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男女运动员大强度力量训练后恢复时间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堂训练课之间恢复时间的需求量是所有田径运动员在执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计划时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不同恢复期对力量恢复的效果。14名田径投掷运动员执行五组最大重量重复10次的训练(P10RM),然后实验对象持续预定的恢复期后再重返力量训练房,复制他们的训练课。预定的恢复持续时间定为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每个恢复期的实验分配在一周内进行。结果表明,男运动员在训练后4小时(8.7次至7.7次)和24小时(8.7次至7.4次)(P≤0.05)最大用力次数明显减少。男运动员完全恢复时间需要48小时。而女运动员在任何一个恢复期后,最大用力次数无明显差异。这个结果证明,女子田径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恢复比她们的男队友快。这样就可以为女运动员的举重和力量训练安排一个更巧妙的频率。  相似文献   

2.
刘凯  燕铭 《辽宁体育科技》2001,(3):13-13,19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的运动量的基础上的,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应也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多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担能力,则也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女子举重训练的亲身体会,提出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能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为验证此观点,笔者利用94年度鞍山地区体校举重班选材之机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本文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负荷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训练对象的不同,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等存在明显差异。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力量基础的薄弱性、力量训练的短期效益性,以及训练计划的频繁变更性等决定了其力量训练不能机械地照搬专业队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和四种训练方法,以供广大教练员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5.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6.
西德田径运动员近年来在世界比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显然是同西德正在实施的年龄组和少年级运动员训练计划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这项富有成效的计划的基本思想已引起各国田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几年前西德开始设立一项运动员的循序渐进的全面训练计划,计划中特别注意青少年的总体利益。以往的计划过分重现年龄组少年运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我国举重奥运冠军训练过程中的年龄分布特征,并针对目前训练状况提出延长运动员训练寿命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我国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有一种观点认为,举重运动是以爆发力为主的无氧代谢性质的运动项目,而一般身体训练项目大多数是有氧代谢的训练,例如田径、球类、体操等。所以举重运动员应该发展无氧代谢的力量和爆发力能力,而不应该进行一般身体训练。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是有抵触的,举重运动是突出力量的项目,一般身体训练中有很多是发展耐力的,所以不宜进行这样训练。 但大多数专家在文章中都强调一般身  相似文献   

9.
对于任何水平的田径教练员来说,间歇训练的概念已经不是新的问题了。实行间歇训练计划有几种有效的方法。象超负荷原则可以应用到体育运动中一样(例如,举重运动),径赛运动员的间歇训练,也能应用超负荷原则。间歇训练可以通过五个可变的手段实行超负荷原则。 1、间歇跑的速度和距离; 2、每次间歇跑训练重复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射击、射箭、田径、游泳、举重、体操和球类等不同项群的项目有意识地安排运动员进行夜间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夜间训练已成为我国许多运动项目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份好的力量训练计划能使田径运动员获益良多:它能使肌肉变得粗大、增加运动员的力量、增强爆发力、提高运动员动员和利用能量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力量训练对阻止运动损伤有益;力量训练还有助于解决专业训练而造成的局部劳损这一难题,一份好的力量训练计划有助于受伤部位的恢复。 这里所说的训练原则是构成力量训练的基石,为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指明了方向。训练计划遵循这一原则将为运动员获得成功创造最佳机会。 下面将讨论如下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陈为群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6):23-26,37
短期集训以成为当今业余田径运动员训练的主要特征,采用恢复训练为主的短期训练计划,可以使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得到较快的恢复。福建省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行业组短跑冠军陈岩的赛前恢复训练计划是个成功的范例,其训练计划制定,小周期训练内容安排方法等,对业余短跑运动员赛前短期集训计划安排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举重运动中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训练方法等进行分析,并指出爆发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举重运动员科学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举重运动员,一般从12—13岁开始从事举重训练的,到20岁左右才能全面成熟,因此一个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熟,从开始学习举重的年龄算起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才能出成绩,在这段时间里尤其前3—4年的基础训练最为重要。 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不但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训练中,存有忽视柔韧性素质训练的倾向,在训练计划中往往把它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对这一重要素质训练的研究更显得不足。其实,柔韧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田径运动员专项运动水平的高低,对专项训练有很大的影响。我国著名的高栏运动员余志诚就是个典型例证。他少年时在广东省佛山市业余体校田径班  相似文献   

16.
郭金荣 《精武》2012,(28):19-19,21
本文研究了关于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与分析的重要性,论述了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内容,阐述了心理技能训练对教练员活动能力的依赖性。认为客观上的困难决定于某一田径项目的特点,主观上的困难取决于运动员对比赛、训练的态度,提出意志品质的知识有利于帮助教练员制定更具体的训练计划,从而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于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联邦德国田径运动在世界比赛中获得的胜利是由于建立了贯穿全国的各级年龄组和少年运动员训练计划的成功。几年来,联邦德国拟订了关于全面发展的田径运动训练计划,特别是考虑到了少年儿童的根本利益。据调查发现很多在少年锦标赛获得成功的田径运动员,以后经常寻找其它活动以满足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这个问题不同凡响地直接引起了对联邦德国年龄组田径训练计划的重新估计和修订。国家教练们认识到发展年轻运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有志向的田径运动员都应该记训练日记。训练日记与训练计划同样重要,但又不同于训练计划。训练计划是在训练之前根据经验和设想来制定的,而训练日记则记录了实际完成训练的情况。训练日记可以使教练员和运动员看到训练中进步的情况,并激励  相似文献   

19.
前言当前,世界举重运动发展迅猛,纪录日益更新,人才不断涌现。1980年十个级别世界纪录总成绩平均为359.25公斤,1984年提高到380公斤。但相比之下,我国成绩提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即从307公斤提高到319公斤)。那么影响我国举重运动成绩提高的原因何在呢? 1984年2月,保加利亚举重专家比科夫在成都训练我国青年运动员30人。按他的训练计划,负荷量和强度都是很大的。从集训队调研组对20运动员训练负荷量(上举次数)的统计看,都未完成训练指  相似文献   

20.
许多田径书籍,大都提出了各类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有成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经常在讲习班里讲解他们的训练计划。这些作者、教练员和运动员通常很详细地讲解自己的先进经验。初级教练员也经常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这些计划。因此,了解这些计划的基本观念(而不是表面现象),是采纳别人计划中的第一步。中距离跑的训练计划比其他田径项目训练计划改进更大。通过各种训练手段的变化,应当承认有些原则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基础。一、掌握运动量被称为“少年奇才”的竞赛运动员格里·琳达格伦早在六十年代就建议:每星期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