程序进行探索性研究。根据研究发现提炼出科研机构创新环境治理的关键过程要素,进而构建了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局部螺旋化到整体螺旋化的治理过程理论。最后,提出加强外部制度创新、提升内部人力资本地位、完善内外部协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为推动我国科研机构创新环境实现高效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科研创新体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的科研创新体系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高校科研机构的职责和定位和构建高校科研机构管理创新体系的意义,提出高校科研机构管理创新体系的建设内容和建议,指出高校的科研机构是凝聚科技人才、锤炼科研队伍、开展创新研究、产生原创成果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8.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科技创新目标和人才全面发展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于对东海水产研究所岗位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等若干紧密相连的要素的有效管理分析,探讨如何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水平,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机构的战略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提升我国科研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我国科研原始创新缺失的现状,从科研发展战略、科研体制、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等四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科研创新实际,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提升我国科研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技术能力与创业绩效:基于战略导向的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业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也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因素就是公司的战略模式定位。创新导向的战略可以为公司长期生存带来竞争优势,而市场导向的战略却是短期内组织生存的根本。因此技术创业型公司必须权衡公司的创新导向战略和市场导向战略。同时我们也认为,风险资本的介入也对这个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三家典型技术创业型公司的案例研究来解释有关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1.
数字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特别关注。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20年来文献的查阅和梳理,构建了数字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对数字创新内涵界定和特征分析基础上,根据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数字产品创新、数字服务创新、数字过程创新、数字组织创新和数字商业模式创新五种类型。提出数字创新具有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组织绩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改变竞争格局的功能。认为数字创新由数字创新者、数字创新公民、数字技术、数字创新平台和数字创新文化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提出数字创新组织与管理包括数字创新战略制定、数字创新组织准备和数字创新运行管理等内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数字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管理创新依附于由复杂要素和关系构成的特定组织系统,需要组织具备动态能力即持续更新、再造和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作为支撑或保障。因此,基于理论层面动态能力对管理创新过程效力影响机理的探析,构建研究框架,并对264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过程视角管理创新效力测度方法,明确了动态能力四维度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且清晰了动态能力不同维度对管理创新阶段效力的作用机理与路径,突显关系能力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玉利  冯潇  田莉 《科研管理》2022,43(5):1-10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与创业发展所展现出的骨干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通过支持和推动多元创业活动来识别新的发展机遇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有关大型企业组织僵化、结构臃肿等方面的陈旧负面印象被打破。然而,目前还鲜少有研究将大型企业的创业实践与数字创新相结合,探讨数字经济下由创新驱动的大型企业创业活动,导致对大型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创新的支撑下驾驭企业创业活动的理解仍然有限。对此,本文首先梳理提炼了大型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和优势,然后对既有研究中对大型企业创业的关注与探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其次,以前述梳理工作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有可能挑战管理主流理论观点的研究课题,即公司关联创业、大型企业机会识别与定义以及对管理模式的冲击。最后,本文总结了本次专栏的工作,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导向与创新选择:企业能力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红  李垣 《科学学研究》2008,26(2):401-408
 企业家导向对企业创新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但是很少有对企业家导向、探索与应用能力、创新方式选择进行整合研究。本文将它们整合在一个框架下,分析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家导向对突变创新(渐进创新)的选择。结果表明,企业家导向对创新方式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能力作为中介实现的:在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分别为主导的两种不同情境下,探索能力都中介了企业家导向对突变创新的影响;然而,在探索能力为主导的情景下,企业家导向对渐进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交互作用为中介的;在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情境下,探索能力和应用能力共同作为企业家导向对渐进创新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官产学合作的技术创新联盟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VLSI技术研究组合"被认为是官产学合作实施赶超型技术创新的一个杰作,曾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本文对该研究组合的成立背景、组织管理、主要成就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对政府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大型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组织起来,成立产学研研发联盟的意义和关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突破性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假设,构建表达两者关系的假设模型,并运用神经网络结合实证数据对此模型和相关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导向、重组转型能力、内部基础研究和机会识别能力等突破性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率大,而隐性知识创造和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等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率较弱,由此,提出转变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供应商参与创新的理念,以充分激发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供应商隐性知识创造力,从而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吸收能力对创新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收能力作为获取、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的重要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涉及管理理论的各个部分.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匮乏,主要通过合作和模仿来实现创新.但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仅通过合作和模仿不是长久之计.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而潜在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或者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18.
周小丁  罗骏  黄群 《科研管理》2014,35(5):145-151
德国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体制、法律、政策与制度是实现高校与国立研究机构间协同创新的保障,归纳出德国校研协同创新的五种共性模式及三种个性模式。总结出校研公共研究机构之间协同创新的实现需要政府层面的导向与推动;校研机构间异质互补性机制是推动两大机构产生协同的内在动力;经费导向机制是校研协同创新良性循环发展的纽带;德国校研协同创新模式呈现出多层次与全方位的特征。最后,对我国校研两大体系的协同创新提出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合作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能够促进知识积累和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突变创新的成功概率.突变创新的完整过程不仅包括狭义的突变创新行为,还包括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通过一个整合框架,分析在企业合作背景下,知识共享对于突变创新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家导向与技术动荡性对企业的突变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突变创新行为,企业家导向会促进突变创新与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技术动荡性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山东省科学院与国内外各科研院校开展了广泛、紧密、高起点、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了配合这种科研合作,科研管理部门展开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改革、自主创新、积极探索,也为成果的快速转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