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耕织图像是艺术领域重要的图像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驱动下,提出一种面向耕织图像的数字资源开发,实现多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源数据知识图谱构建、主题性检索功能设计,以满足知识服务需求。构建耕织图像知识图谱与数据关联,选取各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料为数据来源,搭建图文资料图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本体知识图谱,以充分挖掘利用图像知识。基于关联数据构建作品的知识图谱模型,能够揭示耕织图像的语义信息,为各种载体形式的耕织图像资料的数据化转换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既能揭示耕织图像之间隐藏的关系,又能比较分析耕织图像中未知图像的内涵,以及耕织图像中所涵盖的关于耕作和纺织图像技术、工具、动能等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敦煌学研究的变革,使敦煌学研究及其知识资源的利用更加便利,由于还停留在现有数据库传统知识平台与检索方式上,使敦煌遗书图像知识的价值挖掘不全面。为此,笔者对敦煌遗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对敦煌图像知识发现的深度和广度及其知识关联进行充分的语义描述,以利于发掘敦煌遗书图像的多元价值。[方法/过程] 通过敦煌遗书图像研究现状的考量、语义描述,根据敦煌遗书图像语义特征设计其语义特征层级模型,结合智能+关联数据技术构建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深入分析了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及其组织框架中的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资源应用层。[结果/结论] 提出敦煌遗书知识关联模型的实践价值,能够打通与外部开放数据关联渠道、提高敦煌遗书图像智能化的检索质量以及提升敦煌遗书图像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图像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宗教与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单一线性的图像检索方式不利于敦煌遗书图像隐性知识的挖掘,影响知识发现的深度与广度。而关联数据能够连接多源异构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语义互联,既能促进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又有利于提升图像内容的深入整合,同时,将关联数据应用于敦煌遗书图像在理论、实践与技术上都具备可行性。为此,本文针对敦煌遗书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内容语义特征构建敦煌遗书图像层次模型,使用元数据描述后将这些元数据进行关联;同时,本文基于关联数据设计敦煌遗书图像知识关联的组织模式,其自底向上分为数据收集层、语义描述层、数据关联层与知识应用层四层,旨在改善图像检索效果并利于敦煌遗书图像的知识发现与智能查询。  相似文献   

4.
“线”是美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也就是说,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是离不开“线”这个基本元素的。因而认真研究探讨“线”的审美特征,不断加深对“线”的概念的正确认识.对驾驭和掌握好“线”这个艺术手段,是大有裨益的。本人经多年的绘画艺术实践,就“线”在绘画作品中的审美特征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典籍图像是馆藏重要资源,图像数字化和内容揭示是数字人文基础建设,可实现“以图证史”“图像叙事”、多媒介传播等应用价值。文章依据图像元数据、资源描述框架(RDF)和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等标准规范,研究典籍图像深度揭示与利用的模型架构与实现方法。该模型由图像数字化、内容深度标注和数字人文应用三个相互关联的模块组成。从图像场景、实体对象和语义关联三个层次,揭示图像特征、典籍注释及背景知识,辅助数字人文研究。例证选用经典辞书《尔雅》插图版《尔雅音图》进行数字化,构建《尔雅》多语语义词表并与实体进行关联,深度揭示《尔雅》词汇的古今释义、音韵、分类、典籍注疏、例句典故等知识内容,探究《尔雅》图像的数字人文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关联数据是一种有效的语义网信息组织规范,将其应用于数字档案资源知识组织工作是切实可行的.本文在分析其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档案资源知识“关联”组织框架模型,并从档案领域本体建设、档案关联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关联关系利用以及关联组织协调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分析知识组织体系与关联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可在不同层次进行语义关联描述的本体模型和专业叙词表。面向科研创新信息需求,应用通用本体和农业科学叙词表等知识组织体系,建立了覆盖知识组织体系、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等多类资源的多维语义关联描述框架,实现了从资源的外部属性特征到内容层面的规范描述与语义关联。最后,以农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为例,基于开源工具D2R,完成了关系型数据库中多类资源向多维语义关联数据的语义映射、自动转化与关联构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数字人文研究的图像资源中蕴含大量信息但利用率极低,不能在异构数据库和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得到有效的共享与重用,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打破了图像资源交换和共享的障碍。[方法/过程] 研究结合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和语义知识图谱(关联数据技术)进行图像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知识发现,对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揭示和知识推理,并通过CNNs算法对图像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实现基于图像特征的语义检索辅助知识发现。[结果/结论] 提出一套数字人文图像资源整合与知识发现解决方案,并以印章图像资源为应用对象构建"印章知识中心"对以上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9.
新的信息环境下,以文献为单元的知识组织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文献中所包含的细粒度知识元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知识元的内涵、结构和描述模型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对已有知识元概念、分类和描述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知识元的内涵,并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将文献中的知识元划分为常识知识元、引证知识元和创新知识元三种类型,进而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证明了“一个知识元是N(N≥1,N为正整数)个语义三元组的逻辑组合”这一假设。此外,为促进知识元的管理和利用,本文借鉴纳米出版物思想,构建了知识元的语义描述模型,该知识元描述模型由知识元内容、内容的来源信息和支持信息,以及知识元的出版信息四个要素构成。图3。表6。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语义TRIZ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构建个性化语义TRIZ的方法、流程与关键技术.该语义TRIZ可对专利中隐性技术信息进行深度揭示与语义关联.[方法/过程]设计一个开放性语义TRIZ框架.该框架从概念空间、索引空间、应用空间3个维度构建语义TRIZ;从微观层SAO、中观层技术主题、宏观层技术范畴3个层面描述语义TRIZ索引结构.基于该框架,以大口径光学元件专利为例构建领域个性化语义TRIZ.[结果/结论]针对中等规模专利数据集(数千条),本方法能有效地半自动构建领域个性化语义TRIZ,支持专利深度技术挖掘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关联数据理论与现代信息环境下高校知识资源分布特征,提出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高校知识管理体系。通过关联数据实现对高校知识内涵与关联关系的语义化揭示,实现对高校显性与隐性知识的系统化、语义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元模型理论研究政府网站知识服务效果的优化路径,辅以可视化表征技术,以降低大数据环境下政务用户信息获取的操作负载和知识加工的认知负荷。[方法/过程]依据相关知识元模型研究推理出符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属性特征的六元组知识元表示方法和四元组知识元本体结构,采用TextRank与HDP算法分别抽取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关键词和主题词,并由领域专家根据抽取结果确定知识元,构建包含知识元本体库生成和可视化知识服务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领域知识元可视化表征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政府网站发布的共享单车实例检验知识元可视化表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实现政府网站粗粒度信息服务转向以知识元为单位的细粒度知识服务范式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可视化知识服务模式增强了政务信息导航的结构化和用户解读领域文本语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娇燕 《大观周刊》2012,(11):73-74
弗里达是墨西哥著名女艺术家,在她的绘画作品中,服饰成为她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成为她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墨西哥文化的捍卫的符号表证.她通过绘画中的服饰这种艺术表现语言来塑造自我的特殊艺术手法,表达出她在肉体与精神双重痛苦下依然对生命充满无限热爱与赞颂.本文就是通过解读弗里迭绘画作品中的服饰语言及其特殊魅力来更深层次的探讨弗里达的艺术。文章以墨西哥画家弗里达绘画作品中的服饰为出发点,解读其在绘画作品中的独特视觉表述方式,论证了服饰在弗里达的绘画创作中是一个极其潜在拓展性的话语方式,并把它视为具有更深层次表现意义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夏天  钱毅 《档案学研究》2021,35(2):36-44
档案知识服务的智能化能力与档案数据的语义化程度紧密相连.本文基于档案知识组织现状和语义网与关联数据的思想,分析了面向知识服务进行语义化重组的必要性,提出档案语义化重组需要从数据形式、资源描述、关系表达和聚集效率四个方面满足机器的可读、可理解、可推理和自动化要求,进而构建由数据提供层、语义描述层和知识聚合层三个核心层次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关联数据的语义数字图书馆资源描述与组织框架,该框架具有四个层次:元数据层、本体层、关联数据层和应用层,其核心是RDF语义元数据的构建与关联。以"图书、情报与档案学"领域的数据为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现,实现的重点是在本体层和关联数据层,包括相关本体的设计、普通元数据到语义元数据的自动转换、不同数据集间RDF语义链接的建立、关联数据的发布等。  相似文献   

16.
关联数据作为语义网的轻量化实现方式在国际图书馆界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机构将数据发布为关联数据。文章基于“文献资源描述和组织框架”详细梳理国家图书馆在语义化描述与组织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施情况,总结其资源描述、本体构建、关联开放网络构建等方面的探索现状,分析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多粒度信息组织、本体、质量管理等角度,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组织用户需求的设想及其架构——需求语义网络模型,该模型由数据层、需求信息层、应用层组成,需求信息层是整个模型的核心,其构建包括需求信息建模、需求信息命名、需求信息RDF化、需求信息发布、开放查询5个步骤,需求语义网络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用户需求及关系的定义与描述、用户需求的关联与分解、需求网络中各层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以及匹配服务器的延伸和扩展等,最后,将需求语义网络理论应用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中,提出基于关联数据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需求语义网络的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书目资源中多源异构数据的增多,信息片段呈现出扩散分布的特征,这增加了用户获取目标资源的难度、降低了信息检索效率,而聚合细粒度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知识服务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聚合单元进行细粒度划分,根据语篇单元、句群单元、节段单元的属性特征及DC、LOM元数据,构建了细粒度聚合单元元数据框架;从聚合单元知识组织体系出发,结合细粒度聚合环境下聚合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了基于聚合单元元数据框架的细粒度信息语义组织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书目关系扩展及映射方案;通过分析聚合单元元数据框架下的书目数据聚合层次及其他书目框架实体之间的关联,实现了书目元数据细粒度与揭示内容的细化、扩展,为细粒度书目资源聚合及检索提供了理论基础。图7。表4。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人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对他们的传记以及作品的内涵进行语义组织有助于提升历史文化知识服务水平。采用本体与语义网技术对文人生平内容进行语义表示,重点关注文人的生平事件与作品内涵,从文人生平的时空维度出发,构建文人的生平事件以及作品信息之间的语义关联,以期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文人生平经历以及思想演化特征进行呈现和分析。实例部分,以李白和杜甫为对象,基于构建的古代文人语义模型,对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信息进行半自动标注,构建“李杜”生平知识图谱,并存入neo4j图数据库,采用可视化技术展示和分析两位文人的人际关系、生平事件、时空轨迹、作品风格演变。关注文人生平的时空信息,将他们的生平事件与作品特征关联起来,从而直观地观察他们的生平经历与思想感情变化之间的联系,为传统人文研究助力。  相似文献   

20.
语义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数字图书馆实现服务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平台.在分析数字图书馆服务四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阐述了语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资源描述、知识关联、智能检索和可视化呈现方面的应用,然后结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语义工具开发领域和数字资源组织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实现创新的五个方向,即嵌入科研过程提供知识链接服务,基于语义关联优化资源发现服务,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知识的动态多维呈现,提供情景敏感的开放式跨界服务和超越时空的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