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瑶  魏明革 《新闻世界》2009,(12):49-50
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体育新闻报道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报道理念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注重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西方注重新闻报道客观化。在报道内容上,中国关注体育赛事本身,西方则关注赛事内外;中国注重赛事结果,西方注重赛事特点;中国注重表层信息,西方注重深度挖掘。在报道技巧上,中国对数据淡化处理,西方重视并超越数据;中国较少使用引语,西方较多直接引语;中国偏重激情性叙述语言,西方擅长客观性描写语言;中国善于宏观报道,西方则擅长微观切入。  相似文献   

3.
蔡宇宏 《编辑学报》2002,14(5):352-354
西方语言对我国学术期刊论文标引语言的影响,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大量以英语文化为主流的西方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相互接触与碰撞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情报语言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满足文献信息资源传播与交流的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清末,清政府派出留学生学习西方语言,大部分留学生归国以后,参与学校教育、翻译西方著作、举办英文报刊,极大地促进了英语在国内的传播,这不仅仅是英语语言学习问题,也是晚清时期由语言学习引起的社会转型,向现代文明过渡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事实的载体,是信息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的直接表现形式。新闻报道的语言是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将直接影响对事实的表达,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西方记者在漫长的新闯实践中,潜心摸索适合于新闻文体的语言特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西方记者的语言风格可归纳如下:一、具体。西方新闻著作强调,新闻用语一定要具体、实在、言之有物,绝不能做空洞无物的空泛描述。《美联社日志》上的两段话,可以代表西方新闻界对语言具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经济、地理因素的冲击与沉淀,形成了中西方各具特点的思维方式。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正是由于思维对语言的影响而造成的。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思维方式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分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设在西方,自然对西方有偏爱,对西方的作家有更多的了解。诺奖的努力,体现在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中,和对人类语言与文化的维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从世界范围来看,中西方的新闻报道,不仅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同,在文体特征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就中西方新闻报道中表现主体、叙述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语言,除了客观地表达命题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表达说话人的观点、说话人的感情和说话人的态度的功能.在对语言的客观性要求甚高的新闻报道中,语言主观性的体现对文本意义表达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社会性灾难新闻报道的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中西方灾难性新闻的写作差异,建议新闻工作者在语言使用中能尽量避免个人观点的表达、进而使新闻文本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西方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相撞击时的主要沟通语言,也是清代的口译人员要掌握的一种主要外国语言,更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进行外交和贸易活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方式,在沟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比有声语言更多的信息。然而由于不同文化对沉默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沉默很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和误解,甚至冲突。一般来说,沉默在东方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因为人们受到集体主义和他们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正好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鼓励讨论,赞赏雄辩之才,因此相对于沉默来说他们更注重有声语言。因此,分析中西方文化中沉默的差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萨丕尔- 沃尔夫假设”( Sapir - Whorf Hypothesis)一个重要理论-语言相对论入手,以中国和西方部队的军事标语为语料,分析了中西方军事标语的差异反映的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差异问题,探讨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历史宗教地域原因,追溯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寄寓着政治的文化权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强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力量对全球新闻传播的主导与控制,也表现为英文英语对大众传媒的独霸。那么,传媒中英文夹杂现象应如何认识、处理?需要我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在现代英语教材和读物中的大量渗透,要求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传道、解惑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重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论述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与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自谦为"游击战式"的西方文学译介活动中,萧乾以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对西方文学的长期关注与敏感度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尽管期间波折不断,但依然促进了现当代中西文学的交流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对西方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在借鉴西方的一些播音主持语言样式.但是,汉语有声语言表达可否随意模仿英语有声语言表达的样式,从汉英这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人手进行研究还是有必要的.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而英语属印欧语系,是典型的形态语言,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洪堡特论到汉语时曾写道"从所有语言的语法差异来看,汉语可以说自成一类,而不是某一具体语言的亚种",它"在语法构造上几乎完全不同于一切已知的语言".①我们认为,至少是汉语的非形态性这一点,不可能不对有声语言表达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瑞典的公共服务更为完善,在新闻出版方面也表现出具有更多手段的调控.随着后工业社会各类公共问题的出现.如出版物多样性降低.国民阅读率下降、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物锐减等.瑞典政府需要介入新闻出版领域.因为有强大而又成熟的社会力量存在,瑞典政府对新闻出版的介入显得更为多样、细腻而又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菲菲 《大观周刊》2011,(19):227-227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制约和影响着语言。中英文广告语言就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简羊的探讨中英文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苗强 《出版参考》2012,(9):32-34
香港作为一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都呈现多元化的模式。在香港,提起语言教学,人们经常会说"两文三语"。"两文"即中文、英文书面语,"三语"即普通话、广州话(粤语)、英语口语。  相似文献   

20.
相声是一种特殊的以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喜剧性艺术。关于相声的研究比较少,且主要从语用、交际和修辞等语言方面,分析相声话语风格,采用的语用策略,实现的幽默效果。本文试图采用认知语言学中Fillmore的框架理论研究相声的对外翻译问题。通过对范畴体系中框架理论的介绍,文化与思维关系的分析,指出相声翻译讲求内容的情景和语境,借助人类思维框架模式的普遍共性特征指导相声翻译,可以实现翻译理论的功能对等原则,具有很好的解释力。由于中西方文化依然存在一定差异,框架理论的解释力也有局限性,因此需要迁移框架模式,再进行翻译,才能有效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