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作为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不少学者曾尝试构建系统的翻译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翻译理论当属奈达的"功能对等论",该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形成"言必称奈达"之局面,但是"功能对等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万能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外学者开始辩证地看待"功能对等论",并对该理论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宝花 《科教文汇》2008,(19):253-253
对比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和翻译对等论所探讨的内容,发现它们在“符号与解释者的关系”这一语用学基本命题内形成渊源关系,因此语用学可以用来检验对等论的合理性、可行性。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用语用等效理论来指导实用文体翻译。  相似文献   

3.
毛尊 《科协论坛》2007,(7):41-42
关联理论是关于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语言理论,而翻译研究最终要解决的是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语用交际理论,必然给翻译研究带来许多启示。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入手,在分析探讨其重要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其对传统翻译"对等论"二元结构论的启示以及翻译文体论研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似"与"等"的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译论各自所倡导的“似”和“等”翻译原则,都有其美学传统。本文从中西美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入手,探讨了中西美学思想在翻译中的体现,认为“形式对等”和“形似”、“动态对等”和“神似”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可以对其加以沟通,并就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它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像“形似”和“神似”一样,“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也可作为英汉文学翻译的原则,以“等效原则”作为衡量的尺度。“等效原则”也是相对的,但应成为译者努力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陈淑芬 《大众科技》2008,(10):217-219
功能目的论是基于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不对等”情况提出的理论,但它本身没有否定“对等”情况的存在。该理论提出两大翻译标准,即“对等”翻译标准和“合适”翻译标准。文章分析该理论的两个翻译标准及商务合同翻译应选择“对等”翻译标准的理论依据,提出“对等”翻译标准要求下商务合同英译的三个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康宁 《科教文汇》2008,(4):162-162
传统的翻译伦理研究集中讨论“忠实”与“叛逆”的问题,重点是原文与译文的关系,凸现了译者对原文作者的单向的忠实和伦理责任。这种伦理观在切斯特曼总结的伦理模型中被称为再现伦理。对等是翻译中语言学派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了原文与译文,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赖斯的翻译思想以对等为基础,集中体现了对等再现伦理。  相似文献   

7.
杨勇 《科教文汇》2012,(7):130-131
本文从中英拟声词的翻译对等性,来探究中英语言中出现的拟声词是否能够进行对等翻译,从而引发的种种思考。翻译对等理论是近年来翻译领域中的核心论题。在西方有不少的翻译理论,如:纽马克的"交际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等。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外的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在对相关的翻译理论了解后,本文在第二部分将重点讨论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的对等翻译。在第三部分,本人主要探究中英拟声词对等翻译的哲学思考。结论部分重点强调,对等理论对拟声词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是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发展了霍姆斯的描述翻译理论和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形成了一套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本文介绍了图里翻译思想的三个方面,依据其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探讨译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规范以及描述性翻译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等效理论由来已久,一度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时至今日,各家对等效翻译本质的理解仍是莫衷一是。本文共四章,从四个方面对等效翻译进行了再思考,包括:回顾等效理论的由来,并对等效理论作总的概括;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与等效理论加以比较;运用等效理论分析翻译过程中“准确”和“通顺”的辩证关系;最后说明等效理论是有益的翻译指导理论,但对于它的探讨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内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将中国翻译家金陧先生的等效翻译论运用于电影字幕中译西内,探索如何在符合字幕翻译要求的前提下将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成功地译为西班牙文。分析过程中笔者将翻译方法分为三类(直接对等;调整语义,事实不变;调整内容,效果不变)并以优秀译作为例验证在不同情形下追求“等效”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产品进入一个陌生的市场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完全陌生的消费群体,因此广告语的翻译无疑将成为营销成功与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广告语的翻译来说,除了语义上的对等,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在目的语中进行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译者必定要应用到各种翻译方法来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指导广告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张磊 《科教文汇》2023,(17):70-73
法律翻译是翻译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对等律”“同一律”等翻译学的指导原则和文义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都应当成为法律翻译的指导原则。在法律规则的翻译中,对等律应当成为优先适用的指导原则。而在法律概念的翻译中,为了保证法律概念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范围不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法律解释方法中的文义解释规则应当成为优先适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侯晓菊  乔颖 《科学大众》2016,(4):128-129
Toury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翻译准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本文尝试以Toury的翻译准则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木兰辞》两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准则,并解释两个英译本中存在的不同翻译现象。本文通过对两译本的翻译准则研究,试图说明初步准则、首要准则及操作准则在译者具体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曼 《科技风》2012,(21):182-183
本文通过对规范的概念及其本质进行分析,说明了翻译研究规范的重要性。然后概括评述了国内翻译研究的历史状况以及重要的译学理论。进而对国外翻译研究规范分为三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而完整的评述,从翻译研究角度进行的规范研究是描述性的,旨在通过析出和描述规范来揭示翻译的本质和规律,传统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翻译规范研究则有很大的局限性,翻译研究学派的规范研究意义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转向带领翻译学进入了新的时代。文章通过分析文化转向的一些新概念,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读者反映论以及新闻的基本特点,说明在国际新闻翻译中,归化原则占有主导地位,异化原则辅助完成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6.
周楚 《科教文汇》2014,(20):101-101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本文以《月夜》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子层面分析三个译文的功能对等,体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纽约客》中“皇室的烦恼”这一章,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文本特点,在翻译实践中,探索英汉互译中词汇翻译策略和技巧,最终达到译文和源文本在词汇、句法和文体上的有效对等。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翻译论者大都以丰厚的翻译经验为根基,提出一系列翻译理论。法学翻译也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实践着的一项“正在进行着的活动”,本文所关注的是以法学翻译的描述性调查为基础,对当下法学翻译界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治 《未来与发展》2010,(10):106-109,91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根据文本功能将翻译文本分为六种类型,虽然德国翻译理论家卡塔琳娜·赖斯将文本分为三种类型,但其分类依据与纽马克相同。纽马克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共提出了八种翻译方法,而赖斯提出了三种。两人的翻译方法论的来源分别为"等效"论和"对等"论,而这两种理论的本质也是相同的。因此,本文通过将纽马克的翻译方法论与赖斯的翻译方法论进行了比较,旨在证明他们虽分属不同的翻译流派,但二人的翻译方法论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或者说是同源、同质、同理、同效的。  相似文献   

20.
从翻译的定义谈起,分析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理论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的相对性,最后,谈及如何将其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