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闽北茶区的水仙、肉桂、梅占夏署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分析了三个品种夏暑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及其生化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有效利用夏暑茶资源和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夏暑茶鲜叶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品种间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各生化成分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不同;毛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肉桂(86.38)>梅占(82.48)>水仙(82.20),其中肉桂具有较好的乌龙茶品质特征,且与梅占、水仙的品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茶叶制样的工作效率,减小试验误差,本文对比研究了炒青制样与蒸青制样对绿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蒸青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正交试验确立了蒸青制样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绿茶蒸青制样的生化品质含量比炒青制样略高;对各生化成分影响因素极显著的是蒸青时间,烘干温度只对茶多酚、氨基酸影响显著,烘干时间只对氨基酸、咖啡碱影响显著;对绿茶生化成分保持的最佳的蒸青工艺参数为:蒸青时间120s,烘干温度80℃,烘干时间4h。  相似文献   

3.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温控炭焙130℃6h处理的茶样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汤色RGB值CK处理最大,A3处理最小。  相似文献   

4.
以武夷岩茶肉桂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烘焙处理,研究烘焙工艺中温度、时间因素对茶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青味和杂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均是呈下降的趋势;茶黄素、茶红素、茶褐色呈上升趋势。130℃烘焙5h的武夷岩茶肉桂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以老枞水仙鲜叶、奇兰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恒温水浴法与超声波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结合2种成品茶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恒温水浴法与超声波法提取,老枞水仙鲜叶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8.0%和17.8%,奇兰鲜叶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4.4%和14.6%;老枞水仙成品茶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2.18%和42.98%,奇兰成品茶茶多酚含量分别为34.18%和37.12%.研究结果可为老枞水仙品质分析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读宋代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一套仿宋斗茶评价体系,此体系丰富了现代茶叶评价体系与品饮乐趣。通过使用相同茶品进行仿宋斗茶与现代茶叶感官审评对比实验,发现白茶、红茶、绿茶与乌龙茶皆可进行仿宋斗茶,白茶斗茶效果最好;同一类茶品在两种评价体系中评价结果规律趋于一致,即品质优的茶品评分皆高,品质差的茶品评分皆低。同时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将理化成分与茶叶品质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发现,茶皂素、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茶品仿宋斗茶与点茶效果更好。实验结果可为宋代点茶、斗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为新茶饮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茶园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树的肥料效应,采用田间试验,以750kg/hm~2豆粕固体发酵肥和1800kg/hm~2豆粕液体发酵肥两者混合施用进行追肥,以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施用豆粕发酵肥处理(T)能够显著提高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类、儿茶素类和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显著增加,酚氨比降低,茶汤苦涩味减少,茶叶甘醇、鲜爽、香甜等滋味提高,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与茶叶中内含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施用豆粕发酵肥后土壤全氮含量对茶叶内含成分含量的作用呈极显著相关,茶园土壤pH值对茶叶内含成分含量的作用显著相关,其余无明显作用.试验结果为豆粕发酵肥在茶树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普洱茶的特级、三级、九级三个茶样进行五分钟沸水冲泡处理,测出相应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级别的降低,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含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9.
以水分含量、pH值、活性成分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矿质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等为评价指标,对4种食用菌干制品进行质量品质评价。实验结果显示:4种食用菌的水分、pH值、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差异显著,高山银耳的多糖含量最高为80.75±0.051(mg/g),原野茶树菇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4.29±0.26(g/100g)。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总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药用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鲜味/药用氨基酸分别与总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必需氨基酸与FAO/WHO模式值的比值RAA和RC等为评价指标,对4种食用菌蛋白质进行营养价值、药用保健和鲜味呈现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营养价值方面,原野茶树菇的品质最优;在生物活性保健功能方面,高山银耳的品质最优;在呈味功能方面,高山茶树菇的品质最优。4种食用菌均含有较丰富的矿质元素,且原野茶树菇的含量优于其它3种食用菌。4种食用菌样品均不存在重金属蓄积或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传统,造就了千变万化的茶。实际上,所有这些外形风味迥异的茶,都来自于同一科同一属的植物——不同品种的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差别并不大。茶行业的分类学家们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把茶分为六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虽然这个分类标准在被广为接受,但其中的"发酵"却是一个被误用的概念。在生物化学上,发酵是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过程。在各类茶的制作过程中,只有黑茶有微生物的参与,存在"发酵",其他茶则是"氧化"、"变色",而不是"发酵"。所以说,这种分类体系,真正的依据是"氧化"。绿茶是名茶最多、研究最广泛的茶类。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嫩芽或者叶子被称为茶青。与其他植物叶片相比,茶青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因。而跟其他绿色植物一样的是,其中有大量的叶绿素和多酚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对不同季节采摘的铁观音荼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春、秋不同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春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分离并确定出12种化学成分,从秋季采摘的铁观音茶中分离并确定出6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 To explore the volatile profiles and the contents of ten bioactive components (polyphenols and caffeine) of sun-dried Pu-erh tea leaves from ancient tea...  相似文献   

13.
福建乌龙茶独具特色,产业经济地位突出,但却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下降和其他省乌龙茶冲击等挑战,必须通过构建生物学、生态学、法律、茶文化等多重保护体系进行保护。福建乌龙茶的生物学保护包括保护种质资源、品种性状和遗传的多样性;生态学保护包括建设生态茶园及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延伸产业链;法律保护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主;福建乌龙茶文化保护包括保护加工工艺、功夫茶艺、茶俗、茶礼、茶传说等。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感官品质及其化学特征,对3种不同做青风格的安溪铁观音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并对其主要品质成分进行常规测定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正做型"铁观音,其酯型儿茶素总量较高、游离氨基酸总量较低、酚氨比较高,其外形乌润紧结、香气幽长沉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高爽、叶底金黄肥软,"音韵"醇而幽长;"消青型"铁观音,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较中等、酯型儿茶素总量中等、酚氨比中等,其外形翠绿圆结、香气浓郁鲜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甘甜、叶底绿黄软亮,"音韵"厚而鲜爽;"拖酸型"铁观音,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酯型儿茶素总量较低、酚氨比较低,其外形乌绿润圆结、香气高锐鲜酸、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酸甘爽、青绿微暗,"音韵"锐而鲜爽。因此,这3种不同做青风格的铁观音,其外形和内质都有较为典型的品质特征,可以适应茶叶市场上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温、-18℃、-40℃处理茶鲜叶,参考绿茶的炒制工艺制成茶叶,分别室温水冲泡,测定茶汤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溶出速度的影响,确定冷泡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40℃冷冻的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溶出速度比-18℃冷冻的茶叶快,常温处理溶出最慢。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发酵工序是形成茶叶不同品种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比较分析了云南普洱碧罗春茶(不发酵茶)、福建乌龙茶(半发酵茶)和普洱熟茶(全发酵茶)红外特征谱的异同。结果显示,三种茶叶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由于发酵程度不同,三种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红外特征谱。研究表明,茶叶的发酵程度与红外特征谱的1037cm^-1、1147cm^-1、1324cm^-1、1520cm^-1和124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和峰形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吸光度和峰形,可以区分茶叶的发酵程度等。FTIR光谱法为不同发酵茶叶种类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比分析黑木耳在茶梗、茶枝屑不同基质配方上的菌丝生长、出菇表现、产量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木耳在各基质配方上均能正常生长、出菇,除配方CG1(78.5%茶梗)、CZ1(78.5%茶枝屑)产量及生物学效率低于对照CK(78.5%杂木屑)外,其他均高于CK,其中配方CZ2(48.5%茶枝屑)最高,生物学效率比CK高出10.09%;含茶枝屑配方栽出的黑木耳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Ca、Fe、Zn、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均高于CK,而含茶梗配方栽出的黑木耳则是粗蛋白、粗多糖、灰分高于CK。综上所述,茶梗、茶枝屑作为代料栽培黑木耳可行,茶枝屑代料栽培出的黑木耳总体品质要优于茶梗代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