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学生话语权特征体现为其生命性、主体性和发展性,造成学生作文话语权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还学生作文话语权,构建新的作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刘清花 《学语文》2012,(6):54-54
作文是作者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而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写作者的主体地位与作文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本质意义而言,作文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作文教学中,老师占据着话语权,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难于感受到真情感和真思维。如此现象的产生与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弱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知识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然而,纵观学生作文的现状,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如今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寻章摘句、无病呻吟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改变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已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文个性化写"我"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改革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作文个性化。以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学生作文模式化、公式化、刻板化的现象,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写同一个题目的作文,一样的题材、一样的结构、一样的语言,表达一样的主题,稍有不同,就要挨教师的批评。例  相似文献   

5.
一、作文指导要民主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高高在上,有时甚至就像是真理的化身和知识的权威,主宰着课堂,独霸着话语权。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漠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以及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只是权威地进行作文指导,严格地要求学生用作文去演绎教师的主观构想,教学的整个过程缺少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李璜 《考试周刊》2014,(92):47-47
长期以来,作文讲评课中存在"课堂上老师灌输多,互动少"、"学生被忽略的多,受关注的少"、"老师批评得多,表扬得少"等诸多弊端。因而尊重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在作文讲评上的话语权很有必要,还学生话语权,提高作文讲评课效率的主要路径是:变"一言堂"为"论坛"。  相似文献   

7.
中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扎根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响应这样的号召,每一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笔者都要设计“亲情作文”“友情作文”“公民作文”等几个大型作文训练专题,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写出“平凡事”的“不平凡”和“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进入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  相似文献   

8.
何森林 《高教研究》2007,23(3):61-63
课堂学生话语权公平缺失是传统课堂的一种常见现象。新课堂要求构建一种基于生命性、自由性和发展性的公平学生话语权。对传统课堂学生话语权公平缺失现象从社会学视角做出归类,并且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角度对传统课堂学生话语权公平缺失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多年未消,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不会作文、只会作假",致使"作文育人"的目标远未实现.有识之士提出作文必须"淡化文体、注重内容",让学生少些束缚,多些自主.实践表明,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可以说,"向生活回归、从生活学作文"已成为当前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现拟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每当教师布置作文,一些学生就产生反感情绪。那么,如何消除这种现象,使学生爱作文呢?  相似文献   

11.
花园小径句的构成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园小径句是英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构成通常是利用一词多义、句法策略和话语关联的理解策略。透析花园小径句的构成,对于英语阅读理解在词汇、句法策略、认知语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花园小径句,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壁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对传统文人操守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有些知识分子丢失了象征着自己身份的话语权。文章以知识分子池大为为个案,剖析了他丢失话语权的原因,进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话语权重构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生在写作时千篇一律,言不由衷,作文里“假、大、空”的“失真”现象十分严重。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写作失真的不仅是老师作文教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问题,它还牵涉到社会现实环境、教育体制、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盘根错节的方方面面。本文试从社会大环境和教育体制两方面进行病因查寻,探讨这一现象形成的更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教学是各种权力较量的社会场域。其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因拥有不同的资本而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形成权力的"差序格局":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则分别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然而,教师的权力膨胀是一种假象,其深层原因在于教师的课程权力被剥夺。在教学场域中,教师只是虚假的权力主体,进而导致学生话语权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16.
取前人诗句的字法、句法或结构来创作出自己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孳生”现象不仅有着诗歌内部的原因,而且同诗歌创作的时代风尚关系密切。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诗人的眼光里被语言的传统所遮蔽,而对身外的真实世界视而不见。但是,遮蔽并不必然导致表现力的丧失,它也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诗歌技巧的成熟。从语言形式和语言文化批评等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孳生”现象予以关注与研究,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本应享有的话语权,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机与活力。对话教学倡导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以话语为载体共同探究,在彼此之间经验的相互分享中创生知识。从对话教学的视角出发,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霸权的表征,并对如何削弱和消解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霸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课堂教师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利,使课堂失去生机与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冲击动摇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地位,后现代知识观为教师反思和审视自身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对话式教学从根本上让教师制造的话语霸权被削弱,让学生"说话"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章从立言态度与立言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庄子的语言整体上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原因。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荒唐的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为词根的话语组成了一个极其庞杂的学术话语谱系 ,它们是现代人思考“现代”的结果 ,是特定时代的精神现象。然而 ,在同一时空中并存着、展现着的“现代”话语往往具有各不相同的含义 ,这给目前的学术对话和文化讨论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本文经过分析和研究以后指出 :关于“现代”的话语实际上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 ,即 (1 )文学艺术的层面 ,(2 )社会学的层面 ,(3 )哲学观、文化观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