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4年9月1日起,令中小学生心惊胆战的“开除学籍”处分在浙江省被正式取消,同时取消的还有“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并明确“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如果学生认为学校对自己实行了不合理的处分,还可以要求听证。新出台的管理办法还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浙江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作出的这些重大修改,使学校教育变得更加温情和人性化,从而体现教育本质的回归。我为这样的改革举措叫好!第一,此举是教育人性化的真正体现。处以“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意味着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2.
宋嘉 《当代教育论坛》2003,(11):128-128
我有机会接触到学校颁发的一些布告、通告、决定之类的东西。每当讨论学生处分问题时,我的心情总是沉重的,很不情愿处分,又不得不处分;而当我看到一些处分决定的文字时,就更沉重了,此时,我不情愿看到的东西就不是“不得不”去看了。 只要我看到“勒令退学”这四个字时,我就断然地把“勒令”两字划掉了。我们文字起草人员:这个“勒令退学”与那个“退学”是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开除学籍"处分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取消了“勒令退学”,保留了“开除学籍”。文章结合这二类处分的概念与内涵,从处分情形、人权维护、遵守法律和学校管理权限以及现代管理要求等几个方面分析认为,对原有学生管理规定进行相应调整是必要的,但应取消的学生处分应是“开除学籍”而非“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剥夺了人的受教育权,侵害了人的基本人权,超越了学校的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4.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学校要对那些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学生采取勒令退学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但由于某些程序性规定不周全,出现了“处分易、执行难”的局面,有些学校甚至坐上被告席而面临败诉的困境。本文从强令学生退学出现的困境谈起,分析了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并就如何完善退学程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生处分问题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对学生处分的法定方式有6种,即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学校应在法定权限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学生处分权。否则,学校的处分行为,不仅违法、无效,而且因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学论坛》2004,(6):64-65
9月1日起,浙江省将对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进行重大修改。新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取消了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并明确规定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新的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办法也取消了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的处分;对学生给予处分的,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某大学对考试作弊的48名学生做出了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由此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各种媒体竞相炒作,其中12名学生准备将学校告上法庭,法律界人士振振有词。其焦点是:学校做出了勒令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9月1日起,浙江各中小学将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处分学生要开听证会;处分撤销后,学校需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档案中撤出。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王振斌说,将于今年9月1日开始试行的新管理办法,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都将取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强制措施,义务教育阶段还将取消留校察看处分。此外,新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和新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办法都新增了一条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  相似文献   

9.
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国内外教育学界早有关注。总体上经历了从绝对惩戒教育到“无批评式教育”再到强调惩戒合理性的演变过程。学界对教育惩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学界学者一般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学校“处分”学生的措施视为教育惩戒;而多数教育学界学者则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区分开来,教育惩戒强调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在教育相关的立法层面上试图区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并将二者结合使用,细化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具体措施,分梯次使用惩戒与处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纪律处分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惩戒与处分等学校不良记录封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将于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取消了“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这是教育职责和教育精神的回归,也是公民权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9月1日起,新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办法》取消了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并明确规定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这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轰动。笔者十分赞同这种做法,并且认为在一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有必要以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开除制度的利与弊,认识教育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服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新闻锐评     
新闻:在某职业学校就读的张同学因在教室内与女同学接吻,被学校勒令退学。张同学的家长认为校方的处分过重,但校方称在教室内公然接吻,给其他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处理是有依据的,已经做出的处分不会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新规出台,大学生婚恋开禁实行了15年的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成为历史。3月29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并将在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定》取消了“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条文,取消“勒令退学”的处分。同时,增写了“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不予注册”,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明确学生对退学处理或违纪处分具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等。我国10门新职业公示最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第三批…  相似文献   

14.
邵晓龙 《班主任》2007,(4):12-12
惩戒中的“惩”即惩处、惩罚,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只重“惩”,而忽视了“戒”。对受惩戒学生往往只是一惩了之,后续教育没有跟上,“戒”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从而使得惩戒的效果大打折扣。尽管有的违纪学生受处分后会知错改错,但也有不少不良行为已成积习的学生会无动于衷,把纪律处分不当一回事。因此,惩戒决不是教育过程的终止,而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对受惩戒学生的后续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三则     
要遵守学校规定【案例】15岁的张亮是江西某中学初三学生,新学期开学即办理了在校寄宿手续。学校规定寄宿生不得擅自去外住宿。未经批准,擅自在外住宿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但张亮经同桌冷金保邀,擅自与冷金保离校到校外冷柳梅家住宿。近两个星期,学校对此一无所知。没多久,张亮的尸体在离学校不远的水塘被发现,经公安局尸检,张亮系  相似文献   

16.
日前,河南省某中学一名高三男生因吃了同班女生一个苹果,两人均遭到开除处分。事实上,该校《学生违纪惩处条例》几乎满纸荒唐言:看课外书者给予警告处分;留“怪发型”者、午休期间在校园里游逛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点蜡烛者给予记过处分;男女生之间在校内“不正常交往”、牵手搭背者勒令退学;谈恋爱者开除学籍,并视情况移交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权中相关狭义惩戒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我们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如何设定教师教育惩戒的方式与程序上,而是应该将学生失范行为当作一个更大的课题。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遵守正确的校内规范并进一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其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对待学业,更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教育惩戒进行应对。应该允许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认可教师教育惩戒包含一定物理有形力的行使,那么有必要在惩戒方式的客观必要性、相当性与实施主体的主观目的正当性上进行限定,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防止惩戒过当变为体罚。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非学校教育教学原因和学校教育教学原因两类。非学校教育教学原因:一是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退学;二是学生到中职读书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三是学生受不了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中途退学或严重违纪受处分退学。据统计,这  相似文献   

19.
我当校长23年了,培养了不少学生,当然也处分过不少学生。在受处分的学生中有几个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我经常反思。一位是88年高三毕业班学生刘军,一贯生活散漫,到四月底累计旷课96节,受勒令退学处分。回家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20.
李家成 《中国德育》2014,(17):62-63
2014年8月23日,河南某高中门前的标牌上播放着校方新学期学生管理"八条禁令",内容包括:严禁打架斗殴,一经发现,勒令退学;严禁偷盗,一经发现,勒令退学;严禁在校内举行生日聚会,一经发现,勒令退学;严禁携带手机,首次留校察看,回家一周反思,第二次勒令退学;严禁谈情说爱(在校园男女拉手),首次留校察看,回家一周反思,第二次勒令退学;等等。偌大的告示牌,将学校管理者的立场彰显无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