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生化途径有3种,即卡尔文循环(C_3途径)、四碳二羧酸途径(C_4途径)和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根据光合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的不同,高等植物可分为C_3、C_4植物和CAM植物。在C_3途径中,碳素同化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三磷酸甘油酸(PGA),C_3途径因此而得名。以这一途径来同化碳素的植物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在C_3植物中,二氧化碳的接受体是核酮糖-1.5-二磷酸(RuBP),通过羧化、还原、更新三个阶段形成单糖,同时RuBP得到再生。动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草酸学名乙二酸,分子式为C2H2O4,其结构简式为HOOC—COOH,在第三册化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加选修)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中的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介绍了其化学性质:乙二酸呈强酸性,酸性比乙酸强,能使Na2CO3分解;乙二酸受热分解有CO2生成;乙二酸能使KMnO4溶液褪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教材并未对光合作用的C4途径和CAM途径进行介绍,但其多次作为试题情境出现在试题中,由此引发较多疑惑,现依据碳同化途径对植物的分类及其叶片结构特点、干旱炎热环境下不同植物光合适应机制和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进化关系3个角度对光呼吸、光合作用的C4和CAM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光合作用一节中,提到了著名的卡尔文循环.在102页教材指出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用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在《生物学杂志》2008年第25卷第4期的一篇文章《简述"卡尔文循环"》中第一段是这样的: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2个阶  相似文献   

5.
一、考查结构与性质互推例1阿魏酸(结构如下)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下列关于阿魏酸的说法正确的是()(?)=CHCOOH(A)通常条件下,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B)1 mol阿魏酸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C)阿魏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10H8O4Na2(D)1 mol阿魏酸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  相似文献   

6.
王吕 《生物学教学》2023,(12):44-45
为缩短光合作用实验时间、简化实验操作并降低数字化实验成本,本文利用WiFi CO2传感器检测不同光质、光照强度、CO2浓度条件下绿萝叶片在密闭空间中CO2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1.(福建南安)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  相似文献   

8.
限于中学教材对光合作用内容介绍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和教辅资料错误地将CO_2固定等同于卡尔文循环的"羧化阶段",片面地认为"羧化阶段"不需要ATP,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还原C_3生成糖。而2016年高考江苏卷第32题很好地对上述认识误区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9.
与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两定圆相离、相切、相交的动圆圆心轨迹随两定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两定圆C1,C2相离时,若动圆C与圆C1,C2都外切或内切,则圆心C的轨迹为双曲线;若圆C与圆C1(C2)外切、与C2(C1)内切,则圆心C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左)支;当两定圆C1与C2外切时,动圆圆心C的轨迹是以定点C1,C2为焦点的双曲线;当两定圆相交时,动圆C与两相交定圆同时相切,动圆圆心C的轨迹仍是以定点C1,C2为焦点的双曲线(或其中一部分);当两定圆内切或两定圆内含时,动圆C的圆心的轨迹是以定圆圆心C1,C2为焦点的椭圆或一条射线.  相似文献   

10.
高等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生化途径有3种,即卡尔文循环(C_3途径)、四碳二羧酸途径(C_4途径)和景天科植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根据光合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的不同,高等植物可分为C_3、C_4植物和CAM植物。在C_3途径中,碳素同化的最初产物是三碳化合物三磷酸甘油酸(PGA),C_3途径因此而得名。以这一途径来同化碳素的植物有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在C_3植物中,二  相似文献   

11.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双曲线C1:2x2-y2=1,(1)过C1的左顶点引C1的一条渐进线的平行线,求该直线与另一条渐进线及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设斜率为1的直线l交C1于P、Q两点,若l与圆x2+y2=1相切,求证:OP⊥OQ;(3)设椭圆C2:4x2+y2=1,若M,N分别是C1,C2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白光照明的显色性,利用稀土离子Ce3+、Tb3+和Eu3+设计KY(CO3)2基的白光照明材料。实验中,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Ce3+、Tb3+和Eu3+掺杂KY(CO3)2后的物相结构;利用荧光光谱仪分析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计算相应光谱的色度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KY(CO3)2:Ce3+、KY(CO3)2:Tb3+和KY(CO3)2:Eu3+3种发光材料均为单斜结构的纯相样品;在27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3种样品分别发射出蓝紫色、绿色和红色3种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优化三基色的成分比例,得到色度坐标为(0.37,0.34)的高质量白光,实现光色可调的白光荧光粉的设...  相似文献   

13.
围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设计了CO2和环氧化物共聚合成聚碳酸酯二元醇综合实验,主要包括CO2与环氧丙烷共聚反应和高分子产物表征分析两部分。首先,通过聚合温度、催化剂用量等核心反应参数的考察优化,并结合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分析,成功合成了分子量为5.2kg·mol-1且分布较窄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随后,借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表明目标产物聚碳酸酯二元醇上同时含有聚碳酸酯和聚醚链节,其链段上CO2摩尔分数为28.6%,而环状副产物碳酸丙烯酯的质量含量仅为7.3%,实现了CO2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共聚。  相似文献   

14.
围绕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用能否引起氯气中毒的争论,从考察两者混合反应有无碱和氯气生成入手,设计系列实验进行求证;结合理论计算,讨论分析影响氯气逸出浓度的关键因素。实验结果发现,在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的初始阶段有少量氯气逸出,而体系中存在的酸性物质会促进Cl2的生成和逸出;当C2H5OH的氧化产物CH3CHO积累到一定浓度,CH3CHO与Cl2、NaClO在强碱催化下可发生卤仿反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宁-吉县区块深层煤层气井下管柱腐蚀结垢现象严重的问题,在采出气、采出水及腐蚀结垢产物组成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并优选出了一种复合缓蚀阻垢剂。结果表明:深层煤层气井采出水中Ca2+质量浓度高(4 069.88~56 667.51 mg·L-1),易与HCO3-生成CaCO3;气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导致生成CaCO3时产生的CO2不断从水中析出,促进CaCO3生成;此外,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井筒内采出水加速蒸发,促进可溶性盐析出。采出气中CO2分压较高(0.16~0.99 MPa),导致井下管柱表面难以形成有效的FeCO3腐蚀钝化膜;此外,垢层下的金属离子难以扩散,促使采出水中的Cl-迁入垢层中以保持电荷平衡,造成管柱加速腐蚀。优选得到的复合缓蚀阻垢剂效果良好,在70℃条件下,质量浓度为300 mg·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页岩气藏CO2吞吐过程中,水力裂缝处于循环载荷作用下时,极易发生不可逆变形(变形滞后),影响吞吐效果。本文旨在建立考虑水力裂缝变形滞后的页岩气藏CO2吞吐流固耦合模型,形成相应的高效求解方法,并开展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以揭示变形滞后对CO2吞吐的影响规律。创新点:1.建立考虑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复杂裂缝系统和特殊流动机理的页岩气藏多组分流固耦合模型,并形成相应的三维高效数值模拟技术;2.揭示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对页岩气藏CO2吞吐的影响规律。方法:1.建立考虑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复杂裂缝系统和特殊流动机理的页岩气藏多组分流固耦合模型;2.基于结构化网格构造高效稳定的多组分流固耦合模型数值求解算法;3.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揭示水力裂缝变形滞后对页岩气藏CO2吞吐的影响规律。结论:1.水力裂缝变形滞后会阻碍CO2注入期间裂缝渗透率的恢复,对CO2吞吐有负面影响;2.较低的初始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和生产压力、较晚的吞吐启动时间、较高的注入压...  相似文献   

17.
探究光照强度、CO2浓度、光质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明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CO2浓度越高,则光合作用越强。并利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提供不同光质,验证了与绿光相比,红光、蓝光条件更适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腐蚀环境这一最大不可控变量,探讨了CO2分压、环境温度、pH值、含水率等因素对CO2及超临界CO2腐蚀的影响,并介绍了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电感法等CO2腐蚀评价方法。鉴于CO2腐蚀产物膜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了腐蚀产物膜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对腐蚀的影响及研究方法。基于CO2腐蚀环境影响因素、腐蚀机理及腐蚀评价方法,总结认为成膜型缓蚀剂能够隔绝油气井管具与CO2等腐蚀环境接触,是行之有效的腐蚀防控方法,咪唑啉类抗高温复配型缓蚀剂是未来缓蚀剂研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实验原理CuO+CO(?)Cu+CO2;Fe2O3+3CO(?)2Fe+3CO2。二、实验仪器及药品石棉网、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剪刀、毛笔、表面皿;CuO、Fe2O3、CO、澄清的石灰水。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四、实验步骤1.取一块保温性良好的石棉网,用剪刀剪取长约10 cm、宽约3 cm的石棉网条。2.取少量黑色CuO粉末和红色Fe2O3粉末分别在表面皿  相似文献   

20.
一、将数学知识渗透进化学知识之中数学中的极值、数轴、直角坐标系、三角函数以及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等知识在解决有关化学试题中都有快捷、独特的功效,解题时关键是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例1有机物的命名与它的构成规律紧密相连,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按此规律,推断丁烷的化学式应该是——.分析:此题类似于数学中的找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机物命名与其构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