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俗体育的存在——生命价值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俗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我们长期对于民俗体育本原价值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我们对于民俗体育的把握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本研究试图立足研究民俗体育的本原--客观实在,对于民俗体育存在本身--生命价值和存在的本质属性等问题逐一进行探讨.重点研究民俗体育的生命表现和生命自觉,即民俗体育的实体变化、性质变化、数量变化以及位置变化等问题,从生命存在的价值角度对民俗体育进行解读,试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俗体育.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岁时节日与民俗体育的关系,推动岁时节日中民俗体育的发展,选取清明、端午、重阳3个岁时节日中典型的民俗体育为个案,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汉族岁时节日如何选择民俗体育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历法节气和原始信仰观念是岁时节日性质形成的关键,岁时节日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民俗体育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民俗体育只有遵循岁时节日的性质,才能为岁时节日所选择。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闽台民俗体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认为:闽台民间信仰对闽台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民间信仰与体育之间产生了相互渗透的现象,在民间信仰活动中,包含着许多民俗体育的内容,而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又渗透着民间信仰的色彩以及民间信仰观念;它们间的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闽台文化亲缘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社会再生产机制: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的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村落舞龙活动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民俗体育历史作用进行阐述.研究表明,民俗体育是一种社会再生产机制,由此当地社会得以建构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民俗体育的已有认识和发展实践进行检验.最后,认为发展民俗体育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为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确市实现途径.这种路径就是民俗体育走综合化的发展路径,即在依托于其民俗文化母体的前提下,保留民俗体育核心形式和核心功能,并根据时代和社会发腰需要对民俗体育中不合时宜的作用和功能进行调整和转换.  相似文献   

5.
古滇民俗体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体育考古学的角度对古滇国主要墓葬群出土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古滇文化已具备体育文化构建因子,滇国在重大节日举行的斗牛、竞渡、磨秋、剽牛祭祀等民俗活动已显现体育特色,是古滇民族主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原始宗教促进古滇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也孕育了古滇民族体育思想.古滇人民观念无羁、思想无垠,演绎了独具特色的古滇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6.
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体育现代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民俗体育非物质层面上立论,论述了其现代化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其途径。认为民俗体育的知识、技能、竞技性、技巧性、锻炼方法、组织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主要影响因素;思想观念的革新、突破传统的体育观念、提高民俗体育文化自信、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的态度是发展民俗体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以及民俗体育较其它体育项目的优势分析,阐明了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时期是个人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民俗体育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积极影响,高校要认真开展好民俗体育来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晋中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保护与开发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晋中民俗体育富含晋商文化元素,呈现戏曲化的表现形态,体现武舞交融的审美情趣,具有传承的家族性和竞技的团体性等特征.发展晋中民俗体育要进一步推动民俗体育进校园、技术现代化、民间社火创新以及红色体育开发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汉唐时期陕西古典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出现,汉唐时期独具陕西特色的体育文化和世界很多国家的体育文化进行了相互的交流,更大程度地丰富了体育项目,促进了古典民俗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通过对汉唐体育文化的研究,更多的发掘古典民俗体育的特点,揭开汉唐时期陕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盛况,为当今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壮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主要表现形式有船上类民俗体育、海上类民俗体育、滨海类民俗体育和海岛民间乐舞类.舟山群岛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特性有涉海性、劳作性、地域性和风险刺激性等,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郑婕  李明 《体育学刊》2012,(4):17-21
界定海洋体育概念,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维度分析海洋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海洋体育是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海洋体育文化涵盖海洋自然与人造环境;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与品质;海洋民众习俗、组织机制与政策法规;海洋体育形式内容、体验感受、互动交流、推广传播等。  相似文献   

12.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为切入点,研究其演进规律,认为民俗体育的本体存在是其演进基础;文化价值认知是其演进根本动力;同时指出了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的两种主要模式即主线复合式和价值对流式演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民俗体育价值演进原则。研究最后认为现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应当彰显其文化生命力与价值活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使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灵山县农村节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所进行的实地研究,发现农村节庆民俗活动和篮球运动除受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影响之外,两者之间有极大的相关和互动作用。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互动作用挖掘、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和发展农村篮球运动、并以篮球运动为突破口发展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14.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认知、动机、消费水平、行为与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全面推进中所必须严肃面对、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城市农民工参与全民健身的基本策略就是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完善的健身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田径运动的"三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健身性和趣味性,即田径运动的“三重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片面强调田径运动竞技属性的“物性”认识误区进行剖析,提出认识田径运动性质应该坚持“‘人’、‘物’并重”,“以人为本、三维审视;三性育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2 1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对当今大学生健康认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健康认知对健康心理不但有影响,而且影响是整体的,比之体育锻炼和生活方式,对健康心理具有更高的解释程度,彰显认知的元作用。建议把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健康认知对健康心理的影响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以得出更全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演绎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就我国对外体育交往60a来的实践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研究提供体育元素的思考。研究认为:在国际体育关系中,特色的中国体育外交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国色彩和风格,带有中华民族的征象或标志,包括历史的记忆和认同论、“小球推动地球”论、“奥运模式”论、“营造和平和良好的环境”论、“和平发展”论、“体育强国”论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大理白族民俗节日中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进行研究认为:众多民俗节日是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不同民俗节日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这些形式各异、方法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与民俗节日相辅相成,而这些传统体育在民俗节日中的开展,蕴含着严肃的宗教性;具有独特的民俗指向性和很强的传承性;体现强烈的娱乐性等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