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和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育意识对体育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正确的体育意识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基础上,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体育实践和理论学习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大学生掌握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3.
剖析我国体育在近十年的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国民的体育意识发展普遍呈不成熟状态,有些意识特征已成为阻碍现阶段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桎梏。所谓体育意识,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体育在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意识。它是每个人对体育这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意识、选择意识、投身意识、价值意识、创造意识、超越意识的统一体。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国家民族的体育意识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一种主人意识——即主人翁精神。因为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是体育运动发展的主体,体育是人的体育,如果脱离了人的需要、欲望和要求,体育是不可  相似文献   

4.
浅谈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大学生体育意识是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产生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心理活动。本文从体育意识的内容,意识思维过程和意识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体育意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从事体育活动,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程意识包含着教师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支配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方式。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越来越要求作为具体操作者的一线体育教师,要用对体育课程的全新认识,将体育课程的全新理念,去指导教学行为,达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应有的价值。一、什么是体育课程意识体育课程意识是体育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是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反映。它包括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本质、体育课程结构与功能、体育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  相似文献   

6.
张立 《精武》2012,(33):49-49,51
体育意识是还渐在体育实战过程中才形成的,困此,想要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一项既艰巨又漫长的过程。只有使学生真正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才能够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本文主要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与内容、高中生素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重点对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与培养对策加以详细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专生的体育法制意识、为提高民族素质而自觉参与“全民健身”的意识、体育的国威意识、社会体育骨干意识、科学健身意识、体育观赏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是中专学校体育面向未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奔小康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现今高校的体育教育着重于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对健身意识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拟就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身意识,健康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杜春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0):126-126,129
体育意识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因。本文详细阐述了体育意识的特征,并从体育知识、体育兴趣、体育意志三个方面对于体育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深入研究体育意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勇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7(4):176-176,178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 ,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映。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过程。它既体现为以观念形态出现的精神活动成果 ,也体现为人脑的精神活动过程。体育意识就其形式讲 ,主要是感觉、知觉和思维 ,其中思维带有决定性的作用。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含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体育知识是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 ,包括对体育运动客观过程的认识 ,对体育运动各种规律的认识 ;体育情感是学生对体育的情感和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绪 ,它是学生对体育…  相似文献   

11.
国家竞技体育的崛起与它的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日本竞技体育崛起的过程,把它大致分为3个时期。在这3个时期,日本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存在明显的特点。最后,根据日本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的特点,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应考虑不同时期国民社会心态和政治诉求,不同群体间竞技体育认识上的分离与多元,必须要创新"中国模式"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体育学习、体育消费、考试以及课余生活方面对忻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从众心理的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均有着普遍的从众现象。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克服他们心理障碍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既要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要抑制它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实现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心理机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意识、信念及体育行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信念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体育意识及对运动心理、社会效果的信念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同时 ,体育意识存在明显的别差 :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相对较差 ,心理、社会效果的信念较低 ,导致运动参与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4.
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休闲体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休闲体育中的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软式排球运动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溶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无论从场地设施、环境条件、学生休闲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文化个性等方面都是比较适合高校学生从事的休闲体育项目之一。软式排球运动可成为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新亮点;高校休闲性软式排球运动易于开展;可有效地增进大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健全学生心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扩大社交;完善学生体育个性,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建议进一步充分挖掘软式排球的文化内涵,注重教育功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本分析法,将体育作为传播活动,对体育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和阐释学解读。认为体育偶像崇拜是体育的传播效果,其前提是体育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受众对偶像进行崇拜是为了满足超越与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偶像的本质是崇拜者群体的首领,偶像崇拜心理主要通过想象产生,作为人类活动,体育偶像崇拜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依据社会稳定原理,分析体育促进社会心态稳定理论,探索体育促进社会稳定机制.研究主要结论:(1)体育在转移和抚慰社会不良情绪、缓和与化解社会心理震荡、消除与弥合不满注意力、调适和缝合社会创伤与积怨,削减和缩短不公平的社会心理,都具有积极而有效的作用.(2)在社会变革初期,体育润滑功能、释放功能处主体,随"心理震荡期"减弱,体育投资功能、缓冲功能和公平功能逐步发挥它的作用.(3)体育对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功能上还只是对于社会矛盾的调节作用,还不能够独立的解决社会矛盾.(4)体育促进低收入群体社会稳定还要与"再就业工程"、"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其他社会支持活动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锻炼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男大学生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群体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如何采取更好的体育锻炼手段来促进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取SCL-90量表等工具,对我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在校男大学生共480人进行测试和调查。结果:( 1)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2)参加集体项目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参加个人项目的男大学生。结论:长时间,多种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的方法,认真分析了我校6年以来推行课外体育俱乐郝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引入单项协会的俱乐部来改进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思路。本课题通过对单项协会的活动内容、运行机制和组织领导机制的实验研究,探索如何使我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更上一层楼,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显示,仅抓显性课程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只有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个体心理则是两种课程联结的纽带.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是当今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普及性极强的体育项目,且紧跟时代发展,十分符合当今中小学生追求美,认识美,易于接受新颖事物的心态。该文结合当今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现状以及健美操的自身特点,通过大量查阅资料阐明在校园中进行健美操锻炼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易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且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养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在中小学课间操时段开展健美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