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或人文:两种大学课程范式的思考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精神在课程中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而两种课程范式又有其不同的师生观,这两种师生观的比较对我国现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从学生观、教师角色转变和师生关系转型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客观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确定的产品(fixedproduct);后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展开的过程(evolvingcurriculum),两种课程范式在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对于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课程研究范式规定着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本文在探讨几个典型课程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研究范式发展的新趋势,把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两种需求作为前提,在借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国际化、地方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傅敏 《早期教育》2006,(2):I0001-I0001
在近半个世纪的课程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两种课程范式的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从彼此对立与分离,逐步走向借鉴与融合。依据范式的观点。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必将为一个崭新的课程范式所取代,这预示着当前的课程正处在旧的课程范式向新的课程范式转型的时期。这种新的课程范式应强调融合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于一体,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学生获得经验的完整性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把它称为“整体课程范式”,它所代表的是当前课程领域追求的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6.
试析社会转型过程中澳大利亚的课程领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两种课程领导范式(制度主义范式和文化主义范式)对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影响。正是这两种范式的作用使澳大利亚课程领导呈现出特点,而这些特点对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是有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两种课程”,必将对现有的语文学科教育学的学科目标、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范式提出挑战。实现语文学科教育学现代转型,必须建构新的学科目标、课程观、教学观、课程范式,唯有如此,语文学科教育学才能引领课程改革潮流。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范式转型的角度,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语文课程范式正式从现代向后现代转变,分析了两种课程范式下语文教育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有待于哲学层面的剖析与探讨。课程改革意味着课程哲学观(课程价值观)的改变,而课程观总是一定哲学思想下的产物。回顾中外教育史,在纷繁哲学思潮影响下主要有两种课程范式和课程观:一是课程开发范式及其课程观;二是课程理解范式和经验课程理论,但两均未能有效解决形态上“学生中心”的经验课程和“学科中心”的学科课程之间的矛盾。因此明确高师音乐教育的特殊目标,立足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借鉴中外其它哲学思想和课程观的合理内核,以实现上述两种课程范式的科学整合,理应成为当前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当以"一个特定的共同体中所有成员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技术等的集合"作为范式的基本内涵时,我们认为课程研究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课程开发范式和课程理解范式.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之"同"入手,论及两者之"异"。通过对"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两种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解构主义翻译观实质上是接受美学翻译观发展的另一个极端;在充分肯定二者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译学范式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翻译学术研究中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现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之“同”入手,论及两者之“异”。通过对“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两种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解构主义翻译观实质上是接受美学翻译观发展的另一个极端;在充分肯定二者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译学范式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翻译学术研究中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课程研究的五种范式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美国课程研究的五种范式简析西南师范大学靳玉乐运用“范式”(para山gm)来整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各种观点,是当今课程研究方法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所谓范式,系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范式不是理论,从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两种课程”,必将对现有的语文教育学的学科目标、课程观、教学观、教学范式提出挑战。而新课程、语文新课标、师范教育转型、学科教育自身的发展都为学科转型提供了必要条件。实现语文教育学现代转型,必须建构新的学科目标、课程观、教学观、课程范式,惟有如此,语文学科教育学才能引领课程改革潮流。  相似文献   

17.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潘涌 《教育导刊》2007,(12):4-8
该文从课程范式转型的历史角度,梳理了在外国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语文指令型课程向创生型谋程的转换过程,分析了两种语文课程范式的不同表现和特征,重点指出语文创生型课程以其先进的理念刷新了语文课程范式,促进了语文教学创造力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喻春兰 《教育学报》2007,3(3):34-40
概念重构学派和后现代课程范式是在对现代课程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在以概念重构学派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学者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学者之间的激烈论争,可以看出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范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两种课程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因而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国际教师教育范式转移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现了一种话语上的转向,这种转向实际是教师教育范式的转移。新的教师教育范式在目标确定、组织管理和课程教学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特征。与建立在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传统教师教育范式不同,新的教师教育范式以主观主义哲学为基础,两种哲学对知识与人性的不同看法是两种教师教育范式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