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苏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北高校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次抽样问卷调查,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该地区大学生在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大学生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但总体上情况仍可乐观;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从参与方式上看,男生以个人活动和朋友活动频率为最,女生则以个人活动和学校组织活动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以陕西省内三地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与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层面呈现以下分布:1)从其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2)从初中学生的行为取向层面看,内容方面初中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初中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62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均认为,能够激发起自身竞争欲望;2)关于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竞争可其个人竞争意识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趋于认同。这与女生参与体育的动机有关,其动机更多出于健身,而非竞技;3)对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竞争意识能否向学业和未来生活中迁移,男生观点均衡,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女生持消极态度者也比男生多。可见女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竞争意识,在强度和持久度上都逊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献资料等方法,对上海、苏州、浙江三地普通高校大学生350名,就其体育生活时间特征及其内容取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课余时间;在活动项目上,男生参与较多的为三大球,女生则以体操类活动为主,球类,特别是小球居次。  相似文献   

5.
根据2 07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和参与选择。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强度小、频率低。(2)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都不高;男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偏好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要高于女生;在活动选择方面也存在显著性性别差异,在选择休闲方式时,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选择体育锻炼。(3)通过改善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加强女生体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性别公正意识;改革现有体育课程内容,探索适合女生的教学方式;加强场地、场馆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对女生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改革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7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2)男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比女生强,女生的外貌动机比男生强,乐趣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型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的健康状况比女生好;4)应该通过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缩小在体育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较高信度的自编问卷对西南地区高校465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成绩、思维品质、情绪调节、科研实践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具体的专业发展目标上,女生的知识取向明显高于男生,而能力取向明显低于男生;成绩状况对男生的思维品质、学习策略、专业满意度和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俱乐部制以及常规教学体制下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1)两者在以发展身体、培养人格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方面价值观趋同;2)在以竞赛胜负和成绩达成为个人价值取向的价值观方面,俱乐部制教学下的大学生明显高于常规大学生一般水平;3)俱乐部组的大学生超过半数者认为体育与个人娱乐价值取向直接相连,常规教学组大学生则相反;4)超过半数以上的常规教学组大学生选择体育之外的价值取向为自己的体育学习原因,而俱乐部组大学生持有此类观点的人数较少,人数上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状况及其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黑龙江省7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891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总体得分较高,除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以外的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以及主观标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行为认知维度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3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较女生有更大的运动强度,更长的运动时间,锻炼次数更多;大三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最长,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锻炼强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其锻炼行为,包括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  相似文献   

10.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合作意识及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22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通过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大学生均充分“感受到合作价值”;2)大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有利于运动技能学习”,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在俱乐部式体育教学中,通过互惠合作,获得技术上的支持;3)大学生认为通过合作,能够产生愉悦的感受,学习过程较愉快,男生特别如此;4)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增加了大学生间合作的机会,且更好地促进了其运动技能学习;5)该学习方式增加大学生间的了解,对增进彼此沟通起到积极作用;6)女生比男生更趋向于认为该教学方式使其学习到了如何在运动中尊重别人,并保持自尊。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并且在男女性别和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其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献资料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主要集中于体育实物消费、运动技能学习、练习与休闲娱乐消费三方面。此外,还有运动饮食和体育观赏消费的消费内容,且在所有体育消费方面,男女生皆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以苏、锡、常三地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响并制约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定势的主导因素,按其贡献率高低分别为体育环境、运动习惯、个人成功运动经历和化传媒。其交叉作用,从不同维度显示高校扩大招生后苏、锡、常三地大学生体育取向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形成机制与成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陕西两省11所高校的1701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特点、动机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两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有较大差距;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型消费为主;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选择上有较大差异;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生消费群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自我概念和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体育消费自我概念与体育消费动机之间的关系,体育消费自我概念与消费动机如何引导体育消费行为,是否对消费行为有预测作用,寻求消费动机、消费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联.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途径中,主客观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培养,在这些主客观因素中,既有体育消费动机的直接影响效果,又有体育消费自我概念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逻辑分析法,依据人文精神理念,从阐述高校公共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体育行为特征入手,对高校公共体育人文精神培养中体现的体育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构建有利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高校公共体育行为模型的设想,提高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围绕体育文化的本质结合校园体育文化r影响力对成都市不同高校大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运动参与行为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呈正相关。由此可见,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身心的日渐成熟以及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特征,对有效实现科学健康、个性发展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行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大学生的运动认知趋于人文理性,运动素质出现发展的高峰期,但运动能力走低,运动行为女生较男生表现为热情高而行动少,社会对角色的期待影响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审美感受则表现为浪漫、易变、强烈和独特。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关于运动干预改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抑郁,并对抑郁产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分别从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三方面对运动改善大学生抑郁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认为,不论采取何种运动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干预后,均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且中等运动强度、简单易学且动作缓慢的集体运动项目改善抑郁效果更好,运动干预的时间和强度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建议建立学生运动指导部门,对大学生的健身行为进行科学指导.旨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