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癞子头上的疤——揭不得”,因为这些学生极爱面子,自尊心极强.心理特脆弱、特别敏感.大部分同学并不认为自己有逆反行为。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稳定性.还有潜伏性。我们不能把“逆反心理生”等同于学困生来看待,他们不完全是学习差,不少同学学业并不很落后,他们的智力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我省已全面推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合拍.初中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逆反心理呢?初中物理教师又应该如何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黄德华 《学周刊C版》2011,(10):160-160
“新课标”正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地实施着.“新理念”的春风也吹遍了大江南北。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再像从前一样——采用“挤牙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苦不堪言.我要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爱上数学课。  相似文献   

4.
电学计算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即使经过多课时的练习,仍不能很好地掌握.在练习中暴露出学生解题时思维比较单纯,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图多题”.所谓“一图多题”,指在一个不变的电路图的基础上,变换不同的已知条件,使之成为一道道难度逐步增加的习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英语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和兴趣、情感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好奇心和热情,但他们的兴趣、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稳定的,一旦兴趣失去,热情消逝,对事物就会表现一种反感、厌烦的态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6.
逆反心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7.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地清理初中阶段所学过的知识,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对症下药”,能由学生自行解决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能解决的则由教师指导解决。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出错率较高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应集中在课堂上解决。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稿)》中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创新”二字上.将过去写作训练15项浓缩为现在的六项.除旧大纲的“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外,重点提出“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其实.岂止作文教学如此,我认为应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过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因为,“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虽然“创新能力不能教”,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存在困难,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都有较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觉得和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就要求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善用批评、鼓励和赞扬的教育艺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探究的过程。探究式语文课堂应体现“新”.即新的思维、新的发现;“疑”,即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放”,即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动”,即动手实践。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探究.让他们大胆尝试一下这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大胆尝试”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些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及达成这些基本目标的途径、方法、过程、手段更应当根据具体的学情进行精心设计.考虑周全,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灵活应变.现场处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如下六点。  相似文献   

12.
学生有思想有感情。教育他们若不讲策略,只是面部僵硬、滔滔不绝地进行道德说教,恐怕不仅不能对症下药,反会引发逆反心理。较好的办法是避开正面交锋,借用恰切的故事使学生心悦诚服。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苦口良药也显奇效。  相似文献   

13.
崔成虎 《宁夏教育》2012,(11):72-73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通俗地说,就是“你叫我这样我偏那样”,其表现多是不满、抵触和反感。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诲就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恨铁不成钢”的意愿,也就不被谅解。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危险年龄段”——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二年级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成人中专学生逆反心理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及特点成人中专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由外界引导因素(教师原因)和内部主体因素(学生本身原因)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在态度上的非理性的逆向反应。是教师引导中的逆向反应,即学生中的“偏不”心态,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不让他做某件事,他偏要做。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点:1.根源上的双向性。这里所说的“双向性”是指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根源),可由学生方面的原因引起,也可由教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或是由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由学生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有三种情况:一是认识上有偏差,…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不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 1.压制——抗拒型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强凋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压制下.件往就形成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抗拒的姿态。学生对教师。不是“信其道”,也不会“亲其师”,师生往往是对立的,关系是冰冷、僵硬的。从知识传递的角度看,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一点:“命令”可以指挥别人的行动,但不能指挥别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政治理论教育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有程度不同的逆反心理 ,严重地影响着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 ,长期困扰着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有人认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的一种本能。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 ,发现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固然有种种原因 ,但既不是学生心理上的本能 ,也不是不能克服的“不治之症”。最主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问题。只要改进教学方法 ,讲究教学艺术 ,“逆反心理”是完全可以消解的。一、引发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有逆反心理是个非常复杂的问…  相似文献   

17.
现状篇 毋庸讳言.如今的学校德育工作太难做了:三令五申教育学生不得吃零食.而学生照吃不误。甚至越吃越猖獗;明文规定学生不能进“三室一厅”.学生还是偷偷摸摸,变着法子去网吧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三番五次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不破坏公共财产,学生还是置若罔闻.课桌椅、门窗屡有破坏;铁性要求学生考试不能作弊,作业不能抄袭。学生还是屡屡违反。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明确规定学生不得谈恋爱,而“地下游击队”却如“星星之火.燎原一片”;苦口婆心教育学生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而学生却嗤之以鼻。认为大惊小怪。不合时宜……总之.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问题学生”既指家庭离异、重组家庭、单亲家庭里的学生,也指具有逆反心理、“上网成瘾”、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较少,学习困难,信心不足。在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对待“问题学生”的问题时,教师不能盲目地去批评,更不能感情用事;要在了解、沟通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9.
吴师 《中学文科》2007,(8):116-117
现实中由于学生逆反心理存在,学生思想工作中传达的某些内容往往不能为学生所接受。思想工作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常见外在表现为对思想工作传达的内容不予理睬.驳斥思想工作中的某些论点,歪曲或误解思想工作中传达的内容等。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握住学生内在的心理规律,创造良好的外部教育条件,将学生逆反心理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时候,总有一些学生喜欢和老师“对着干”、“唱对台戏”,或做起事来消极、冷漠,县至以厌恶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认真对待,合理解决,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