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在汉语词汇中得到广泛深刻的反映 ,而作为其重要成员的成语 ,最富有汉民族文化特征。我们从“文化在成语中的反映”和“成语中所体现的文化”两个方面 ,不难看到“成语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浓缩的文化”。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以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对比分析了成语在中西文化的内涵和差异,英汉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生活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不同的民族文化语言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成语,成语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涵,折射出了中西语言文化中的内在相同规律和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饱含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译出其表层语义 ,更重要的是传译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意义。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观照下 ,灵活地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适当地进行语义调整 ,将其中的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译达到最大限度。从而把汉语成语译成英语读者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及文化障碍 ,正确理解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媚力。从而扩大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影响力 ,真正起到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对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成语褒贬色彩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语的褒贬色彩是成语语义的重要构成成分。在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部分成语的褒贬色彩发生了转换。我们可以透过它观察到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以及历史发展中汉民族文化心态的变革,认识到社会文化对词义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肖是中国悠久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成语是中华民族凝练语言表达方式的代表,二者的结合浸透着汉民族的语言特色和审美心理。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双生肖成语进行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的分析,叙述双生肖成语的奇特语言特点和汉民族造词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瑰宝,也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学习成语有诸多困难:对成语意义理解的偏差,句法功能难以掌握,搭配对象含混不清,活用错误,汉字的书写问题等。本文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成语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成语作为特殊的固定短语,在言语交际中是大家都熟悉并广泛使用的熟语,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成语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汉民族丰富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是汉语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部分,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却有很多困难。他们在学习运用成语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实施成语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9.
成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成语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成语教学应有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需要为其加一点文化的“料”。一、成语教学的现状及成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是对青少年进行...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深深地打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体现出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崇尚和谐的审美观、伦理型的家庭本位观、内向型的心理特征以及独具的思维方式,都是其典型的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成语中蕴含的汉民族文化是留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和动力,也是他们学习的障碍。本文通过对成语定义和特点的阐释,以及对留学生成语的偏误现象分析,提出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燕燕 《文教资料》2011,(36):270-271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语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留学生了解汉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正确习得成语,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汉语水平。但是由于成语结构的复杂性、表义的双层性等原因,留学生使用成语时经常会产生语义上的偏误。本文对留学生使用成语时产生的语义偏误予以归类分析,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无论英、汉成语,都出自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都具有较浓的民族色彩。所以,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能否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一些“对应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完全等同”的词是不存在的,正如著名翻译家王佐良教授所言:“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都相当。”这就是说,只有那些在两种语言中,文化背景和内涵基本对应的成语,才算得上是“对应词”。  相似文献   

16.
陈玉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42-43,101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成语的优化教学是文言文优化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成语的优化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集中学习涉及古汉语常识的成语;注重语意相近成语的辨析;联系汉民族文化加强成语的教学;在成语的应用训练中突出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语体态成语是记录汉民族体态语的语言符号。它不仅具有汉语成语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鲜明的组合结构以及丰富的组合效应。汉语体态语通过多种体态的组合,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汉民族文化中"重纲常、守伦理、谦虚谨严、男尊女卑"等思维模式和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和”字的各种读音和释义.“和”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文字之一,在很多方面可以反映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孕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亲属称谓系统中,人们将空间概念“内”、“外”投射于其中,形成了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这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大特点。这种现象存在着内部结构的不对称性,有自己独特的隐喻机制,反映了汉民族古今文化特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