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加才 《云南教育》2001,(23):44-45
一般情况下,数学被认为是枯燥、乏味和抽象的。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解决如何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理解数学,也就是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发掘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数学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以促进学生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作用,从而对…  相似文献   

2.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刘红 《山东教育》2004,(28):44-44
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4.
陈惠菁 《福建教育》2005,(9A):49-49
新理念倡导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追求“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连接点,架起两之间的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新课程呼唤生活化数学,让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培养学习创新意识。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行为。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创设和维护良好、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鹏奇 《成才之路》2022,(1):106-109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和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数学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对于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生活体验式教学模式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让学生通过真实生活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数学的内涵,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文章从生活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既学好数学知识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要树立思想品德教育理念,借助课堂情境创设、生活实践活动、课堂小组讨论、数学教材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从他们各自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课本内容互相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应当随时随地的利用身边的素材建构为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从“生活经验”出发,而不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建构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要善于借助现实的、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在较高的层次予以整合。最终能上升到“数学模型”——书本数学。  相似文献   

15.
刘天玉 《成才之路》2021,(15):84-85
对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新课程理念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要重视独立探索,倡导合作交流,贴近现实生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7.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是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大亮点,人们从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审视,发现许多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缺失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外部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经验的缺失、教师开发和使用教学具的意识不强、评价手段和方式的滞后等都直接导致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缺失。在进行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认知过程,构建比较全面的数学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就其教学实施的一般程序而言,教师先行琢磨、通过教学不断建模、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为之着魔是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 ,笔者应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以下五方面内容的教学 :用生活化教学法进行式题、应用题、图形表象的教学 ;对教材中本来就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教学 ;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进行主题教学 ,使数学贴近弱智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就像一位严谨的法官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不会轻易退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反映数学难学,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挖掘数学的学习魅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重新迈入数学的世界,开始自己新的征途。教师可以立足生活、情境、问题、合作和实践,对学生展开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