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研究.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职能观念和服务意识的偏差、国家和政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的欠缺、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上;从提升职能观念和服务意识,协调好学校多方面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探求适宜开放和管理办法,做好宣传和引导等方面提出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对策.研究结论为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高校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现状的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宁波市6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宁波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开放几乎是一个空白。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管理问题、经费问题、意外事故问题、治安问题、场地设施维修问题等。为此提出最大限度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服务于在校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现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在对我国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归纳提炼出专业型、混合型和单一型三种管理模式,并分析利弊,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解决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掌握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已向社会开放的现状,结合目前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的硬、软件情况,得出苏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潜力,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校内体育活动使用之外,能够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对缓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研究发现,现阶段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还面临诸多困难,为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开放和优先保证教学的原则,完善成本补偿机制、领导协调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就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基本状况、不同地域和类型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教育系统体育场地个数、占地面积、场地面积占据了全省的大部分份额;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程度低于体育系统和其他系统;影响学校安全与管理及教学秩序、缺乏专门管理人员、学校领导的认识程度、学校体育场地条件等是制约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开放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是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共享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对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场地设施改善对"创建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的促进作用,旨在为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结论:现阶段广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偏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程度较低等仍然是制约广州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瓶颈"。建议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法治化,从投入的多元化,从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推进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静 《体育世界》2009,(7):52-53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调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成都市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对社会开放的情况以及开放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管理、损耗和经费等问题,并提出了对应、合理的开放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妥善处理学校、加害人与受害人等各方的关系及责任分配,解决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后顾之忧,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后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学校的注意义务难适用;(2)受害人过错难认定;(3)责任划分难操作。通过整理学校与入校锻炼者的权利和义务,比较美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法规体系,提出解决学校开放体育设施产生法律纠纷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组织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机构;购买相关保险;积极守法。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体育设施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对体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社会体育资源的相应匮乏,迫切要求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实现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通过对苏州市7个区的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的比例不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结合目前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的软、硬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苏州市中学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此来全面推进苏州市中学体育资源广泛地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给广大学生创造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条件,教育部于6月10日下达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通知指出:“自1999年暑假始,各级各类学校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间,体育场地、设施均向学生开放。”通知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12.
中日美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中日美三国关于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中国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大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积极性;全面地推进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中学校体育场地进行统计与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总体开放程度。从不同类型学校看,"其他学校"开放程度最高,依次是高等院校、中小学、中专中技学校。从区域上看,全天开放程度最高的是西部地区,部分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不开放程度最高的是中部地区。从不同项目场地看,开放状况程度最高的体育场地主要是一些时尚类、非教学类的运动项目的场地;普及程度高的篮球和乒乓球场地是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河南省社区和高校体育场地现状、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认识,以及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因素.文章认为,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边是社会体育资源匮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另一边却是学校运动场地大量闲置;一边是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另一边却面临管理、安全和物耗的无奈。学校体育场地如何开放最有效?随着2008北京奥运的临近,这个难题正在破解——本刊讯8月6日,距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772天,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今天在上海命名,湖北省武汉市、北京市东城区和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和红桥区等12个区、市名列其中。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工作会议8月…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等学校体育场地总体对外开放比例偏低;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在不同标准之间、不同种类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的对外开放比例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在开放经营管理上呈学校体育部门管理、个人承包经营、学校专门机构或后勤劳务公司管理、物业公司管理和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基本方式并存局面.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促使和监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开放和规范经营,学校也应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大法规贯彻力度,采用适合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仅是广大师生员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还要尽可能的服务于社会,以缓解居民健身热与场地不足的供需矛盾。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部分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存量分析、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以及向社会进一步开放的途径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施室内场地的配置率比重偏低;(2)体育场地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3)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不够、形式单一,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8.
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呼吁由来已久。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只有29%的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一方面公共体育资源短缺,而另一方面某些事业单位体育资源大量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以想象,如果近七成的学校体育场地能够向全社会开放,那么全民健身事业将会得到极大推进。但其中利与弊的矛盾亦凸现出来,喜与忧并存。本文着力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研究与之相应且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天津、上海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已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进行调研,揭示了目前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现状和开放形式及管理模式,探索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体制,总结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中的有益做法和基本经验,为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有关资料的研究显示,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比例偏低,不开放率达70.80%。研究认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相关法规,促使和监督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序开放和规范经营,学校也应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法规贯彻力度,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并积极宣传和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