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B(来话者。以下简称B):我是山东即墨人。我儿子今年11岁,上三年级。老师一直说他很聪明,就是上课坐不住,不爱写作业,没什么朋友。 A(咨询员。以下简称A):没有朋友……那他上过幼儿园吗? B:上过。 A:上幼儿园有朋友吗? B:很少。 A:上小学之后他就一直没有朋友吗? B:平时我们父母都上班,他礼拜六、礼拜天整天躲在家里看电视,很少出去玩的。 A:是吗?他和他的同学住得远吗? B:都不太远。 A:你们分析过原因是什么吗?是和同学关系不好吗? B:他就是好动。其实这孩子本性特别的善良,心不坏。他也爱帮助…  相似文献   

2.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子。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生:我想多读几遍。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来学习。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自由组合自学)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  相似文献   

3.
上课先宣布目标好不好?西吉苏堡全合学校高维新先看两个例子。有位老师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一上课的开场白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在法国唱的一首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很高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4.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习怎样观察。那“观察”是什么意思呢?生:“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师:是吗?在十字路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绿灯,那谁能告诉我这三色灯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久才有人回答,几乎把几种排列顺序都猜遍了)师:(故作惊诧地)你们没看见过红绿灯吗?(全班摇头否认)刚才有的同学说“观察”就是看,但是红绿灯你们都看见过了,为什么说不出它们的排列顺序呢?看来,“看”不等同于观察。下面,我带你们到公园去实地观察一下吧!(学生兴致盎然,我带学生来到公园大门口)师:谁先来说说公园的大…  相似文献   

5.
<正>一、童诗激发思维,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六年级了,想想这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只是想,这个行为就叫什么?生:回忆。师:一说到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今天,李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上课前我们先读一首小诗。这首诗,我来读给你们听。(出示诗歌,师读)师:现在你是什么感觉?是冷,还是热?生:温暖。  相似文献   

6.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心里着急,为什么?老师的课没讲完,呵呵,这可让老师们使出了浑身的招数。白羊座:你们一个个给我好好听课!我的课还没讲完!小心下课我把你叫到办公室去!金牛座:你看我给你们上课,只收5毛钱,这是天上掉的大馅饼,我再给你们多上几秒,还不收你一分钱,这种便宜你们能不捡吗?双子座:同学们,我上课说的那道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你们没想出来吧!你们很想知道结果吧!那么我们上完课后再讲答案好了。巨蟹座:你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供你们读书,不就是想让你们多学一点,你们居然不听,你们辜负了多少人……狮子座:…  相似文献   

7.
师:这首七绝诗大家已经读得很熟了,诗题的意思也已经弄明白了,现在请同学们4人一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对诗的前两句是怎样理解的。 (生小组讨论) 师:讨论好了?每组推荐一位代表,谈谈你们的理解。 生:诗的前两句有点题的作用。诗题是“江畔独步寻花”,诗人究竟在何处“寻”到“花”的?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两句作了交代。 师:真会读书!老师为你们高兴。生:这两句主要写了黄四娘家花多。师:从何得知?生:第1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花满蹊”写的是花把通往黄四娘家的路径都遮住了;第2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的“…  相似文献   

8.
收不到贺卡的日子,笑容依旧。我知道无法强求,但那份不能言说的沮丧,久久萦绕在心头。独坐桌前,掩卷沉思,一种凄凉更浸入心骨。透过模糊的泪眼,往事一幕一幕,我亲爱的学生们,你们为什么如此冷酷?这就是你们对一颗诚挚爱心的回报?你们知道吗,老师也需要“呵护”。日子依旧,科任老师的抱怨与“愤怒”,在班主任同样没有收到贺卡这一事实的抚慰下,恨也悠悠。元旦的喜庆,转瞬即逝,但我无法平息自己那一颗渴望祝福的失落的心。我知道,我不应向学生奢求什么,但那是奢求吗?我的爱需要回报,我必须讲出来,要不那种渴望会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一、探讨“诗意” 师(亲切地):同学们,我今天讲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板书课题)作从容,是一位名女作家女诗人,是我们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电影《花季雨季》能编剧。好,你们想听班上的哪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生齐声推荐:光原)  相似文献   

10.
《特区教育》2009,(6):6-8
忽然的春天 网络孩童诗人豆瓣的孩童诗 如果你在网络上看到100首诗特别喜欢的儿童诗,但你又不能把它们全部拿下来,你会怎么办?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其中随意抽取六首,这就是今天我要推荐给你们的——忽然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2.
方圆 《家庭教育》2014,(1):35-35
亲爱的妈妈: 您知道吗?在古老的传说中,灯神只要找到一条缝隙,就可以化作一缕青烟逃逸。 在我的世界中,那一条缝隙就是被你们抹杀的那一点点自由。在这个牢笼中,我的心真的累了。  相似文献   

13.
教学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所见》,诗句内容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课末。我设计了一道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问题:牧童是怎样捉蝉的,他能捉到蝉吗?学生纷纷发言,交流了很多捉蝉的方法。之后我继续激发他们:“同学们想当诗人吗?(生:想。)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做诗的机会,看看你们像不像一个小诗人。  相似文献   

14.
曹慧 《广西教育》2006,(7A):58-58
[倍数关系的问题教学片段] 师:你今年几岁了? 小康:我今年9岁。 师: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大吗? 生:不知道。 师:我的年龄是小康的4倍,谁能算出我的年龄? 生:老师,你今年36岁,是吗? 师:你算得很对,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算的,好吗?  相似文献   

15.
给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从暑假班开始到今天,我和你们相处已有两个月时间了,你们还记得老师在第一天时给你们说过的话吗?世间有那么多的学生,我为什么遇到了你们,世间有那么多的老师,你们为什么偏偏碰到了我?这是一种缘分,我们彼此之间一定要珍惜。两个月来,你们的真诚,你们的善良,你们的活泼,你们的努力都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觉得自己的这颗心也因为你们变得年轻了。  相似文献   

16.
绰号风波     
前一段时间,学生们写了一篇名为《×××,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其中一篇引起了我的注意——《男生们,我想对你们说》。这是我班一个胖女孩刘欢写的。信中有这样几段话:尊敬的男同胞们:你们心中的“猪”小姐有一肚子话要向你们诉说。我恨透你们了!我承认我很胖,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胖会成为你们的笑料,你们给我起了那么多绰号,肥猪、胖猪、猪蹄,还说一些难听的话,让我伤透了心。男生们!拿别人的缺陷寻开心,你们不觉得这样做很无聊、很讨厌吗?你们的所作所为还像男子汉吗?……想想你们给我编的诗句,我简直痛不欲生!“刘欢照…  相似文献   

17.
妈妈在山冈     
我10岁的时候,妈妈开始督促我写日记。我12岁的时候,妈妈让我读《西游记》。同样是12岁那年,妈妈教我“反叛”老师:“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为什么不能写得和老师不一样?”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反叛”:用一首诗去完成了一篇作文,结果我得了2分。“如果我是你们老师,我就表扬你。你不是偷懒。  相似文献   

18.
时雪梅  曹丽 《山东教育》2002,(10):32-33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齐答)见过。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你都收集了哪些描写荷花的名篇佳句呢?生:这学期我们学过的《小池》这首诗就是描写荷花的。(生背)生:我找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我们济南的秀丽景色。生:我找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中的诗句。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赞美荷花的名篇佳句,可见从古至今荷花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很喜欢荷花,他也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荷花,这就…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3,(19):37-40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责任感和爱心比什么都重要 你们如果不勤奋,如果不自强,那就是对你们高智商的浪费,是对国家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日夜牵挂你们的父母的辜负。我这几天一直在想,我了解了你们哪些方面呢?还有哪些方面不很了解而需要去努力了解呢?  相似文献   

20.
何小波 《师道》2023,(1):33-34
<正>A老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下课时,我按照视导要求与学生做简单交流。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我:A老师在介绍背景时说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生(异口同声):快诗。我:评价一下自己或班上同学,表现出“快”了吗?与诗的节奏合上拍了吗?生:我们都很冷静。生:冷清。我:再评价一下你们的老师。生:激情澎湃。生:知识渊博。生:滔滔不绝。从这段对话,想必读者诸君已能想象A老师这堂课的情景,但容我不厌其烦回顾一下整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