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体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体育学科都是提升体育素养、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课程。为了有效缓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教师需要尝试将体育教学、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终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联系我校近年来英语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联系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如何构建自主学习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建南 《体育师友》2009,32(6):18-19
采用文献资料、学科论述、分析等方法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的“自主学习”提出一种新型的构想,并从理论上探讨和通过实践中得到验证,体现了“自主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依托学科竞赛,拓展第二课堂,促进学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学风建设的特色管理之路。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积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以荣誉为动力,不断促进学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高校相继加大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力度,传统的网络课程平台缺乏交互性的创新,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文章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探索构建河北省交互式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平台,真正实现以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阐述了交互式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平台的界定、功能和构建策略,确定了交互式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前期、中期、后期构建框架内容,并且对平台构建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做了剖析,为今后推进河北省交互式数字化体育资源平台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基础理论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个性化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多人协作的需要,克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优化整合资源,探索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芳 《体育科技》2014,(5):152-153
体育院校中武术套路教学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由于武术套路有动作多、路线多的特点,学生对于武术关于学科体系有着较强的兴趣,但是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却兴趣度不高。分析了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从武术特点与兴趣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英语学习,兴趣为先。湖南科技学院体育系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针对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同时结合体育专业学生喜欢体育的特点,联合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教师多开展体育英语方面的竞赛,使之逐渐产生兴趣。当然,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主导者,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大学英语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体育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教育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设置平台、教学师资平台、教学评价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是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中某一真实问题为学习的设计中心,以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为学习的组织核心,实现体育与健康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意义关联,旨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要方式应为问题式学习和主题式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作存在困难、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亟需提升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经验缺乏等挑战。基于此,应建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有效调动不同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学协作的积极性;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注重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并提供竞赛交流平台,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构建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导框架,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进度,以科学关联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加快跨学科主题教学课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课程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体育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教育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设置平台、教学师资平台、教学评价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体校教学中,新课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运动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能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氛围、引领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等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体校教学中,新课标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运动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能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氛围、引领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等做法,使运动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体育的发展,模块教学理念深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之中。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保障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针对于今天的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目的一定不是单纯地去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今天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把以往从学生纯净的追求转变为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追求。这个时候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就会有所体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体育学科的教学不同于一般性学科,它是增进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训练学科。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体育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袁野 《体育世界》2008,(10):108-10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方法的对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校三个级篮球专项学生学习学科必修课有关学历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质量等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学科必修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兴趣;而客观因素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放纵,家长的急功近利,学校的低标准管理,社会观念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学习目标的定位:以精细化动作的传习,帮助学生个体动作优化,从而形成以技术动作为主线,让学生在互助的学习场景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包括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然后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多元渠道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建立高中生体育偏好的数据库以及构建多维的体育成绩评价系统等。这些应用旨在更好地满足高中生多元化的需求和提升其体育素养。最后总结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与有氧舞蹈关系十分密切的健美操网络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比分析了健美操网络教学建设的优缺点后,对普通高校有氧舞蹈网络教学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应处理好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通过研究旨在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学生技能认知、体质健康、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社会交往、工作就业、终身锻炼等多方面需求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也为发展高校其它学科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潘宇键 《灌篮》2021,(2):120-120
众所周知,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与载体。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后的身体锻炼,不利于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家庭作为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合理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发挥出体育在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因此,文章将探讨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性,并提出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