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智慧劳动教育已有兴起之势。为了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立足于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挑战,研究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入,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从教学环境、立场、功能和形式四个方面对智慧劳动教育进行剖析,揭示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劳动教育环境从传统课堂到探究社区,劳动教育立场从“固本培元”到“融会贯通”,劳动教育功能从“生存工具”到“自我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从“单一学科”到“教育生态”。研究剖析了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能为智能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解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概念,从"计算智能+教育"、"感知智能+教育"、"特定领域认知智能+教育"三个层面探讨了智能教育应用的内涵,指出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范畴涉及技术、模式与实践三个领域。此外,文章主张打造由建设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构建基于平台的智能教育应用生态系统,并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应用问题。最后,文章分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剖析职教教研员中呈现出的专业教研能力分散、跨界创新意识缺乏、新型专业能力薄弱、信息化教学引领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从意识理念、知识与技能、伦理道德三方面对职教教研员智能教育素养内涵做了全新阐释,并以南京职业教育的基于“AI智能教研系统”的课堂分析循证和基于知识建构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师高阶思维培养为典型案例,提出了以“智慧教研大环境”建设为核心,以“四阶段推进”为实施路径的职教教研员智能教育素养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4.
2020年作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并有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发生,我国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首先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分析了智能教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其次以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的1899家企业为样本,从产业链、区域分布、注册资本与营收、业务布局等方面对智能教育产业格局进行分析梳理;进而综合学术界与产业界研究,结合我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践,对区域智能教育应用热点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从产业环境、技术应用、市场核心竞争力、市场主流模式、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对智能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助力实现教育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其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等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愈加紧密,但教育智能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使教育智能体更好地服务教与学,文章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对教育智能体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智能体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智能体已在支持个性化学习、扮演虚拟教学角色、实现人机情感交互等领域取得应用,但仍存在决策精度较弱、对话能力有限、外观设计简单、情感交互不足等问题.未来,教育智能体将与大数据、深度学习、情感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以其"智能"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赋能教与学的变革与重构.  相似文献   

6.
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未来教育的包容性与个性化、推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国际比较方式分析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的现状,发现有待突破的五大技术难题为网络交互、学习资源供给、学习者建模、学习空间融合和教育决策。针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智能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提出远程教学交互系统、知识建模与分析、学习者建模与学习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系统化教育治理等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工程化研发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9,(4):12-18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教育融入教育现代化建设,K-12人工智能教育的意义在于应用智能,培养学生的智慧。文章从K-12人工智能教育目标出发,探讨学生的智慧生成之路:以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石,以编程能力为桥梁,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生成智慧;以智慧的培养为目标,提出整体架构、螺旋上升式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人工智能的学科特点与技术特点提出体验感知式情境教学与学科整合式项目教学的策略。最后,以K-12人工智能的逻辑思考分析K-12人工智能教材,以期促进K-12人工智能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开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8,(1):114-120
在网络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即将形成崭新的智能生态。文章立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智能生态的内涵解析和特点分析,基于网络赋能和主动学习理论,形成了智能生态实现路径的价值闭环循环系统。文章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要以"不破不立"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实现网络的协同发展,促进学习资源转化为教育价值的效率提升,建构精准供需平台,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9,(12):116-121
第十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暨智能时代的教育、技术与文化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是教育技术学界的盛会,各位专家在教育技术学的各个前沿领域做了精彩发言,他们睿智的见解将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教育技术、教师是本次会议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文章通过对18个主旨报告的理念与观点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总结专家发言的核心观点,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教育、技术与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作为一种新生产要素,推动智能教育的数字化赋能升级,具有人性化、情境化、集成化和数智驱动等特征.本文通过拓展教育要素的内涵边界,打造"以数据自治演进"的内循环和"以服务主体为中心"的外循环,联合创设了一个集"主体—环境—资源—数据"四位一体的内外双循环系统模型;然后重点围绕健全数据治理和保障数据全周期覆盖、强化数据赋能和优化教学创新、构建教育智能体和服务主体新形态、瞄准人机混合智能和勾画智能教育新图景等,解析"数据+智能教育"发展的多重路径;最后从数据伦理规范、人机互信、多学科交叉和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阐释"数据+智能教育"面临的多重挑战,以期引起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等对于数据要素视域下智能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共鸣.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建设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智能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内容.大力椎进智能教育,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持续和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智能教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对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智能教育提出了六个着力点,即:完善教育网络及远程教育平台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加强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立教育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以新兴智能技术为依托,打造面向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实现多元学习场域的泛在感知和深度融通,构建面向全周期、多场景的智能教育数据生态,以此重构智能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通过学习意图识别与应答、学习情境感知与计算、学习数据采集与汇聚、学生画像构建与更新、学习需求分析与预测、学习服务生成与推送,能够在学习中扮演"助学者""导学者""督学者""伴学者"的角色,从多个维度重构智能教育服务的供给体系.从长远来看,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能够实现"人—机—物—环境"的泛在感知和智能互联,打造"产品—资源—数据—服务"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供给模式,强化"学校—家庭—场馆—户外"多元学习场域的深度融通,构筑"学生—教师—家长"多端联动的智慧教育学习社区,以此重构基于AIoT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未来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需要重视以下内容:研发与改进基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教育产品、打造联通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构建人机协同学习的理论体系、划定智能教育产品应用的伦理边界、构建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价体系、推动优质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等.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已经将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从试点到全国普及,我国的中小学智能教育正在逐步地发展和完善。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智能教育现状和不足的分析和总结,在中小学智能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落实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促进中小学智能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师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智能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助力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模式、驱动精准教研、推动家校协同等方面对教师教学的赋能;之后,文章省视了智能技术之于教师的本体隐忧、思想隐忧、技术隐忧与实践隐忧,并对这四种隐忧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提出教师隐忧的消解路径,即"一个教育理念的回归""两个发展方向的平衡""三大重要能力的提升""四种教师角色的重塑"。文章从隐忧消解的视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性建议,可为智能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和路径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是智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以新兴智能技术为依托,打造面向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实现多元学习场域的泛在感知和深度融通,构建面向全周期、多场景的智能教育数据生态,以此重构智能时代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通过学习意图识别与应答、学习情境感知与计算、学习数据采集与汇聚、学生画像构建与更新、学习需求分析与预测、学习服务生成与推送,能够在学习中扮演"助学者""导学者""督学者""伴学者"的角色,从多个维度重构智能教育服务的供给体系.从长远来看,智能教育产品的应用能够实现"人—机—物—环境"的泛在感知和智能互联,打造"产品—资源—数据—服务"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供给模式,强化"学校—家庭—场馆—户外"多元学习场域的深度融通,构筑"学生—教师—家长"多端联动的智慧教育学习社区,以此重构基于AIoT的智慧教育新生态.未来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需要重视以下内容:研发与改进基于多模态交互的智能教育产品、打造联通多元学习场景的智能教育产品生态、构建人机协同学习的理论体系、划定智能教育产品应用的伦理边界、构建智能教育产品的评价体系、推动优质智能教育产品的普及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9,(11):39-45
在综合已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基础方向"和"行动进路"两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方面,文章采用基于Vague集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基础方向;另一方面,文章采用鱼骨图分析法,梳理了基础方向的从属关系,得到智能技术变革教育行动进路的主、次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包含支架层、动力层、目标层的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行动进路模型。基础方向的确定、行动进路模型的构建,可为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落地提供理论指导,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为产业实践者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1年“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全面融合,智慧校园建设、教育云平台、大数据采集为智慧教育个性化发展创设条件。通过智慧教育视阈下高校教育智能评价模式建设前景分析,从平台、机制、团队建构等方面入手探索高校教育智能评价模式,设计智慧教育视阈下高校教育智能评价指标,以推动智慧教育理念、智能评价思维在高校教学育人各项工作实践中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期望为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20.
智能教育是智能技术赋能下的教育新模式、新体系,而AI教育是体系中担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子系统。文章基于智能教育的整体发展视角,对多层次AI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AI教育与智能教育的关系、定位以及面向智能教育谋划AI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随后,结合我国教育特色和AI教育实践,描述了“一个目标、四个层次、两类培养”的多层次AI教育体系;最后,以基础教育AI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目标聚焦、内容重构、环境升级、模式创新、队伍提升的实施策略。文章的研究为中小学开展AI教育及其课程实施提供了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