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面对时代、社会和教育研究的快速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应不断更新观念,从语文教学实质和内在规律去探索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面对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现状,语文教改要真正的触及语文教学的灵魂,从语文教育关注的目标是“人的培养”,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出发,我们提出构建“主体—发展”语文教学模式。一、理论基础1现代语文教学目标观。我们的教育应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认知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如个性、才能、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中学语文教育要为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2.
吴羽君  刘远 《教育导刊》2001,(15):85-87
面对时代、社会和教育研究的快速深入发展,语教学也应不断更新观念,从语教学实质和内在规律去探索语教学的最佳途径。面对教育发展和语教学现状,语教改要真正的触及语教学的灵魂,从语教育关注的目标是“人的培养”,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出发,我们提出构建“主体一发展”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学会发展”是 2 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之一。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学会发展”与“学会学习”有很密切的关系 ,“学会学习”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好的学习模式之一 ,而人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学会学习”。因此 ,学会发展与学会学习是同一的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要从“学会学习”这一角度来思考。在“学会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掌握发展方法 ,形成发展能力 ,实现发展自觉。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自我发展 ?我们认为 ,必须要塑造学生高尚的语文人格 ,要形成优化的思维品质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4.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来开展。语文教育要力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只有溶入生活,才会具有生命活力。语丈是最凸现人文性,充满感情的,在语文教育中多为学生提供和生活拥抱,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可以点燃生命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5.
由中央教科所课程教学研究部和《湖北教育》(教育教学)杂志举办的“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小学语文学会学习研究中心大会暨潘自由小学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全身心地投身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从最初语文教学的“学法指导”实验,到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学会学习”课题实验,已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潘自由的小学语文教育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新课程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语文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新教法,充当怎样的新角色,以促进学生开展新学法,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语文教师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地位做出了新的认定,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在兴奋之余,不能不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如何看待语文教学1.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是说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问题,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完满发展.素质教育本质的东西是让学生学会在他一生中面临着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基本功,学会怎样应用知识求新创造,怎么在社会中学会做人,怎样和大家合作……反思我们现在的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时下正处于一个关键性阶段,然而,从一些基层教育单位的现状上看,  相似文献   

9.
我校“学会参与”课题实验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作为重点,构建了“学会参与”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参见《上海教育》杂志1997年第1期)。本文就“学会参与”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操作上的研究。一、“学会参与”教学的核心思想 1.参与与发展“学会参与”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学会参与”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  相似文献   

10.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先生教学理念中最具创见性的探索,其关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使语文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诗意语文”的定义及性质界定,从情感熏陶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中感悟美,从赏鉴言语中感悟诗意,用放大感性体验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夯实语文课堂诗意存在的根基,印证“诗意语文”与新课标倡导理念的一致性,反映语文美育是中国语文教育需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了不起的学科,肩负着很多的责任,小语文包含大智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还应该渗透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追求,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热爱祖国。本文从弘扬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焦点、培养美好品德和学会正确追求四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提出“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会学语文.下面,我就这一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方法做一简要概述. 一、把握方向 只有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向,学生才能懂得自己朝向哪里迈步.我是抓住以下四点引导学生去把握学习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人应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而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新时期的语文呼唤开放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四种学习是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居四大支柱之首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的本领。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浩如烟海又不断涌现的知识,传统的以知识累积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己无法应付,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掌握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来。“教学生学会学习”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创新品质,使其更好的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成为当前许多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缪庆贺 《阅读与鉴赏》2006,(12):14-16,6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挑战.社会信息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语文教学,积极促进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的有机融合,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发展的增长点。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探究性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整合式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成功。  相似文献   

16.
李冀 《中国教师》2011,(Z1):167-167
<正>21世纪教育的四大理念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这是教育界的共识。有了这个前提,面对新课改,如何教好语文呢?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和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多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拓展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教师,要透彻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学记》里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菩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语文教学中应把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就是努力挖掘作为人文应用学科的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料,以全体的人性完善为最高教学目标,体现主要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际、学会健体、学会生存,“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能力”,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均表现和落实在作文教学之中。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言这一中介来表达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其基本任务就在于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这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统一起来。因此,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应将“人”和“文”有机统一起来,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中的一句话。由“未来的文盲”,我想到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想到了教育的三个面向.今天,教改的洪流,澎湃掀起,教和学的关系日益明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那“程式化”“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仍有一定的市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突出地表现为这三种倾向:学习知识的依赖性;接受知识的盲目性;掌握知识的记忆性,怎样革除旧习,适应语文教学的“三个面向”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发展自主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地表现为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要求尊重,要求自主,要求独立,不愿意任人摆布,人云亦云.可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无视青少年心理特点,不愿、也不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